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個幻覺,分離的幻覺,可用來體驗你與萬物的合一。如果你與某樣東西合一很久,在某個點上,你根本就不會再去注意到還有一個你。 你是個分別的存在體的觀念將逐漸消失。

 

在一起很久的人常常會有這種經驗。他們會開始失去他們個別的身份。這到某程度是很美妙的。然而,當無休無止地體驗合一時,其美妙就消失了:因為當分離缺席時,合一就什麼都不是了。它不再是狂喜的體驗,而是空虛。當永遠沒有任何的分離時,一就是零。

 

那就是我為何給人靈感寫出“在你們的密切結合中,保留一些空間吧。”“飲自一個滿杯,卻非同一個杯。”“支撐一座建築的柱子是分開矗立,而琵琶的各弦線是分開的,雖然它們顫動出同一首樂曲。”(譯註:出自紀伯崙的《先知》)

 

所有的人生都是體驗合一與分離、分離與合一的一個過程。這既是人生的真正​​節奏。真的,這就是創造生命本身的節奏。

 

我要再次對你們說:人生是個循環,其中的每樣事物也都一樣。這循環不斷地來回一起,分開,一起,分開。

 

即使當一個東西是分開的時,它也永遠是一起的,因為它無法真的分開,而只是變得更大了。所以,即使當一個東西看起來是分開的時,其實它仍是一個部分,也即是意謂著它根本沒有分開。

 

你們整個的宇宙一度曾統合超過了你們所能理解的,壓緊成一個點,比在這句子結尾的句點還要無限小。而後它爆炸了,但它並沒有真的分開,只是變得更大了一些。

 

神無法分割他自己。我們可以看起來像是分開的,但我們全都只不過變成了一部分。當我們重組時,我們會再度經驗到我們與生俱來的統一。

 

當你看見好像是與你分開的其他人時,深深地注視他們。看入他們。久久的一段時間,你將捉到他們的本體。那時,你就會見到你,正等在那裡。

 

當你看到你世界裡的東西—自然的一部分,生命的其他面向—看起來是與你分開的時候,就只要深深地注視它們。看入它們。久久的一段時間,你就會捉到它們的本體。

 

那時,你就會遇到你,正等在那裡。

 

在那瞬間,你會明白與所有東西的統合。當你的一體感增加時,苦與悲將自你的人生消失,因為苦是對分離的一種反應,而悲是其真實性的一個宣告。然而,這是個虛假的真實。它只是看起來像是真的東西。然而它終究不是真實的。與任何人或任何東西真正的分離根本是不可能的。那只是個幻覺。是個奇妙的幻覺,因為它讓你得以經驗合一的狂喜,但無論如何,它仍是個幻覺。

 

當它是工藝師傅手中的一件工具一樣地利用“分離的幻覺”。用這個工具來精製出完全合一的經驗,再用這工具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創作那經驗。

 

當你不論望向哪裡,看到的都只是你時,你是透過神的雙眼在仔細的看。而當你的一體感增加時,痛苦與失望就會自你的人生消失。 

 

永遠要記住這一點。當你的一體感增加時,痛苦與失望就會自你的人生消失。

 

第四個幻覺,“不足的幻覺”,可用來經驗你們的豐足。

 

神是豐足的,你們也一樣。在伊甸園裡,你們什麼都有,但你們並不知道。你們經驗到永生,但它並不算什麼。因為你們沒有經驗到任何其他的,所以它無法令你印象深刻。

 

伊甸園是個迷思,但這個故事本來就是為了傳達一個偉大的真理。就是當你什麼都有,卻不知道你什麼都有時,你是什麼都沒有。

 

要讓你知道什麼都有是什麼意思的唯一方法,就是在某一刻讓你不是什麼都有,所以,不足的幻覺產生了。

 

你的不足本意是一個祝福,希望經由它,你可以知道且經驗你真實與完全的豐足。但縱然如此,你還是必須踏出那幻覺—視那幻覺為一個幻覺,並離開它—才能有這樣的經驗。

 

以下是你如何能踏出這不足的幻覺的方法:就是不論何時,當你在你自己之外看見不足時,去填滿那你看見的不足。因為那正是幻覺存在的地方:在你自己之外。所以,如果你在自己之外看見不足時,就去填滿那不足。

 

如果你看見有人飢餓,餵飽他們。如果你看見有人需要衣服,給他們衣穿。如果你看見有人需要庇護所,給他們庇護所。你將因此而經驗到,你一點也不會不足。

 

