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廣告集團奧美印度區執行總裁兼創意總監Piyush Pandey,與瑜伽大師、神秘家薩古魯一起,探討消費心理學,其中談到如何使消費從無意識走向有意識。

 

Piyush:首先,我想要問的是,消費主義是不是實際上由人的偏執驅使的?人們買六件紗麗,是因為他們害怕當他們赴宴的時候,與別人撞衫。人們每三個月換一台手機,是因為別人也換了一台手機。當說到兒童產品時,我認為這種偏執達到了驚人的程度。

 

當我小的時候,沒人阻止我爬樹,沒人給我多餘的食物,人們允許我做我想要做的事。而如今,我們給了孩子各種各樣的東西,在我看來,這就是一種偏執。消費主義是不是被我們的偏執驅使著?

 

薩古魯:無論你說它是消費主義還是別的什麼—任何主義都會導致一定程度的無意識。無意識的消費主義肯定是違背了人類的福祉的。消費這個詞(它還有一個不通用的意思,就是肺結核)過去是一種疾病,你知道嗎?時至今日,消費還是一種病。那就是,我們不知道我們生命中需要什麼—我們只是按照別人的期許在做事。那些期待著從你這裡得到什麼的人,他們自己都不瞭解他們的生命。如果你必須要滿足他們的期待,很明顯,你的生命也會脫離軌道。因此,我覺得廣告行業應該專注的是創造有意識的消費,而不是無意識的消費。

 

無意識意味著只是簡單地(機械化的)做某些事情。一旦人們變得無意識,社會就會陷入輪迴,而不會真正取得某種進步。這個社會會變得膚淺粗俗。一切都會變得世俗。現在,我們正飛快地朝那個方向發展。印度過去是這樣的一個文化,它的每一個面向都有一個更深的根源和意義。甚至那些簡單的事情—坐立和進食的方式—都有更深的含義。因此,無論外部環境變得多麼的嚴酷,比如說遭遇侵略、饑荒或者任何別的災難,印度精神還是毫不動搖地延續了下去。

 

如果你將這個人類深層的根源剔除,並且讓他們生活在一個購物中心,他們很容易變得心煩意亂。直到20年前,這個國家精神錯亂的人數是極少的。你可以說人數少是因為,沒有正確的記載,這是事實,但是,與好幾億人口相比,那些精神錯亂的人的數量還是極少的,這也是因為這個深層的根源,即每個簡單的事物都有一個深層的含義和深層的可能性。如果你看下美國服用抗抑鬱藥物的人數比例,你就知道那不是一個健康的社會,這在很多層面上都是由無意識的消費主義引起的。

 

從無意識的消費向有意識的消費轉變

 

人類社會的運行應該根據人的智慧,這一點很重要,而不是根據來去不定的外界傾向。讓社會上的大多數人進入這樣一種模式,很明顯我們沒有專注於人類福祉—我們只是想無論如何都要賣出去點什麼。而最重要的是,如果這個世界上70多億人都像一位普通的美國公民一樣消費,數據顯示,我們需要至少4.5個地球。但是,我們現在只剩下半個地球了。這就意味著你必須讓世界上的一半人口過著極度貧苦的生活,這樣,其他人才能繼續瘋狂地消費。

 

我認為,一種更為合理的生活方式是可能的。這並不意味著你不應該享受你的生活,或者你不應該擁有東西。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他們需要的。但是,如果只是為了取悅迎合別人的意見,而去攫取地球的資源,那就只是無意識的盲目行為。我不是在傳遞生態環保信息。我關注的是人。這就像一個諺語故事,裡面講的是一個人在砍他坐著的樹枝。如果他成功了,他同時也會墜落。這種事情,在很多方面都已經在發生了。如今,你看到很多最成功人士都有著緊張和焦慮的臉。這並不意味著成功就是苦難,導致這些苦難的原因是無意識的消費主義。所以,我認為廣告業應該關注有意識的消費。

 


英文鏈接:http://blog.ishafoundation.org/lifestyle/conscious-consumpti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2236d400101iibx.html

 

 


友善提醒:多一分的瞭解就少一分對未知的恐慌,對訊息無須批判分析,知悉即可。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哪些是對自己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困擾、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 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