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他沒有搞清楚他目前的「不很快樂」跟他沒時間、沒錢或沒愛之間的關係。

 

神:正是。反過來說,那個「是」很快樂的人,似乎有時間去做所有真正重要的事,有必須用的錢,有夠用終生的愛。

 

尼:他發現他有使他「快樂」所需的一切事物…只因他先從「快樂」開始!

 

神:正是。事先決定你選擇自己是什麼樣子,會使你實際去經驗那種樣子。

 

尼:「是,或不是,就是問題的所在」。〔註: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guestion,此處作者俏皮的引用莎翁名句。〕

 

神:正是。快樂,是心靈的一種狀態。正如一切的心靈狀態會以實質的形式複製自己。

 

有一個電冰箱磁鐵上這樣寫道:

 

「所有的心靈狀態都自我複製。」

 

尼:但是,如果不是你已有你認為必需有才能「是」的那些東西,你又怎能事先就能「是」快樂的,或任何你想要「是」的情況呢?—不管是你想要更發財或更被愛?

 

神:就像你「是那樣」的去做,你就會把它吸引過來。

 

就像你「是那樣」的去做,你就會變成那樣。

 

尼:換句話說,就是「弄假成真」。

 

神:有點像,沒錯。只不過你不能真的「弄假」。你的所作所為必須真誠。

 

凡是所作所為,都須出自真誠,不然就會失去它的好處。

 

這並不是我不意願「報償你」。神既不「報償」,也不「懲罰」,這是你知道的。但是,為了讓創造過程得以運作,自然律要求身、心、靈在思、言、行中結合在一起。

 

你不可能騙得過自己的心。如果你不真誠,你的心會知道,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你只是把創造過程中你的心靈可以幫助你的任何機會終止掉而已。

 

當然,你也可以不用你的心而能創造—不過要更為困難得多。你可以要求你的身體去做你的心所不相信的某件事,而如果你的身體去做此事的時期夠長,你的心就會開始將它對此事原先的想法改變,而創造另一種新想法。一旦你對某一事物有了新想法,你就走上了一個歷程,將此事物創造為你生命中的一個永久面向,而不僅僅是你做出來的某種事物。

 

這是一條艱難的路,但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你的所作所為也必須真誠。人,你或可操縱,宇宙卻是你操縱不了的。

 

所以,這是一個極為巧妙的平衡。身體做心靈所不相信的某件事,然則為了此事得以運作,心靈卻必須在身體的行為中加入「真誠」這一要素。

 

尼:如果心靈不「相信」身體所做的事,它又如何能為之加入真誠呢?

 

神:借由取走私利的方式。

 

尼:怎麼取?

 

神:心靈可能並不真誠的同意你身體的作為可以帶給你所選擇的東西,但心靈似乎十分清楚,神會願意藉著你,把好的事物帶給別人。

 

因此,不論你為自己選擇什麼,都要給予別人。

 

尼:可以請你再說一遍嗎?

 

神:當然可以。

 

不論你為自己選擇什麼,都要給予別人。

 

如果你選擇快樂,那讓別人也快樂。

 

如果你選擇豐饒,那讓別人也豐饒。

 

如果你選擇生活中有更多的愛,那讓別人生活中也有更多的愛。

 

要真心真意的這樣做—不是因為你尋求個人的獲得,而是因為你真的要別人獲得—於是你所給出去的一切,都會來到你身上。

 

尼:怎麼會這樣?這是怎麼運作的?

 

神:你將某種東西給出去,這行為本身就使你經歷到你有這東西,可以給出去。由於你不可能把某種你現在沒有的東西給予別人,因此你的心靈就得到一個新的結論,一個新的想法,就是,你必定有這個東西,不然你不可能把它給出去。

 

於是,這個新的想法變成了你的經驗。你開始「是」這樣。而一旦你開始「是」某一情況,你就啟動了宇宙最具創造力的機器—也就是你的神聖本我。

 

不論你「是」的是什麼,你就在創造什麼。

 

循環既已成立,這一情況或事物你就創造得越來越多。它會在你的實際經驗中表現出來。

 

這就是生活中最大的秘密。本書第一部和第二部就在告訴你們這個。全都在那裡了,比此處所說的更詳細得多。

 

尼:請解釋一下,在將自己選擇的事物給予別人時,為什麼真誠那麼重要?