不論你擁有的東西多麼少,你永遠能找到比你還少的人。去找到那個人,並從你的豐足中給與他們。

 

別尋求成為任何東西的收受者,要成為其源頭。你希望擁有的東西,讓別人擁有。你想去經驗的東西,讓別人去經驗。在如果做時,你會因而記起你一直都是擁有這些東西的。

 

這就是為什麼說“已所欲,施於人”的理由。

 

所以別到處去問,我們有什麼吃的?我們有什麼喝的?看看那空中的飛鳥。他們不播種,不收穫,也不在糧倉里屯積,然而他們都有得吃。而你們中有什麼人是由於心懷渴望,就能在你們的人生中增加一樣東西的呢?

 

並且也別問,我們如何有衣穿?想想那田野裡的百合花,它們是如何生長的。它們既不勞作,也不紡織。可是我告訴你們,連所羅門王在他極盛的榮華中,也沒能像它們之一那樣的盛裝。

 

所以,先追求天國,然後所有其他的自會變成你的。

 

而你要如何才能追求天國呢?藉由成為天國,讓別人在其中找到庇護與力量。藉由將天國及其所有的祝福,帶給你所觸及他們生命的所有的人。因為你所給與的,你就變成了它。

 

永遠記住這一點。你所給與的,你就變成了它。

 

第五個幻覺,“必備資格的幻覺”,可用來體驗要認識和經驗“你真正是誰”,你並不需要做任何事。只有藉由去做那些你以為你必須做以使人生順遂的事,你才能完全了解它們都是不必要的。

 

問你們中那些非常老的人。問那些跳過人生之舞、曾經踩在界線上遵守規則的人。他們會以四個字做為他們給你的忠告:“別守規則!”

 

他們不會遲疑,他們的勸告將是快速而清楚的:

 

“把顏色塗到線外去。”

“不要害怕。”

“依隨你心。”

“別讓任何人告訴你該做什麼。”

 

在你人生的終點,你會知道,你所做過的一切都不算什麼—只有當你在做它時你是誰才最重要。

 

那時你是快樂的嗎?你是仁慈的嗎?你是親切的嗎?你對別人是關心,同情和體諒的嗎?你是慷慨及與人分享的嗎?最要緊的,你有愛心嗎?

 

你將會明白,與你的靈魂有關的是你是什麼,而非你做過什麼。你也會明白,到最後,你的靈魂就是“你是誰”。

 

不過,“必備資格的幻覺”,即有些事是你必得去做的想法,對用來刺激你的頭腦—當你在你的身體裡時—是有用的。只要在某層面你了解它是個幻覺,並且沒有人一個得去做任何他們不想做的事。

 

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個真相既給人無法置信的感覺,又不可想像的嚇人。嚇人的是,如果人類真的被許可只去做他們想做的事,那麼真的必須做的事就永遠不會完成了。

 

誰會把垃圾拿出去倒?

 

這可不是開玩笑。

 

誰會去做沒人想做的事?

 

那就是問題的所在,那就是人們所害怕的。人們認為,只要不去管他們的話,就不會有人要去做那些使生活可以繼續下去所必須做好的事了。

 

但這恐怕是沒有根據的。你們會發現,人類是相當棒的生靈。就算在一個沒有規則、沒有規定,並且沒有必要條件的社區裡,仍會有許多人肯做必須做好的事。事實上,很少有人不肯,因為被當作是沒貢獻的人,他們會很不舒服。

 

那就是如果沒有規則、規定或必要條件時,會有的改變。會改變的不是做的是什麼,而是為什麼去做的理由。做事的“理由”會改變。不再因為人家告訴他們必須去做而做,反之,人類會因為要表達他們是誰而選擇去做。

 

事實上,這才是做任何事唯一真正的理由。只是整個“做—是”的範型下,一個人是某人,而後去做某事。這個人是快樂的,然後他就做快樂的人做的事。這人是負責任的,然後這個人就去做負責任的人做的事。這人是慈藹的,然後這個人就做慈藹的人做的事。

 

一個人並不是去做負責任的事就可以是負責任的人。一個人並不是去做了慈藹的事就是慈藹的人。這只會導致憎恨,因為它假定了所有的“做”都會得到報酬。而那正是你們所認為的天堂的目的。

 

天堂被提供出來做為當你們在地球上時所做過的一切事—以及沒做你們“不該做”的事—的報酬。所以,你們認為必然也有一個地方是給沒做好事,或做了他們不該做的事的人。而你們稱這地方為地獄。

 

