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經講過很多被誤會為愛的東西,接下來可以談談愛是什麼。

 

愛需要努力。擴充自我或多走一步路或一英里路一樣,都違反與生俱來的惰性及出於恐懼的排斥心理。擴充自我或擺脫惰性,就叫努力。恐懼當前,仍然挺身而出,就叫做勇氣。所以愛也可以說是努力或勇氣的一種形式。它是滋養我們為自己和別人心靈成長所作的努力,而表現出來的勇氣。

 

我們也可以為愛之外的其它目標努力或發揮勇氣,因此,不見得所有的勇氣與努力都是愛,但愛一定含有努力與勇氣的成分。不具備這兩項因素的事就不可能是愛,絕無例外。

 

愛最主要的努力就是關懷。我們愛另一個人時一定會關心對方,細心照料他,幫助他成長。這麼做必須把其他的成見擱在一旁,主動地調整我們的心理狀態。關懷是發乎意願,革除內心惰性的一種行動。著名心理學家羅洛梅(Rollo May)曾說過:「如果我們用所有現代心理分析工具,分析『人的意願』這件東西,我們會發現意願最基本的基礎就是關懷或企圖。執行意願所需要的努力,事實上就是付出關懷;實踐意願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智清明;也就是保持關懷的焦點。

 

表現關懷最常見也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傾聽。我們花很多時間聽別人的說話,但是其中大部分都浪費了,因大多數人都不懂得怎麼去傾聽。一位企業心理學家曾經告訴我,學校在教導學童各種科目上所花費的時間,跟孩子長大後運用這些知識的機會恰成反比。例如一位企業主管每天大約花一小時閱讀、兩小時談話、八小時傾聽,但在學校裡,絕大部分時間都有用來教孩子閱讀,教他們說話的時間非常少,而幾乎根本不教如何傾聽。

 

我不以為學校應該按照成年後使用機會的比率來安排安排課程,但我相信教孩子傾聽的技巧是明智之舉—它或許不能使傾聽變得更容易,但至少會使孩子明白,好好聽人說話不是件簡單的事。傾聽是關懷的表現,需要全心以赴。大部分人不能好好聽人說話,就是因為他們不瞭解這一點,或許因為他們不願意努力。

 

不久前,我去聽一位知名人士講座宗教與心理學之間關係的演講。由於我對這個題目很感興趣,早已有所涉獵,所以我立刻聽出這位演講者是位具有真知灼見的人。我也從他提供的各種實例中感覺到,他確實很努力的希望把許多抽像的觀念傳達給聽眾。我格外用心的傾聽,他講了一個半小時,我坐在冷氣禮堂裡也聽得滿頭大汗。他講完之後,我因為太過專心,不但頸部僵硬,頭也開始抽痛。雖然據我估計,他說的話我只吸收了一半不到,但已經使我受益非淺。

 

我參加演講結束後的荼會,在滿滿一場追求文化的人士中巡逡,聽聽他們的意見。大多數人都感到失望,他們慕名而來,卻毫無所獲;他們聽不懂他的話,他不是個他們所預期的優秀演說家。一位女士說:「他簡直什麼也沒有說!」四周的人紛紛點頭表示同意。

 

我獨獨能聽懂這位了不起的人物大部分的說話內容,主要因為我願意努力去聽。我之所以願意這麼做,有兩個理由。第一,我知道他的偉大,而且相信他的話很有價值;第二,我對他的題目感興趣,衷心希望他的話能增長我的知識,促成我心靈的成長。我聆聽他的話就是一種愛的行動。我愛他是因為我覺得他是個值得關懷的人,我愛自己是因為我頗為自己的成長付出努力。他教我學,他付出我接受,我的愛其實是以本身的收穫為主要動機,但是他若能從聽眾中察覺到我的專注、關懷與愛,他可能就覺得是一種回饋。

 

但大部分的傾聽中,我們扮演的卻不是接受者,而是給予者—尤其在傾聽孩子說話的時候。傾聽孩子說話的方式因年齡而異。以小學一年級學生為例,只要有機會,這麼大的孩子可以滔滔不絕,說個沒完,父母該如何處理?最方便的法子可能是不准他說,信不信由你,有的家庭中,小孩子根本不許說話,「童言無忌」完全不適用於這種家庭。

 

第二種方式是隨他去說,大人根本不聽。孩子只是自言自語或跟空氣說話,跟大人完全沒有產生互動。第三方式是假裝在聽,事實上卻忙著自己的事,想自己的心事,不時說一聲「嗯哼」或「好極了」應付一下。

 

第四種方式是選擇性的聆聽,當孩子說到某些似乎比較要緊的事情時,略微豎一下耳朵,以最小的努力,從渣滓中揀取一些菁華。問題是大多數人的選擇能力不是那麼好,流失的精華占極高比率。最後一種方式當然就是用心聽孩子的話,試圖瞭解他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字。

 

這五種方式需要父母付出的精神一種比一種多。天真的讀者可能會以為,我一定要推薦最耗心力的最後一種方式,事實不然;首先,六歲孩子話多得不得了,真的都要聽的話,父母就不剩什麼做其他的時了;其次,真心傾聽需要大量精力,使父母筋疲力盡;最後,由於六歲小孩說的話通常都很單調乏味,成天聽他們的話也會很無趣。因此,最好的辦法是綜合這五種方式,平衡運用。

 

有時候叫小孩閉嘴確有其必要;尤其當他們喋喋不休,使人分心,無法專心處理別的事,或當他們蓄意借插嘴來表示敵意或主宰欲的時候。多半情況下,六歲大的小孩經常為說話而說話,不一定要別人傾聽,他們自言自語也一樣快樂。但孩子也有時候希望能跟父母親近,需要父母抽出時間聽他們說話,這樣的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溝通,而是親密感,只消假裝傾聽就夠了。

