對於人來說,我們的主觀意識對我們非常重要。然而,我們卻對它是如何產生,以及它如何作用在我們的意識裡,並產生出行為這些事都知之甚少。班傑明.李伯特《頭腦時間》

 

跟慧林博士第一次通話後,我極其渴望學到更多東西。我問他一周後即將舉辦的研討會。他並沒有試圖勸我去。他說他只是持續地清理,所以只有「正確」的人會去。他並不需要濟濟一堂。他只想敞開心扉。他信任那神性,他的最愛,那比我們任何人,所有人都強大的,將會做出正確的安排。

 

我問好友馬克.雅恩,就是第一個告訴我關於慧林博士的人,他想不想參加研討會。我願意出全部的費用請客,作為告訴我這個奇蹟的回報。理所當然啦,馬克同意了。

 

行前我做了個小小的調查。我猜想這個治療師的法門,跟一種流行的夏威夷治療法門呼啦是否有什麼關聯呢?過後,我發現它們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呼啦是一位由企業家轉職的作家,馬克斯.福瑞頓.朗對他的夏威夷靈性體系的命名。他聲稱那是自己在夏威夷擔任教師一職期間,跟一位夏威夷朋友學習的秘傳體系。他在1945年建立了呼啦體系,之後出版了一系列的書籍,其中最暢銷的是《奇蹟背後的秘密科學》。雖然看似不賴,但是朗的體系跟我採訪的治療師毫不相干。我一開始就學到的是,那位治療師實踐的東西是朗從未聽說過的,至少不是慧林博士實踐的那種。隨著不斷深入地學習,我的好奇心更強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飛去和那個治療師見面。

 

我飛到洛杉磯去見馬克,又到加州的卡拉巴斯。馬克帶我在洛杉磯逛了一圈,我們玩得很開心。但是我們都非常想見到那個我們聽說已久的人。自早餐時我們挑起了一個深入的話題,我們都想立刻參加那個研討會。

 

當我們到達了活動大廳,我們發現大約30號人。我盡力踮起腳來,試圖看清每個人的臉。我想看見治療師。我想看到那個神秘人物。我想看到慧林博士。當我視線轉到門的時候,慧林博士向我致意。「阿囉哈!約瑟夫」他邊說到,邊伸出手來。他的聲音如春風化雨般溫柔,又帶著權威和魅力。他穿的是Dockers牌子的服裝,一雙運動鞋,開襟襯衫,一件工作式夾克。他還戴著一頂棒球帽子,我後來才知道那是他的商標。「阿囉哈,馬克。」他對我的好友說道。之後我們小談了一會,他問我們的航班從德克薩斯到洛杉磯,用了多長時間等等之類的。我立刻喜歡上了這個人。他的寧靜的自信和慈祥的臨在給了我某種深深的共鳴。

 

慧林博士喜歡從時間說起。活動一開始,他就開始問我。

「約瑟夫,當你把電腦裡的某些東西刪除了,它到哪裡去了?」

「我不知道。」我回答說。每個人都笑了。我確信他們也不知道。

「當你把電腦裡的某些東西清除了,它到哪裡去了?」他問在場的所有人。

「到回收站裡去了。」有人喊道。

「沒錯」慧林博士說,「它還在你的電腦上,但是你看不到它了。你們的記憶就像那樣。記憶還在你們裡面,但是已經無法察覺了。你們想做的卻是完全的、永久性的擦除那些記憶。」

 

我覺得這非常不可思議,但是我又搞不懂那是什麼意思,記憶最終到哪裡去了?為什麼我會希望永久性地刪除記憶呢?

 

慧林博士解釋說:「你們有兩種方式來主導過生活,由記憶或由靈感來主導,記憶是舊有模式的重演。靈感是來自神性的信息,你們都想要靈感,而聆聽神性獲得靈感的唯一途徑就是清除所有的記憶,你唯一要做的就是清除。」

 

慧林博士花了大量時間跟我們解釋為什麼神性是我們的零狀態,也就是我們處於零極限的狀態。沒有記憶。沒有認同。除了神性,空無一物。我們的生活中偶爾會出現零極限狀態的時候,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都讓廢物,就是他稱為記憶的東西在重演。

 

「當我在心理醫院工作時,當我看著病人的名單時,」他告訴我們,「我會感受到我身體裡隱隱作痛。這是共享的記憶造成的。這是導致病人行為出格的模式造成的。他們對此無能為力。他們被模式所套牢。當我感知到這個模式時,我就清除它。」

 

清除成了反覆談論的主題。他告訴了我們很多清除的方法,其中的大多數我都不能在此公佈,因為他們都是機密的。你只好去參加一個Hooponopono工作坊去學習那全部的方法。下面的是慧林博士用得最多,而且還在使用,也是我現在在用的法門,有四句真言是你要反覆成誦,以契入神性的:

「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 

 

這第一次的週末活動過後,「我愛你」的真言成了我心中喋喋不休的一部分。如同有時你清晨醒來,在腦子裡生成一首音樂那樣,我一醒來就聽到腦子裡「我愛你」的聲音。不論我有沒有意識,那個聲音一直都在。那種感覺很美。我並不知道它是如何清理每樣東西的,但是我只是持續地去做。無論如何「我愛你」這樣的話會壞到哪裡去呢?