現在,我就是要來告訴你們這事:並沒有地獄這樣一個地方。地獄是一個存在的狀態。它是與神分離的經驗,你與你自己本身分離,而無法再結合的一個想像。地獄是永遠在試圖找到你自己。你們所謂的天堂,也是個存在的狀態。它是“一體”的經驗,是與一切萬有再結合的狂喜。它是認識到真正的自己。

 

到天堂是沒有任何必備的資格的。因為天堂並不是你去的地方。那是你永遠在其內的一個地方。然而,你可能在天堂裡卻不知道。真的,你們大多數人都是如此。

 

然而這是可以改變的,但不是因你做了什麼事,而只能因你是什麼而改變。這就是“沒有什麼你必須做的事”的意思。除了“是”之外,沒有一定得做的事。也沒有什麼得“是”,只除了“一體”。

 

但是令人驚訝的事是,當你與每樣東西是一體時,你會去做所有的事,那是你曾以為你“必須做”,以便收到你以為必須努力工作才能得到報酬的事。去對別人做和為別人做那些你只會對自己做和為自己做的事,變成了你的自然意願。而你不會對別人做你不想別人對你做的事。當你是“一體”時,你就了解—即使之成真—並沒有“別人”的想法。

 

然而,縱使是“一體”也不是“必備的”。你無法被要求去是你本來就是的東西。如果你是藍眼睛,就沒人能讓你有藍眼睛。如果你是六尺高,就沒人能強迫你是六尺高。而如果你與每樣東西是一體,你就無法被要求是一體了。

 

所以,並沒有“必備的”那樣的事。必備的並不存在。

 

誰會做這樣的要求?要對誰做這要求?這裡只有神而已。

 

我是那我是,沒有其他的存在。

 

利用“必備資格的幻覺”去注意到不可能有真正必要的東西。如果你除了“不需必備”的自由之外,什麼都沒有,你是無法知道並經驗“不需必備”的自由的。所以,你會去尋求想像某些事情是你被要求的。

 

這你做得非常好。你創造了一位要求你完美的神,他要求你只以某個特定方式經由特定儀式來到他面前,那些方式和儀式全都仔細地規定了。你必須說精確而完美的字眼,做精確而完美的事。你必須以特定的方式生活。

 

在創造了“這種要求必須存在以便獲得我的愛”的這個幻覺之後,你們現在開始經驗“知道這些全都是不必要的”的無法描述之喜悅。

 

但你會藉由“報酬”常常降到世人身上,不論他們“做了他們該做的事”或否而注意到這點。對於你們所想像在你死後生命裡得到的報酬也是一樣的。然而,你的死後生命的經驗並​​不是報酬,而是個結果。它是稱為生命的一個自然過程的自然結果。

 

當你對這點清楚了以後,你就終於了解自由意志。在那時,你會知道你的真正本質便是自由。你永遠不會再將愛與必備的弄混了,因為真愛什麼都不要求。

 

永遠要記住這個:真愛什麼都不要求。

 

第六個幻覺,審判的幻覺,可用來經驗一個“不審判”的你及一個不審判的神之奇妙。

 

你們選擇以創造出審判的經驗,以便體驗有一位“不審判”的神的奇妙,並以之了解在神的世界裡是絕不可能有審判的。只有透過你自己感受審判之悲傷和破壞​​性,你才能真正的認識到審判從來都不是愛所發起的。

 

當別人在審判你時,你才會真正深刻了解這事,因為再也沒有比審判更傷人的事了。

 

如果那些審判你的人是錯的,這審判就很傷人:然而,如果他們是對的話,那就更傷了。因為這時他人的審判深深地切入了你的痛處,撕裂了你靈魂的外衣。你只要有過一次這樣的經驗,你就知道審判永遠都不會是愛的產物。

 

在創造你們的虛幻世界時,你們製造了一個在其中審判不只被接受、還被預期的社會。你們甚至圍繞著別人能判斷你是“有罪”或“無辜”的想法,而創造了一整個你們稱為“司法”的系統。

 

我要告訴你:在神的眼中,沒有一個人是有罪的,而且每一個人永遠都是無辜的。那是因為我的眼睛看到的比你們多。我的眼睛看見你們為什麼會這麼想,你們為什麼要這麼說,及你們為什麼要這麼做。我的心知道你們只不過是誤解罷了。

 

我曾給與人靈感去說出:“就他們對世界的模型而言,沒人在做任何不適當的事。”這是個了不起的真理。我曾給與人靈感說:“罪疚和恐懼是人唯一的敵人。”這也是個了不起的真理。

