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墨西哥伊克·基爾天然井

一群游泳愛好者在伊克·基爾天然井藍寶石色的水中享受游泳樂趣。這個天然井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奇琴伊察的古瑪雅遺址附近。在海平面出現的陷坑會充滿水,深度與地下水位相當,形成著名的清澈藍色水池。瑪雅王室會在水池內放鬆身心和舉行祭祀儀式。

墨西哥 天然井.jpg  
 

冰島陷坑

冒險家米克·科伊納和他的皮划艇沿著冰島第二長河—喬庫爾薩河上游一個陷坑的坑壁下降。喬庫爾薩河的河水來自一條冰川的融水,這個深150英尺(約合45米)的倒扣漏斗形陷坑由下方地熱噴口噴出的上升蒸汽所致。

冰島陷坑.jpg  

 

貝里斯城「藍洞」天坑

據密蘇里州立大學地質學家格烏澤介紹,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水能侵蝕連接水平排水系統的垂直通道,就有可能發生天坑,因為在這種情況下,大量固體物質被沖走。如果天坑在海岸附近或是在大海中—比如宏都拉斯貝里斯城海岸附近燈塔暗礁著名的「藍洞」天坑,海水會在塌陷后迅速滲入,形成一個深不見底的池子。

洪都拉斯藍洞:洪都拉斯伯利茲市附近海域有一處叫做「藍洞」的水下坑洞,這個大洞直徑為1000英尺,深400英尺。它是在冰河時代末期形成的一個石灰石坑洞。伯利茲藍洞位於大巴哈馬淺灘的海底高原邊緣的燈塔暗礁,完美的圓形洞口四周由兩條珊瑚暗礁環抱著。

關於它的成因,科學家們經過無數實地勘察及分析,如今早已大白於天下。巴哈馬群島屬石灰質平台,成形於一億三千萬年前。在二百萬年前的冰河時代,寒冷的氣候將水凍結在地球的冰冠和冰川中,導致海平面大幅下降。因為淡水和海水的交相侵蝕,這一片石灰質地帶形成了許多岩溶空洞。藍洞所在位置也曾是一個巨大岩洞,多孔疏松的石灰質穹頂因重力及地震等原因而很巧合地坍塌出一個近乎完美的圓形開口,成為敞開的豎井。當冰雪消融、海平面升高後,海水便倒灌入豎井,形成海中嵌湖的奇特藍洞現象。

大藍洞(Great Blue Hole)是全世界最大的水下洞穴,位於貝里斯外海約60哩(96.5公里)處,鄰近燈塔礁(Lighthouse Reef)。大藍洞外觀呈圓形,直徑約1000呎(304公尺),深約400呎(122公尺)。大藍洞為一石灰岩洞,形成於海平面較低的冰河時期,後來因為海水上升,洞頂隨之塌陷,遂變成水下洞穴。現今的大藍洞是一個名聞遐邇的潛水勝地,世界著名的水肺潛水專家雅各-伊夫·庫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將大藍洞評為世界十大潛水寶地之一,並於1971年進行探勘測繪

藍洞.jpg  

 

阿拉巴馬州「永不沉沒之坑」

照片拍攝於1998年。阿拉巴馬州「永不沉沒之坑」是一個石灰石陷坑,深度大約在50英尺(約合15米)左右,裏面生活著罕見的蕨類植物。上世紀90年代,一群探洞者買下了這個陷坑,通過這種方式為子孫後代保護這個自然奇觀。

喀斯特地貌通常由石灰石或者白雲石岩床溶解形成。美國的喀斯特地貌主要位於密蘇里州、阿肯色州、肯塔基州、田納西州、阿拉巴馬州北部、德克薩斯州以及佛羅里達州大部分地區。這些地區的標誌性特徵為下沉的溪流、伏流、大型泉水、洞穴以及陷坑。

阿拉巴馬州永不沉沒之坑.jpg  

 

2010年瓜地馬拉天坑
以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溫特帕克天坑為例,它與瓜地馬拉天坑傾斜度相同,深度約為100英尺(約合30米
)。但是,佛羅里達州有「陽光州」之美譽,光照充足,使得天坑在大約24小時內慢慢發生傾斜。美國密蘇里州立大學地質學家道格-格烏澤(Doug Gouzie)說:「我認為瓜地馬拉城天坑四周並沒有如此快速地塌陷。」

瓜地馬拉巨坑又將天坑這一術語進一步擴展,即地面突然塌陷。瓜地馬拉城部分市區地面不是處於固體基岩之上,而是一層鬆弛的、由碎石構成的火山浮石,通常有數百英尺厚。至少一位地質學家表示,瓜地馬拉城的最新天坑是由管道泄漏引發,並非自然現象。總體而言,瓜地馬拉重複發生此類事件的可能性較大,但卻非常難以預測。

瓜地馬拉 坑洞3.jpg      

2007年,瓜地馬拉城也曾出現過一個類似天坑,而且距離最近出現的那個天坑還不遠。根據照片判斷,這兩個天坑的直徑約為60英尺(約合18米),深約300英尺(約合100米)。通常情況下,當局會用大塊石頭和其他碎片將天坑填滿。隨著時間推移,在水的侵蝕和空氣的烘燥作用下,還會引起天坑向內傾斜。

 

2007年瓜地馬拉天坑.jpg  

資料來源http://www.gfnet.tw/archives/152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