 

活動當中,慧林博士對著我說:「約瑟夫,你如何區別出記憶跟靈感呢?」我沒聽懂問題,也如實回答我沒聽懂。「你如何知道,某人是自己給自己製造了癌症,還是神性給他們製造的,以這一挑戰來幫助他們呢?」我靜默了一會,我試著去推理這個問題。你如何知道,一件事是經由你的大腦,還是經由神性大腦而來呢?

「我不知道。」我回答說。

「我也不知道。」慧林博士說。「那就是為什麼你們要持續去清除,清除,清除。你們要清理任何事、每件事,因為你們不知道哪個是記憶哪個是靈感。你們要清除到零極限的地方,就是零狀態。」

 

慧林博士闡述說,我們的頭腦對世界只有非常小的視野,它不但不完整,還不準確。直到我讀了蓋伊.克萊斯通的《任性的頭腦》我才認同這一說法。在《任性的頭腦》一書中,克萊斯通闡述了那些,證明了我們的頭腦在我們有意識決定去做什麼之前,就告訴我們該做什麼實驗。在一個著名的實驗中,一位名叫班傑明.李伯特的神經學科學家,把人跟腦電圖成像儀連接在一起,這樣就能看到人們大腦裡發生的變化了。實驗顯示:在人有意識想做某事之前,一股活躍的大腦波動就已經產生了,亦即表明意圖產生於無意識,之後才進入清明的意識。

 

克萊斯通寫到,李伯特「發現意圖先於行動1/5秒,但是在意圖之前1/3秒總是出現活躍的大腦波動。」

根據威廉.艾芬,他的書《關於願望:為什麼我們想要那些我們想要的》「類似於此的實驗表明,我們的決定並非產生於意識或理性行為。恰恰相反,它們生成於我們無意識的頭腦,當它們上升到意識的層面,我們就據為己有、視同己出。」

 

從事這些有爭議的、有啟迪性的實驗的傢伙,班傑明.李伯特本人,在他自己的書《頭腦時間》裡寫到:「無意識裡產生的意圖去行動的過程是無法被意識掌控的。只有之後的自發行動的過程才能被有意識地掌控。」

 

換句話說,拿起本書的行動看似來自於你有意識的決定,但事實是,你的大腦先發送了一個信號拿起本書,之後你的意識的大腦服從了這個意圖,好比是,「這本書看起來不錯。我想我會讀一讀。」你可以選擇不看這本書,你會以你方式來自我合理化,但是你無法控制那讓你採取行動的信號的發起。

我知道這很難讓人相信。根據克萊斯通的說法,「沒有一個意圖是出自有意識的;沒有一個計劃來自那裡。意思是前兆;在意識的角落裡閃現的圖標,是那些或許將要發生的事。」

很顯然,一個清晰的意圖不過是一個清晰的前兆而已。

讓我迷惑不解的是:想法從何而來?

這個想法讓我熱情高漲。因為我在我的書《吸引力要素》中寫到了意圖的威力,我還在電影《心想事成的秘密》談論著它,而現在才知道意圖並非我自己的選擇,這讓我大吃一驚。你似乎是,我認為是我設定了一個意圖去做,我剛剛在做的事情,只不過是已然存在於我大腦裡的一個脈衝而已。

問題了,什麼或者誰讓我的腦子產生意圖的?事實上,我之後問過慧林博士,「誰在做主?」他放聲大笑,並說他很喜歡這個問題。

哦,那答案是什麼?

 

我得承認我還是對意圖不明就裡。我就是靠持續在內心想著並明確我的意圖要減肥而減掉了36公斤的。那麼,是我聲明一個意圖,還是我只是在回應我大腦的一個信號而減肥的呢?它是一個靈感還是記憶的產物呢?我寫信問慧林博士,他回答如下:零狀態下無物存在,阿歐.酷(Ao Akua,喬伊的法號)無問題存在,更無意圖存在。

 

對體重的擔心是記憶重演的結果,這些記憶代替了你的零極限狀態。要回到零極限狀態,需要請求神性清除在擔心體重背後的記憶。

 

只有兩種法則在主導經驗:來自神性的靈感和存儲在潛意識心裡的記憶,前一個是全新的,後一個則是老舊的。

 

相傳耶穌曾說;「你先要求天國(零極限狀態),其他的一切都會加給你的(靈感)。」(參見《聖經.新約》馬太福音6:33)

 

零極限狀態是你和神性的居所…「所有的恩典,財富,健康和安寧都從那裡從那人起始。」                                        

                                                   我的平和,慧林博士

 