 

在高度演化的社會裡,沒有一位成員會被審判並定了任何罪。他們只單純地被觀察到做了某事,而且讓他們清楚自己行為的結果和其衝擊。然後,他們被允許去決定自己對那結果想做些什麼—如果有什麼他們想做的。社會裡的其他人也同樣被允許去決定他們對那個結果想做些什麼—如果有什麼他們想要做的。

 

他們可以有各自的想法,但不是對別人做出些什麼。他們根本不會有任何懲罰的念頭,因為懲罰的觀念本身對他們就是無法領會的。為什麼“唯一的存在”會想傷害它自己?縱使它曾做過一些造成了傷害的事,它又為何曾想再度的傷害自己?再次傷害自己又怎麼可以補回第一次傷害所帶來的損傷?這就像是碰傷了腳趾頭之後,再用同樣的力氣踢一次以為報復一樣。

 

當然,在一個不視它自己為一體、且不視它自己與神為一的社會裡,這樣的比喻並沒有意義。在這樣的一個社會裡,審判是完全合理的。

 

審判和觀察是不一樣的。觀察只是單純的看,單純的看見那本來是什麼。可是相反的,審判則是從所觀察到的東西,而結論說別的東西一定是那樣。

 

觀察是目擊。審判是結論,是在句子裡加上了一個“因而”。事實上,它變成了一個判決—且往往是毫無憐憫的判定的。

 

審判灼傷了靈魂,因為它以你是誰的幻覺烙印心靈,而忽視了那更深的真實。

 

我永遠不會審判你,永遠不會。因為即使你做過了一些什麼,我對它的觀察也只會是一個單純的看見它是怎樣。我不會對你是誰做出任何結論。事實上,關於你是誰是不可能得出什麼結論的,因為你從沒完結你對你自己的創造。你是個在進行中的傷口你還沒結束創造自己—而你永遠都不會結束。

 

你永遠不是你上一刻的你,而我也從來不會那樣看你,倒不如說是以你現在所選擇要是的樣子來看你。

 

我曾啟發別人這樣描寫道:你是持續不斷地在無窮盡的可能性場域中創造你自己。你經常在以你對你是誰所曾抱持的最偉大憧憬下的最恢宏版本來重新創造新的自己。你在每個瞬間再生。每一個人都一樣。

 

在你了解了這點的那一剎那,你就會明白,審判自己或審判別人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你所想審判的那個已不存在,即使當你正在批判它時。縱使當你在等到了你自己的結論時,它也已到達了終點。

 

在那一刻,你會永遠捨棄你對有一個裁判的神的想法,因為你將知道,愛永遠無法裁判。當你越覺知,你就會理解“自我創造永不終止”這真理的全盤衝擊。

 

請永遠記住:自我創造永不終止。

 

第七個幻覺,定罪的幻覺,可用來經驗你是值得受到讚美的這個事實。這是個你無法揣摩的事,因為你是如此深的沉溺在定罪的幻覺裡。不過,如果你每時每刻都活在讚美的心內,你也是無法經驗到它的。讚美對你會毫無意義。你不會明白它是什麼。

 

當讚美是所有的一切時,讚美的榮耀就不見了。然而,你們卻將這覺知帶到了一個極端,將不完美和定罪的幻覺帶到了新的層次,你們現在真的認為讚美是錯的—尤其是自我讚賞。你不該讚美自己,或留意到你是誰的榮耀,更別提去宣布它了,而且你必然會吝於對別人讚美。你下了結論說,讚美是對你不好的。

 

定罪的幻覺也即宣告說,你和神是可能受傷害的。然而事實上,反面才是真的,但是如果沒有任何其他的真實在場時,你是無法知道或體驗這真相的。所以,你們創造了一個替代的真實,就是傷害是可能的,而定罪即是其證據。

 

再重複一次,你或神可能受損的想法是個幻覺。如果神是一切中的一切(事實上我是),如果神是最具力量的(我是的)、如果神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我是的),那麼神是不可能受傷或受損的。如果你是以神的形象和模樣造出來的(你是的),那麼,你也就不可能受傷或受損了。

 

定罪是你製造來助你體驗這神奇的一個設計,藉由產生一個情境,使得這真理能有意義。受損是每天由十個幻覺中演化出來的許多較次要的幻覺之一。第一個幻覺(神和你是需要某樣東西的)是創造出這幻覺的東西—也就是說,如果你得不到你所需要的,神和你就將會被毀壞或定罪或受損。

