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當你沒有取得臨在的意識頻率,以及在你取得臨在的意識頻率之前,所有的關係,特別是親密關係,就是殘缺不全而且徹底的失能。也許有似乎完美的片刻,比如「在愛裡」的時候。可是外表的完美,終究難逃爭執、衝突、不滿和情感或肢體暴力的遞增而劃下句點。似乎大多數「愛的關係」都會很快地以愛/恨交織的關係收場。愛在轉眼之間變成了野蠻的攻擊、敵意、或者情愛的完全撤除。我們視這一切為常情。關係便在「愛」與恨的兩極之間拉鋸,期間的拉輻在幾分鐘、幾個月、甚至幾年不等。讓你享受這樣的起伏,也讓你承受它的痛苦。雙方對這個循環產生癮頭,變成了家常便飯。這個劇碼給他們活著的感覺。一旦正/負兩極之間失衡的時候,負面和破壞性的循環儘早會發生,並且開始加速增強,那麼關係的瓦解便指日可待了。

 

你滿以為只要祛除了關係裡的負面或破壞性的循環,從此就一切順利、開花結果了 - 這無異是癡人說夢。愛、恨兩極是相互依存的,有其一必有其二。正李之中就已經隱含未彰顯的負極。兩者都是同一個失能的不同面向。我現在談的是一般所謂的羅曼蒂克的關係,不是真愛。真愛沒有對立。因為它源自超越心智的層面。以持續狀態呈現的愛,就像有意識的人類一樣少之又少。不過當心智流產生間隙的時候,我們可能對愛有短暫而浮光掠影的瞥見。

 

我們很容易把失能歸之於關係中的負面情況,你也可能把失能的來源推在伴侶身上而不在自己。它會以許多種形式顯現出來:佔有、嫉妒、控制、退縮、積怨、討公道、冷漠、自溺、情感的索求和操控、強迫性的爭執、批評、判斷、遣責、攻擊、憤怒、無意識地對父母所施加的舊痛報復、暴怒、和肢體暴力。

 

在正向的一面,你和伴侶是「在愛裡」。起初這是一個有深度滿足感的狀態。你很深刻地感覺自己活著。你的存在因為有個人需要你、欲求你、讓你與眾不同,而突然間變得意義非凡,而你也對對方投桃報李。你的在一起的時候,你感覺完整了。這種感覺往往強到讓你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地步。

 

然而,你也許察覺到這個濃得化不開的柔情蜜意裡,隱含了一份需求和攀緣。你開始對這個人上了癮。對方對你的作用就像毒品一樣。只要毒品在身你就會駭(high),而只要對方一有可能離開你的念頭,就會導致嫉妒、佔有、或者企圖藉著源自失落的恐懼而年的情感 - 要脅、遣責、指控 - 進行情感的操控。萬一對方果然離開了你,便會產生最強烈的敵意,或是絕頂的悲傷和絕望。任何一種情況都會使柔情化為攻擊或悲傷的利劍。如今愛在何方?愛能否在頃刻之間化為恨?當初的那些是愛,或者只是一個執著和攀緣的癮頭?

 

癮頭和尋求圓滿

 

我們為什麼會對人產生癮頭?

 

羅曼蒂克的愛情之所以會成為普世所追求的強烈經驗,原因在於它似乎可以提供解脫。從人類的無明和不得救贖的狀態裡的恐懼、需求、和不完整的狀態中解脫出來。這個狀態包含了一個生理和心理的向度。

 

在生理的層面上,你顯然不是完整的,而且以後也不會完整:你不是男人就是女人,也就是說你只有完整所需的一半。在這一個層面上,你對完整的渴求以異性相吸的形式呈現。別人需要一個女人,女人需要一個男人。陰陽兩極的結合,是一種無法抗拒的驅力。這個生理驅力的根源其實是屬靈的:渴望二元對立的終結,回歸圓滿合一。生理層面的性結合最接近這個狀態。這也是性成為生理領域中最具滿足感的經驗的原因。可是性結合只不過是幸福的一剎、圓滿的流光一瞥罷了。只要你無意識地把它當做救贖的手段一追求,你就是緣木求魚,企圖在形相的層面尋求二元對立的終結。你窺見了樂園之美之妙,可是卻不被允許流連其中,不被允許在另一具獨立的軀體裡找尋自己。

