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能略述一下艾莎莎尼人做愛和求愛的情形嗎?由於你們都是以靈交的方式,這與我們地球上的做法有何不同?

 

首先,讓我們提醒你的是,你們始終允許個體,建立他們被吸引的任何關係,做為個體在當時,需要學習與瞭解之事的反映。而且,我們允許關係以它的目標,而非以應該如何去運作。

 

我們發現任何吸引力都有它的理由,因此,我們會依自己的直覺,而非依追求這個概念互動。任何處於互動中之個體,都知道其互動是有理由的,只要他們依照自己的感情和本能,並在自己的尊嚴之內運作,則不論出現任何狀況,他們都知道,這是屬於他們的關係之內的,他們就會對那些理念做出響應。

 

切記:我們社會中的每一個個體都視自己是與另一個個體結婚的。既然已經結了婚,便沒有追求的必要。而此一關係便依照雙方所引進來的一切單純地展現出來。不論他們以什麼方式來轉化自己,當他們繼續展現並被允許做自然地轉化時,我們便視此一方式,為他們所「應該」轉化的方式。

 

我們不會把自己的期望強加在他們身上,而要求他們應該如何。我們知道雙方都是為對方服務而來的,我們在自發性的互創中,得到喜樂。我們不會以預設立場的想法,為此一關係貼標籤。我們不問:它會這樣子嗎?它會那樣子嗎?會出現任何其它人嗎?我們繼續過自己的生活,讓關係融入另一個環境之中,讓他們在整個世界的層面下,以彼此交錯的方式,而進入一個單一的做愛行為之中。

 

就這個意義而言,你始終都在做愛了?

 

沒錯。在此一意義之下,你們也是。

 

繁延和子孫

 

你是否也能談談你們何時決定要生小孩?你們是如何繁延後代的?

 

我們始終是有意識地,以靈交的方式接觸我們選擇要出生的意識。當我們同意了事件發生的時機,以及此一個體同意去經驗,此一生理生命的目的後,我們便覺知了那個時機在何時。一受孕和出生都是在此一時機之後發生的。

 

嬰兒仍然懷在母親的體內嗎?

 

是的,是有那樣的結構。

 

懷孕幾個月?

 

七個月。

 

受孕和地球上的情形一樣嗎?

 

沒錯,情形類似。但是別忘記,母體與要出生的個體雙方,對該協議是有意識覺知的。就此一意義而言,個人參與此一性行為,是有覺識的—而性行為的目的是為了在交換中,創造個體出生之氣氛。

 

我要探究的是,在你們的星球上,是否需要精蟲來孵化卵子呢?

 

不需要。只有能量的交換。

 

這類似我們所謂的聖靈受胎的概念嗎?,

 

類似。不過仍然存在著陰陽兩極的交融。

 

是否像靜心時,能量的交換。

 

某方面像。

 

是否沒有體液的交換?

 

以前有過,不過目前沒有了。目前我們的體液的本質大部分是電磁性的。正如我們說過的,無論出生前,出生的過程中和進入實體生命後,我們無時無刻地,不在和即將出生的實體做接觸。意識!經由累積,進入一個加諸自己的新的距陣之前,都會有一個短暫的適應期。

 

以你們的計時方式而言,個體可在三年之內,以完整的意識,以一個社會成員的身份,開始充份地運作。到達三歲時,他就會比較獨立。接著這個孩子就開始獨立自主,並依照他的生活方式,選擇他需要學習的個體,進行互動。

 

這並不必意謂著他需要完全依成人的方式做實體的顯化,不過他卻會需要把自己吸引到老師、分享者和學習者那裡。他會一直記得自己的生父母,因為我們是永遠不會失去連絡的。小孩子把每一位成人當做他的父母,而每一位成人也視每一個孩子為自己的孩子,並據之行事。其實我們都是一些家人,也都透過靈交而彼此連接著。沒有人曾經失去過孩子;也沒有孩子曾經失去過。

 

我們已說過,孩子三歲時,就開始出發去學習,為了成為他選擇要做的人,而吸引他想吸收的一切。這是個非常興奮、具滋養性和關愛的過程,你不妨把艾莎莎尼當做一個大型遊樂園。你要明白的是,你也可以和出生自你身上的生命做連繁。你該明白的是:他們現在並不是孩子。你也許有你所要從事的服務,而此一非實體之個體,便散發出以生理顯化的形式,來成就某些事情的慾望。

 

放出此一慾望和射波之個體,便會自動地吸引到,有為他服務的慾望之個體。這是個自動化過程,沒有任何好覺得奇怪的。只有能提供他服務的個體,會被他吸引,而他也只能吸引能夠服務他的個體。

 

這不正是我們目前的方式嗎?