 

神:如果你給予他人只是一個計謀,只是一種操縱,意在想使某種事物來到你身上,你的心靈是知道的。所以等於你給了它一個訊號,表示你現在並沒有這事物。而由於宇宙不過是個大型的複製機,將你的意念複製成具體形式,因此那就將成為你的經驗。也就是說,你會繼續經驗著你「沒有」那事物—不管你怎麼做!

 

再者,這也會是你意圖將那事物給予的人的經驗。他們會明白,你只是在想要得到某種東西,你實際上並沒有東西可以給予,而你的給予只是一個空洞的姿態,只是出自為你自己圖謀好處的膚淺之舉。

 

因此,你所想要吸引的東西,你卻正將它推開。

 

然而,當你以純粹的心意將某東西給予別人—因為你明白他們需要它,必須有它—你將發現你擁有這個東西,可以給出去。這可是一個重大的發現。

 

尼:完全對!它真的是這麼運作的!我記得有那麼一次,當時我的生活情況相當不好。有一天,我捧著頭想,我沒什麼錢了,也沒什麼東西可吃,真不知道自己下一次是什麼時候才可以吃個夠,或怎麼樣付下次的房租。就在那天晚上,我在公車站見到一對年輕人。我去公車站拿一個包裹,而就在那裡,我看到了這兩個孩子,偎擠在一條長椅上,用外套當被子蓋。

 

我看著他們,心裡難過起來。我想起自己年輕時期樣子,小孩子時的樣子,就是像他們這樣晃來晃去,到處跑。我走過去,問他們願不願意到我住的地方,坐在熱熱的火爐邊,喝一點熱熱的巧克力,說不定還可以把折疊床給他們睡一場好覺。他們眼睛睜得好大的看我,就像耶誕節第二天早晨小孩的表情。

 

好啦,我們就回到我的住處,我弄了一頓飯給他們吃。那天晚上,我們統統吃了一頓相當久沒有吃到的好飯。食物一直都在那兒,冰箱是滿的。我只是伸手進去,掏出我原先塞到後面去的東西。我炒了一鍋大雜燴,竟然好吃得不得了!我記得當時我還想,這些東西都是哪裡出來的?

 

第二天早上,我甚至還給這些孩子弄了早餐,還送他們上路。當我把他們送到公車站,他們上車的時候,我伸手到口袋裡,竟然掏出了二十元給他們。我說:「這或許可以有點小用。」然後一邊擁抱他們送別。那一天,我覺得我的境況好了一些。嘿,其實是整個禮拜。那是一個我從來不會忘記的經驗,令我對生活的視野與領會,有了深刻的改變。

 

從那時起,事事開始好轉起來,而今天當我在鏡子裡看自己時,我注意到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我還活在這兒呢!

 

神:這是個美麗的故事。你是對的。這正是它運作的方式。所以,當你想要(want)什麼東西,就把它給出去。這樣,你就不「缺」(wanting)它了。你會立刻經驗到「有」這個東西。從此開始,只剩下程度的問題。從心理上來看,你會發現「增加一些」比無中生有要容易得多。

 

尼:我覺得我剛聽到的,是非常有意義的話。你可以把這段話跟我問題的第二部分連在一起嗎?它們之間有關聯嗎?

 

神:你明白,我所想要說的是,你已經有了那問題的答案。目前你是自以為你沒有那答案,並以此度日,你以為如果你有了那答案,你就會有智慧,所以你來向我求智慧。然而我告訴你:先去「是」智慧,然後你就會有智慧。

 

而「是」智慧的最快途徑是什麼呢?就是讓別人有智慧。

 

你想要這問題的答案嗎?那就把答案給別人。

 

所以,現在我要來問你這個問題。我要裝做「不知道」,而由你給我答案。

 

如果愛的意義是:你想要給對方的是他們自己想要的。那麼把孩子從車輛奔馳中的馬路上拉出來的父母,是真正愛孩子嗎?

 

尼:我不知道。

 

神:我知道你不知道。但如果你以為你知道,那你會怎麼回答呢?

 

尼:嗯,我會說,那父母想要的真的是孩子想要的—也就是活下去。我會說,那孩子並不想死,他只是不知道在車輛奔馳的馬路中逗留會導致死亡。因此,父母跑進馬路中央把孩子拉出來,並沒有剝奪孩子去展現意志的機會,完全沒有。他只是顧及孩子真正的選擇,也就是孩子最深的願望。

 

神: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回答。

 

尼:如果這是真的,則你,身為神,唯一應該做的,就是阻止我們傷害自己了。因為我們最深的願望不可能是傷害自己。然而,事實上我們卻一直都在傷害我們自己,而你卻坐在那裡袖手旁觀。

 

神:我始終都跟你們最深的願望相伴,你們最深的願望也是我所給予的。

 

即使當你們做某件事情會讓你們死去,如果這是你們最深的願望,那麼你們也會如願:就是去經歷「死亡」。

 

我從不干涉你們最深的願望。

 

尼:你是說,當我們傷害自己時,也是我們自己想要如此的?這是我們最深的願望?