 

心理層面上的缺乏感和不完整感,比生理層面更深更大。只要你和心智認同,你就是向外尋求自我感。也就是說,你從和你的本來面目毫不相干的事物上:社會角色、財產、外貌、成敗、信念系統等 - 獲得你的自我感。心造的假我 - 我執 - 感覺脆弱、不安全,所以總是從新奇中尋求認同,好讓它感覺到自己的存在。可是其中沒有一樣可以給它持續的實現感。它的恐懼仍在,它的匱乏感和需求感依然徘徊不去。

 

然後一份特別的關係出現了。我執所有的問題和需求,似乎都找到了解藥。至少一開始是這般光景。這之前所有形成你自我感的事物都無足輕重了。如今你找到了一個可以取而代之的單一焦點,它賦予你生命的意義。於是你又透過它來界定你的身份,和你一起「在愛裡」的人身。你不再是一個無情宇宙裡斷裂的碎片了。或者似乎不再是了。你的世界有了一個中心:被愛者。這個中心來自於你的身外和你仍然由外界汲取自我感的事實,但一開始似乎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形成我執特性的不完整感、恐懼感、匱乏感、和未實現感都不見了 - 或者真的不見了嗎?他們已經逍逝了,還是繼續存在於快樂的表層實相之下?

 

如果你在親密關係裡同時經驗到「愛」和它的對立 - 攻擊、情感暴力等 - 那麼你很可能把愛和我執與癮頭混為一談了。你無法既愛你的伴侶,卻又在下一刻攻擊對方。真愛沒有對立。如果你的「愛」裡有對立,那麼它便不是愛,而只是我執對更完整、更深層自我感的強烈需求,而對方正好暫滿足你這一份需求。你的愛就是我執救贖的代用品,而在短時間內,它也幾乎給了你救贖的感覺。

 

可是有朝一日伴侶的所做所為,不再迎合你的需求,或者我執的需求。那些被「愛的關係」所掩蓋,而屬於我執意識一部分的恐懼、痛、和缺乏感便一一浮現。這時候你就像其他的癮頭一樣,癮頭滿足的時候你就處於駭(high)裡,可是藥物總有失靈的一天。當這些痛苦的感覺再次出現的時候,你感覺到的痛更甚於以往。然後,你就把伴侶視為這些情感的肇因。這意謂著你向外界投射,你用屬於痛裡一部分野蠻暴力攻擊對方。這個攻擊也許喚醒了伴侶的痛,對方就會反擊你。這時候我執仍然無意識地希望它的攻擊或者操控,足以構成對方的懲罰,而使對方改弦易轍,好讓我執再利用它們掩飾你的痛。

 

任何癮頭都來自你無意識地拒絕面對和經歷你的痛。任何癮頭始於痛也止於痛。無論使你上癮的物質是什麼 - 酒精、食物、合法、非法的藥物、或者一個人 - 你都是在利用一個人或物來掩飾你的痛。這也是為什麼親密關係一度過陶然醉期之後,接踵而來的就是太多的不快樂和痛的原因。關係本身決不會造成痛和不快樂,它只是把你內在已經有的痛和不快樂引發出來而已。每一種癮頭也都有相同的作用。每一個癮頭也都會有不再靈光的時候。然後你就會有痛不欲生之感。

 

許多人企圖藉著逃避當下而從未來尋找救贖,也是這個理由。如果他們把注意力貫注在當下,第一個可能遭遇到的就是他們的痛,而他們害怕的就是這個。但願他們知道:進入當下取得臨在的力量來瓦解過去和舊痛,進入當下取得實相的力量來瓦解幻相是多麼容易的事。也但願他們知道自己是多麼接近自己的實相,多麼接近神。

 

企圖避免痛而迴避關係也不是解決之道。痛依然在。三次失敗的關係比起你幽居荒島或閒關苦修三年,更有可能迫使你走向覺醒。不過如果你能夠把深刻的臨在帶入獨處的話,也會有相同的效果。

 

癮愛能變成真愛嗎?