 

是的,目前絕對是這個方式—除了你們同時創造正極與負極的協頻。我們只創造正極的顯化。

 

做愛

 

你們多久進行一次肉體的做愛行為。

 

隨需要而定。

 

這是多久?

 

當我的生命的反映,吸引了一個想如此互動的個體時,此一意念便自發性地發生了。同樣要切記的是,我們的社會處於此一時期,仍留有生理行為的殘跡,做愛比較像是一種能量的行為。

 

這一種能量的性交換:不同之處何在?

 

它是一種直接的交換,是一種體內細胞結構的活動。其原因大多在於實質上的肉體能量交換,而非你們所歸類的一種生殖的生理行為。肉體的作用越來越少。就某一意義而言,當你將肉體與非肉體融合為一時,它的差異就變得較少。它變為同一件事:融合為一的行為和理念。

 

這麼說無意讓你感到奇怪,而是以我們社會的現狀而言,任何個體間之此種交換,都會在某一層面上,被整個社會所感受得到。那也增加了全面的神秘感和喜悅感。

 

我們的互動是一種融合,一種「當做…」的認同。它就像移入一個共同的夢境之中,分享夢境中情緒和慾望的交換。我們認知到此一行為,如同你們的圓房這個觀念,當它在每一層面上實踐時,便會在我們的肉體架構內,導致所需之細胞與結構的變化—這是我們所主張之肉體形式之信念,必要時,也會促發一個希望出生的,第三身份的結合。否則,它便會依照,我們必須由彼此學習什麼而圓房。我們無法相信給予你們一個定則;它始終是自發性的。而且在發生之前始終是未知的。我們只是在它發生時,原本地接受而已。

 

這就是你通過導靈,分享此一夢境時的感受嗎?

 

多少是的。它是一種做愛的方式。這便是為什麼,當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愛另外一個個體時,你們也會產生合一的心念;然後互信靈交。你們會彼此認同,並以類似的方式,詮釋無限創造神之振波。這就是為什麼,被視為戀愛的個體,會分享同一思想。這不是說他們可以直接地讀出對方的心思:而是說他們處於相同的波長之上。因此他們便處於同樣的振動模式,分享同樣的理念,並以類似的方式,類似的思想形式,詮釋無限的造物主。因此你可以說,導靈的肉身和我,正在向你展示一種戀愛中的行為。

 

婚姻

 

這麼說,你們的星球上並無婚姻的概念和體制了?

 

並沒有你們所經驗的儀典形式。因為我們認為行為本身才是重點,不需要任何其它的事來強化些行為。行為只是單純的行為。如果此一慾望不在,則任何儀式都不會使它更具有意義。這就好像經濟標準一樣:對我們而言,它只是一個中心的象徵,而非一種直接的交換。

 

再說一次,把它放在一個最簡單的觀點中來看,或許較好!我們的整個文明是跟自己結婚。每一個個體都和另外一個個體結婚了。

 

以任何形式和人數所發生的關係,都是婚姻的一部分,也是婚姻之內的關係。有時候它們會以你們所謂的一夫一妻制的實質形式發生:有時候卻不會—正如同你們社會中的情形一樣。然而,在你們的世界之中,對這一點有著很大的駁斥。

 

舉例來說,因為一夫一妻制與你們的社會,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並不期望這種制度,或者說,直到生命終期,我們才知道是否處於一夫一妻制的關係之中。然後我們會說:既然沒有別人出現;看來也只能過一對一的關係了,是嗎?「萬一有任何關係自動地發生時,我們會以絕對的信任知道,它們便是整體關係的一部分。它們會以自然的方式展現,而提升整個場景,而且是不能被阻斷的。這在我們的社會中是不可能的。

 

你們沒有承諾嗎?

 

我們對彼此承諾做自己。任何經由共創而生的關係,都是為了享受關係的本身,而非我們所期望的那樣子。

 

依你之見,我們為什麼會如此執著於承諾的關係呢?

