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友人告訴我說,冥想在現今的美國社會並沒有什麼重要性;美國人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冥想。我很奇怪為什麼冥想與行動會被如此劃分開來。我們總是陷在這種二元對立及四分五裂的觀點裡面。在印度,人們對於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抱持著某些觀點;有的人注重行動,有的人重視知識,有的人則著重於智慧等等。這樣的界分勢必會造成臣服、局限與矛盾。

 
我們若想探討冥想的問題 - 這是一個極為複雜的問題,對講者而言甚至是最重要的人生議題 - 就必須瞭解這個名詞到底是什麼意思。
 

字典裡頭對這個字下的定義是:「仔細思考」、「深思熟慮」、「深入探究」等等。印度與亞洲國家似乎壟斷了「冥想」,就好像冥想的深意及結局都受到他們掌控似的;這顯然是很荒唐的事。

 
當我們談到「冥想」時,必須先釐清這裡面有沒有逃避人生的成分,包括對日常差事以及對人生的乏味、焦慮與恐懼的逃避,或者,冥想只是一種生活方式罷了。我們到底是在藉由冥想逃避這個瘋狂而醜陋的世界,還是冥想本身就是去瞭解切實的人生及行動。

 
如果我們想逃避人生,那麼日本的禪寺或其它宗教體系都提供了我們一些修行派別。我們可以明白為什麼這些修行派別那麼誘人,因為人生確實醜陋、殘忍,充滿著競爭性與無情;它其實一點意義也沒有。
 

我們很可能不假思索地輕易就接受了印度瑜伽或是它們的咒語,因為這些東西承諾了獎賞以及某種因逃避而帶來的滿足。因此,我們必須十分清楚我們關心的並不是逃避,不是藉由冥思、空想、藥物或咒語來逃避人生。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世界在你心中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譯者:胡因夢
線上資料:http://lz.book.sohu.com/chapter-7058-110717830.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