 

這給報復設下完美的理由。而這不只是個幻覺,而且是極大的幻覺。

 

在宇宙裡有這麼一個地方,是神罰那些不遵守他的律法的人去的地方,這地方就叫“地獄”。再也沒有比“地獄存在”這想法更能完全抓住人類想像的東西了。

 

有關這個可怖地方嚇人的、殘酷的畫面出現在全世界教學的天花板和壁畫上。這些令人煩惱的影像,同樣的也畫在小朋友們的教義問答課本及主日學校小冊子的畫面裡—好嚇唬他們。

 

數世紀以來,雖然善良的、上教堂的人們都相信這些影像所送出的訊息,然而這些訊息卻是假的。那也是我為何要啟發教宗約翰保祿二世在梵蒂岡指示教宗召見人(一九九九年七月二十八日):“《聖經》畫面的不適當運用會創造精神病或焦慮症。 ”《聖經》對地獄的描述是像徵性和隱喻性的。

 

我啟發了教宗說出:《聖經》所謂“無法澆熄的火”和“炙熱的鍋爐”指的是“沒有神的生命之完全的挫敗和空虛”。他解釋道:地獄是與神分離的一種狀態,並不是在懲罰人的神所引起的一種狀態,而是自我引發的。執行報復或處罰任何人都不是神的功能,教宗在其召見中說得很清楚。

 

不過,有一位懲罰的神的觀念曾是個很有用的幻覺。它會、創造出一個脈絡,讓你在其中能體驗各式各樣的事的許多存在面向。舉例來說,恐懼,或者寬恕、慈悲,還有憐憫。

 

在最深的層面,一個被定罪的人可能更了解憐憫的表達。定人以罪的人或給與寬免的人也一樣。

 

寬恕是愛的另一種具細微差​​異的表現,你們族類體驗它是有其效用的。寬恕只在年輕、原始的文化裡被經驗到(要知道,進步的文化不需要它,因為既不可能有損傷,就不必有寬恕),但它在演化的脈絡—文化借之成熟和成長的過程—裡有巨大的價值。

 

寬恕實際上容許你治癒任何你想像曾加諸你的心理上、情緒上、靈性上,有時候甚至身體上的創傷。寬恕是個了不起的治癒者。你真的能藉寬恕之道到達健康。你能藉寬恕之道到達快樂。

 

就此而言,你們對定罪的幻覺之利用是極有創意的,你們在你們的人生中、在人類的歷史中創造了許多時刻,而在其中,就得以表現寬恕。你們經驗它為神聖的愛的一個面向—將你帶離愛與神性本身的真相越來越近。

 

做到了這一點之最有名的寬恕故事是,耶穌寬恕了他旁邊十字架上的人,這透露出尋求神的人不會被定罪的永恆真理。這意謂著,​​從來沒有人會被定罪,因為每個人到頭來都尋求神,不論他們是否那樣稱呼它。

 

地獄是與神分離的經驗。然而,任何不希望經驗永遠分離的人,並不需要經驗它。光是與神團圓的慾望就產生了它。那是個不凡的聲明,而我要再說一次。光是與神團圓的慾望就產生了它。

 

從來都不必要寬恕,既然神本身是“一切萬有”,神就永遠無法犯真正的罪或被別人觸犯。這是進步的文化了解的事。誰會寬恕誰?又為了什麼?

 

手會寬恕踢痛自己的足趾嗎?眼睛會原諒耳朵嗎?

 

沒錯,手可能會撫慰大腳趾。它可能揉它、治癒它、使它舒服些。但手需要原諒足趾嗎?或在靈魂的語言裡,原諒可不可能只是安慰的另一個字眼呢?

 

我曾啟發人這樣寫:愛是永遠不必說抱歉。

 

當你們的文化也了解了這點時,在靈魂“踢痛了大腳趾”的時候,你便永遠不會譴責自己或別人。你永遠不再會擁抱一位報復心強、憤怒、詛咒人的神,一位會為了對神而言顯然比踢痛大腳趾還不足道的事,罰你到永不得翻身的苦刑裡。

 

在那個瞬間,你曾永遠捨棄你對一位譴責的神的想法,因為你會明白,愛永遠不譴責。然後你也不會譴責任何人、任何事。照我的訓論:勿判斷,也勿定罪。

 

永遠要記住這個:勿判斷,也勿定罪。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與神合一 Communion with God
作者:尼爾.唐納.沃許
譯者:王季慶
來源:http://www.shuimo.com/god5/God500.htm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