 

因為你們覺得這是保障支持理念的唯一之道。同時,你們也在尋求一個,你相信可以使你完整的人,反之,你所吸引的是一個,反映你缺乏完整感的人。你們各自反映了對方。因而,你就尋找一個,使你的「另一半」不會離開你的保障。然而,如果你知道,你吸引的正是你所需要吸引的,你便會完全依照自己的需要,在你所需要的時期,對該關係做出承諾。當此一關係需要做不同的改變時,你也會隨著它做改變。

 

關係的定義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做生理之變化,不過它仍然是一個關係,而不管新的定義是什麼。事實上,你始終都在做承諾,無論你知不知道,或者以認為自己沒有來自欺。你對你們共創的理念承諾。如果你透過批判,來看該共創,你也許並未意識到,自己顯然在一開始就已對進入關係做出承諾了。要瞭解的是,即使你形成一份關係,並在關係之中探索承諾或缺乏承諾的理念,那麼你當時便是承諾了,要在關係之中探索此一理念。

 

這便是在我們的文明之中,彼此建立關係的方式,這也就是當情境和一份關係改變時,我們便承諾做改變的原因。因為我們知道改變是唯一的常數,所有的改變都會對我們有所貢獻。在我們的世界裡,也許有一些個人,會選擇讓他們去體驗一對一關係的情境,做為其終生的關係。但是也有許多人不這麼做,有許多個人,終其一生,選擇許多個人互動,因為他們與這些個人創造及共創,同樣數目的反映,好讓他們去學習,有關自己和他人所需學習的一切,以及這一生中不同的服務方式。

 

我們認知到,任何互動都是個體本質的產物,如果他對自己真誠,而且是處於完整狀態之內的話,他就會依其所需之速率進行互動。不論任何加諸其身的任何架構,它不會有任何影響。即使在你們的社會中,你們也真實地認知了此一理念,即使你們創造出婚姻的架構,來確保彼此的互動,一旦你們知道互動改變時,你們便創造出離婚的架構。

 

我們只是以所有的方式來行為或互動;又由於我們在互動之中,始終在愛著,所以我們知道,任何發生的轉型都是正向的。我們始終以某些方式,停留在我們所創造的關係之中。任何關係,一旦創造之後,不論它以多少種不同的方式轉型,它會永遠持續下去。

 

而這就是我們目前所要進行的階段?

 

這是我們感知貴星球即將瞭解的事,沒錯。

 

太棒了。非常謝謝你。

 

儀式

 

巴夏,我以一位人類學家的訪客身份,想請教你,我們的一些儀式,在貴星球上是否也有對等的東西?例如說婚禮?我們也有一些為特別情況而舉行的儀式,比如出生、結婚和成年禮等。我們也有一些解釋這些儀式的神話,你們是怎麼做的:

 

通常都是隨興所至。

 

比方來說?

 

在我們的社會中,存有一種儀式,或許你並不感到興趣。這個儀式通常是在生命的第三年舉行。此一儀式是對出生於我們社會的個體,在第三年時,認可他可以以自己的速度,吸收他在生命中想做的事情的一切有關信息。他可以獨立進入社會,這一點已經說過,尋求他所需求的一切,擷取他所要擷取的信息,以自己的速度,學習他想學習的一切,這種儀式可以稱為「命名儀式」,或者三歲成年認可儀式,雖然其肉體的形式,並不像你所瞭解中的成熟。

 

此一儀式需要三個人來舉行,每個人代表一年,集合在一起圍繞著這個孩子。孩子坐在中間。每個人各專注於身心靈中的一面,並將能量感流注於孩子身上。儀式中,孩子則將擷取這三個人的意念,並融合成自己特有的程序和頻率,以象徵他對身心靈所應有之組合的理念。換言之,他將在我們的社會之中,將他的身份加以實質化或結晶化,因為到目前為止,他並沒有一個實質化的身份。他是流動的,可以隨時來去,如果他希望的話,也可以即刻地變成非實體。

 

在這個時候,如果他決定在三年之後,仍然逗留在我們的社會裡,讓自己的身份結晶化,他便會與我們社會的精神架構,形成協調或同步的調子,使他能適應於所有的地方,以及對個人之成長,阻力最小的代表性地方。他如此做,無論以何種方式作為他進化上需要去成長,以對社會做最佳的適應。由於我們是以靈交溝通,而且隨時彼此連繫著,所以我們不用姓名。每個人都以孩子似的姿態運作,屈服於自發性的無條件的愛中。這是非常喜樂的,像極了你們的小孩在教導你們大家的情形。

 

這裡有許多自發性的彰顯,就是你們所謂的儀式。但是沒有一種像地球上那麼繁雜,它們都是在當時,一種簡單的、個別的藝術表達。

 

有時候各組會自發地聚集,並組成一種秘儀或儀式,不過也只是一種表達理念的方式而已。它不是一種體制化僵硬的東西。下一刻,或許幾年以後,它也許就消失不見了,因為社會已沒有維持此一形式或距陣的需求了。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巴夏:來自未來的生命訊息
作者:巴夏、岱羅安卡Bashar&DarrylAnka
譯者:湯維正
來源:http://hi.baidu.com/onenesslove/blog/item/53a33f59e262a488810a186e.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