 

能。把你的關注加倍地深入當下,讓自己臨在,強化你的臨在。無論你獨居或與伴侶同居,這個方法依然是關鍵。愛如要滋長,你的臨在之光一定要強。如此一來,你就不會被思考者或痛苦之身所掌控,而誤以為它們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了。因而知道你自己就是思考者之下的本體、心智噪音之下的寂靜、痛苦之下的愛和喜悅,你就是自由、救贖、和開悟。撤離痛苦之身的認同,就是把臨在帶進痛苦。因而轉化痛苦。撤離思考的認同,就是做你思想和行為的沉默觀察者,尤其是重複的心智模式和我執所扮演的角色。

 

如果你停止用「我執」來豢養牠,心智就失去了強迫性的特質。此一特質基本上就是強迫性的批判和抗拒本然,從而創造出衝突、劇碼、和新痛。事實上,你透過接納本然而停止批判的那一刻,你就擺脫了心智。你便挪出了愛、喜悅和和平的空間。首先你停止了對自己的批判;接著你對伴侶的批判也停止了。關係中最棒的一個轉變的觸媒就是完全地接納你伴侶的本然,而不需要對他們做任何的批判或改變。這麼做立刻讓你超越了我執。所有的心智遊戲和癮症到此結束。沒有了受害者和加害人;也沒有了原告和被告。這也是互相依賴的結束。你也不會被拖進別人無意識的模式裡,而無形中造成這個模式的變本加厲。你們或者是各自獨立 - 在愛裡 - 或者一起更深入當下。有這個簡單嗎?沒錯,就是這麼簡單。

 

愛就是一個本體的狀態。你的愛不在外界;它在你的內心深處。你無法失去它,它也無法離開你。它不依賴另一個身體,一個外相。在你臨在的寂靜當中,你就可以感覺到你自己無形和無時的實相,那個賦予你形體生命的隱含生命。這時候的你才可以感覺到在每一個人和眾生內在同樣的生命。你的視線超越了形相和孤離的障幕。這就是合一的體現。這就是愛。

 

神是什麼?就是所有生命形相底層永恆的至一生命。愛是什麼?感覺你和眾生內在深處臨在的至一生命。成為它。因此所有的愛就是對神的愛。

 

愛是沒有揀擇的。就像陽光普照大地一樣。愛不會讓人與眾不同。愛不會排外。排外性不是神的愛,而是我執的「愛」。不過感受真愛的強度卻因人而異。也許有一個人對你感同身受,他會比其他人以更明確、更強烈的愛回應你。這時你就和對方有了愛的關係。連繫著你和這個人的契合,與連繫著你和同公車上的鄰座、和一隻鳥、一棵樹、一朵花是一樣的。差別僅在於感受的強度。

 

即使在一份癮愛的關係裡,也會有超越雙方癮性需求的真愛乍現的時刻。你和伴侶之間會經歷到心智短暫的止息,和痛苦之身暫時蟄伏的時刻。在身體親密接觸的時候,在你們一起目睹誕生奇蹟的時候,在面對死亡的時候,或者其中一人患重病的時候 - 在任何中心讓心智無能為力的情況,這樣的一刻便會發生。這個時刻發生的時候,通常隱埋在心智底層的本體就會顯露。而真正的溝通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有可能。

 

真正的溝通就是分享交流 - 合一的體現,也就是愛。除非你有足夠的臨在,中心摒絕心智和它的老模式,通常都會很快地得而復。心智認同一回來,你就不再是你自己了。你又變成你自己的一個心像圖。你再度玩起遊戲和角色扮演以滿足我執的需求。你又變成了一個人類的心智,人模人樣地和另一個心智合演一出叫做「愛」的劇碼。

 

愛雖有驚鴻一瞥的剎那,但是除非你適當地擺脫了心智認同,而臨在的強度也足以瓦解痛苦之身,或者至少以觀察者的身份臨在,否則愛就不可能滋長。如此一來。痛苦之身就無法掌控你,大挖愛的牆腳了。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當下的力量 The Power of Now
作者:埃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
好讀書櫃經典版 http://www.haodoo.net/?M=u&P=H10O3:0
支持好讀的夢想 http://www.haodoo.net/?M=hd&P=donate
感謝 Susan Chan整理製作本書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