在我看來,慧林博士只是觀照過往的意圖,並回到源頭,即零狀態,那裡是沒有極限的。在那裡,你經驗記憶或靈感。擔心體重是一種記憶。唯一可做的就是愛它,原諒它,甚至感謝它。通過清理它,你確信神性有機會傳達出一個靈感來。

 

真相是,我渴望暴食,這讓我一直發胖不止,這已經成為一個模式了。這來源於我的無意識。除非我清理它,否則它會繼續作怪,陰魂不散。既然它已經浮出水面,我只好持續覺察我的決定:暴食與否。這可是關係一輩子的事。並不好玩。是的,你可以戰勝縱然的傾向,對它說不。但是很明顯,那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還要精進不止。遲早說不也會成為一種新的習慣。但是要做到又談何容易啊!相反的,通過清理記憶,那記憶將在每一天自動消失。想暴食的想法將煙消雲散。只有平和存在。簡而言之,跟靈感比起來,意圖只是九牛一毛。只要我持續意圖去做某事,我就是在抗拒存在。一旦我臣服而靈感,生命就被轉變了。

 

我還是不確定是否世界就是如此運轉的,我依然對意圖的威力不明就裡。所以我決定繼續探尋下去。

我曾跟朗達.拜恩,就是熱門電影《心想事成的秘密》的發起人和發行人,共進晚餐。我問了她一些我渴望知道的事。我問:「是你創造了,還是接收到了,關於這部電影的點子呢?」

 

我知道是她接收到了靈感,創作出這部流行的電影,導致了病毒行銷式的流行。她曾告訴我,關於這部電影的點子是突然出現的持續了幾秒鐘。她用了10分鐘完成了當前電影的大綱。很顯然她接收到了某種靈感,引發了歷史上最強悍的電影行銷記錄。

 

但是我想知道,影片的最後拍板是來自靈感,還是她出於別的原因而那麼做的。這是我關注意圖作用的癥結所在。我們是在展現一系列帶來改變的意圖呢,還是收到了某些點子之後我們稱之為「意圖」的呢?那就是我在我們共進晚餐時我問她的。

 

郎達沉默良久。她低目凝思我的問題,在內在尋找答案。最後,她說。「我也不清楚,這個點子突然冒出來,這是肯定的。但是我做了後面的工作。我創造了它。所以,可以說是我讓它發生了。」

 

她的回答很有啟發性。點子衝她而來,意味著那個是靈感。既然這部電影如此震撼,如此熱賣,如此叫座,我只能認為它是神性的演繹。是的,有後續的工作需要去做,是郎達完成的。但是這個點子本身卻是個靈感。

 

有趣的是,在這部電影出爐了幾個月,在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後,郎達給電影的每一位出演者發了一封郵件,說這部電影現在有了它自己的歸宿。除了去展現意圖,郎達還要去回電話,預約時間。一本書付梓了。拉裡.金特地為這部電影準備了一個分為兩部分的特別節目。一份有聲書也隨之出版。結局即在計劃中。

 

如果你從零極限的零狀態出發,你根本不需要意圖。你只需接受並行動就好了。奇蹟隨之發生。 

 

對於靈感,我們都求之不得。郎達本可以對制做這部電影的點子說不。看似是自由意志。當一個想要做什麼的點子出現在你的意識裡,不論是來自靈感還是記憶,如果你能覺知那個脈衝的話,你可以選擇做或者不做。

 

根據傑瑞福.施瓦茨的名著《頭腦和大腦》一書,你清明的意志,即你的選擇能力,可以終止出現在你無意識裡的脈衝。換句話說,你或許收到了拿起本書的靈感,但是如果你願意,你可以選擇不去理會這個靈感。那就是自由意志。他寫到「在稍後幾年裡他(李伯特)接受了自由意志在大腦中升起的念頭的門衛的看法,同時也沒有迴避那與精神暗示有關。」

 

威廉.詹姆斯,一位傳奇的心理學家,認為自由意志產生在你想做什麼,跟你實際去做什麼之間。也就是,你可以說好,或者說不。要非常留心才能注意到自己有選擇。慧林博士教我的是,持續地清理所有的想法,不論是靈感還是記憶,那樣,我就可以在適當的時候做出正確的選擇來。

 

我開始認為我減肥成功是因為,我選擇不去遵循記憶或習慣來催促我飲食過量跟少有活動。通過不理會這一上癮性脈衝,我在推動我的自由意志的脈衝。換句話說,試圖飲食過量是一種記憶不是靈感。它來自模式而非神性。我忽視這個模式或者超越它。我想在慧林博士看來,最好的途徑是,愛那個模式,直到它消融,最後剩下的都是神性了。

 

我還是沒有搞懂這所有的東西,但是我願意繼續聆聽,並選擇不去中斷任何事,因為它們都是新的。我也不知道接下來為我預備的將是什麼。

 

 

 

零極限

作者:Joe Vital & Ihaleakala Hew Lew

譯者:胡堯、張洪彬

所有資料重新打印整理:INSNOW

 *文章摘錄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參看零極限書。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