 

其實,孩子能瞭解選擇性的傾聽,這種選擇性的溝通已經能使他們感到滿足。六歲的大孩子已經懂得這條遊戲規則,他們說出來的話只有極小的部分需要得到注意和反應。為人父母的複雜工作之一,就是如何在聽與不聽之間,取得一個近乎理想的平衡點,以恰當的方式因應孩子多變的需要。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同,聽與不聽的平衡點也會改變,但基本原則是不變的。無論年紀多大的人,都需要父母的關懷傾聽。

 

有位三十歲,頗具才幹的專業人士,因缺乏自信引起焦慮,前來接受治療。他記得同樣是專業人才的父母,向來不願聽他講話,即使勉強聆聽,也總是嫌他說的話瑣碎而無關緊要。一切記憶之中,最令他痛苦的事發生在他二十歲時。他就一個引起多方爭議的題目,寫成一篇相當長的論文,以優異的成績自大學畢業,父母對他的期望很高,也為他的傑出表現引以為榮,但他把一份論文影印本留在家中家中一整年,再三暗示父母抽空看一下,他們卻連翻都不翻。

 

他在治療結束時說:「我敢說,只要我直截了當地要求他們讀我的論文,他們一定會照辦的;只要我鼓足勇氣對他們說:『聽著,讀讀我的論文好嗎?我要你們瞭解而且欣賞我的思想。』但這無異是哀求他們聽我說話,我到二十二歲時還必須徵求他們注意我,我真做不到。如果要靠哀求才能如願,我就覺得不值。」

 

用心傾聽、全心全意關懷一個人,都是愛的表現。用心傾聽是涵容的一種修養,暫時把個人的成見與慾望放在一邊,盡可能的體會說話者的內心世界與感受。聽者與說者的結合,事實上就是自我擴張,我們必然能從中得到新的知識。

 

尤有甚者,由於在傾聽的時刻,聽話者全心全意接納對方,說話者也就會對這種接納產生感應,變得更加坦誠而開放,把最秘密的一面向聽話的人敞開。雙方更能相互瞭解,惺惺相惜,愛之雙人舞於焉展開。這是一種相當耗費精力的過程,只有以愛為出發點,靠著追求共同成長,擴充自我的意願,才能達到目標。

 

正是因為用心傾聽是一種愛的行動,所以婚姻是這種行動的最佳表現場所,可惜的是,很多配偶從不用心聽對方說話。心理醫生協助接受婚姻治療的夫婦時,往往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他們用心聽對方說話。但由於這麼做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需要遵守更嚴格的紀律,超乎他們的意願,因此失敗也在所多見。

 

這些夫婦聽到要求他們約時間彼此交談的建議,都感到震驚與不可思議。他們認為這麼做太正經八百、太不浪漫、也太不自然。但除非特別撥出時間,安排適合的條件,否則不可能真正做好傾聽的工作。當另一方在開車、煮飯或感到睏倦時,談話很難不受打斷或草草結束。幾乎每逢成功地完成一次真心傾聽,我們都會聽到一方興奮的說:「我們結婚二十九年,但以前我從不瞭解你。」這時我們就可知,婚姻中已開始出現成長。

 

雖然傾聽的能力可以靠練習改善,但還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儘管優秀心理醫生最主要的先決條件可能就是用傾聽,但我也不時發現自己在治療過程中不慎分心,沒有好好聽病人說話。有時我不完全不知道他在說些什麼,這時我只好說:「對不起,我剛才分心,沒有好好聽你說話,你能否把剛才的那幾句話再說一遍?」

 

有趣的是,病人對此通常並無怨言。他們似乎憑直覺瞭解,我能發現自己聽漏了話,就是因為其它時間一直都很用心在聽。我承認分心,其實無異向他保證:大部分時間,我都把他們的話聽在耳裡。這種人有傾聽的感覺,本身就極具療效。不分成人孩童,大約四分之一的案例,在心理治療開頭幾個月內,即使還沒有觸及真正的問題對症下藥,但病情有顯著的進步。我認為,我現象最主要是因為病人多年來初度找到用心傾聽他們說話,甚至有生以來第一次有這種經驗的緣故。

 

傾聽雖是關懷最主要的一種形式,但其它形式的關懷在愛的關係中也很重要,對兒童而言尤其如此。遊戲也是一種關懷:跟幼兒玩拍拍手、偷看看;跟六歲的孩子玩魔術表演、釣魚、捉迷藏;跟一十歲的孩子打羽毛球等。讀書給孩子聽也是一種關懷,幫他們做做功課亦然。家庭活動也很重要;看電影、野餐、開車兜風、旅行、看球賽等。有的關懷形式純粹是為了孩子:例如坐在沙灘上照顧一個四歲大的孩子,或接送小學年段的孩子到各個地方去。但這些關懷的形式有一個共同點—用心傾聽也一樣—就是你得花時間在孩子身上。基本上,關懷就是花時間共處,關懷的品質與這段時間內集中精神的強度成正比。

 

結果運用得當,跟孩子一塊兒從事活動的時間,將帶給父母不計其數觀察孩子、瞭解孩子的機會。孩子如何面對失敗、如何做功課、如何學習、他們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什麼時候勇敢、什麼時候害怕—對充滿愛心的父母而言,這都是不可或缺的信息。

 

跟孩子一起活動的時間,是父母教導孩子生活技巧、訓練紀律的好機會。活動中的觀察與教誨也是遊戲治療法的基本原則,收效宏大。經驗豐富的兒童心理專家會靈活運用跟兒童病人遊戲的時間,進行診斷與治療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少有人走的路  The Road Less Traveled
線上閱讀: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822.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