 

神:你們不可能「傷害」你們自己。你們是無法被傷害的。「傷害」是一種主觀的反應,而不是客觀的現象。你們可以選擇在任何際遇或任何現象中「傷害」你們自己,但這全然是你們自己的決定。

 

在這種真理下,我們可以說:沒錯,當你們「傷害」自己時,那是因為你們想要如此。但我是從一個非常高、非常奧秘的層次來說這件事,而你的問題則不是「出自」這個層次。

 

以你所意指的層次而言—就以其為有意識的選擇而言—我要說,每當你做了使自己受到傷害的事時,並不是因為你「想要」如此。

 

在馬路上被車撞上的小孩,並不「想要」(尋求、有意的選擇)被車撞上。

 

那一再跟同一類型女人—跟他完全不對頭的女人—結婚的男人,並不是他「想要」(尋求、有意的選擇)反覆製造這種不良的婚姻。

 

那用鎯頭敲到大拇指的人,不能說是「想要」這種經驗。那不是他想要的、尋求的、有意選擇的。

 

然而,所有客觀現象都是下意識間被你吸引而來的;所有的事件都是被你無意識間創造的;你一生中所有的人、事、物、地,都是被你吸引而來的—如果你願意這樣說,是自己創造的—以便提供正好是你想要的條件與機會,好在你演化的過程中去經歷你下一個想要經歷的經驗。

 

我告訴你,你這一生所發生的每件事情,都是為了提供正好的機會讓你去治療、創造或經歷某種事物,而這又是你為了成為你真正是誰所希望治療、創造或經歷的。凡不是為你提供這正好機會的,根本不會發生。

 

尼:那麼,我又真正是誰?

 

神:任何你選擇的那個。神聖面向中任何你想要成為的。這就是你是誰。這可以在任何時間改變。實際上,它常常在變,時時在變。然而,如果你希望你的人生安定下來,就不要再這樣變來變去;這有途可循。關於你是誰、關於你選擇是誰,不要老是改變主意就行。

 

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神:我的看法是,你們是在許多不同的層面上做這些決定。決定到車輛奔馳的馬路上玩耍的小孩並非選擇死亡。她可能選擇其他好幾種事物,但死不包括在內。媽媽最清楚這一點。

 

這裡的問題不是孩子選擇死,而是孩子所做的選擇可能導致不止一個結果,其中包括死。她並不清楚這個事實;這於她是未明的。這是她缺欠的資料—而這卻使孩子不能做更清楚、更好的選擇。

 

所以,你看,你剛才把它分析得很好。

 

而我,身為神,我從不干涉你們的選擇—然而我卻永遠知道你們的選擇是什麼。

 

因此,你可以假定,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在你身上,那麼它的發生正是完美—因為,在神的世界中,沒有任何事情是逃得過完美的。

 

你一生的設計—其中的人、事、物、地—全都是由完美的創造者完美的創造出來的,而此完美的創造者,即是完美本身:就是你。而我,則在你之內,以你之身,並且借由你。

 

我們可以在這共同創造的過程中,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一同運作。你可以自覺的走過一生,或不自覺的走過一生。你可以睡著走你的路,或醒著走你的路。

 

任你選。

 

尼:等等,讓我們回頭談談在許多不同層次做決定的話題。你說,如果我想要我的生活安定下來,我就應當在我是誰和想要是誰方面不要再改變主意。而當我說這說來容易時,你又說我們每個人都在許多不同的層次上做選擇。你可不可以說得詳細些?這意涵著什麼?意味著什麼?

 

神:如果你所渴望的,就是你的靈魂所渴望的,則一切都將十分單純。如果你聆聽你純粹性靈部分的聲音,則你一切的決定都將容易,而所有的結果也將歡悅。這是因為…性靈的決定永遠都是最高的選擇。

 

它們無需事後的批評,它們不需要分析或評估。它們只需遵從、實行。

 

但你們卻不止是有靈性。你們是身、心、靈的合一體。這既是你們的榮耀,也是你們的奇妙。因為你們往往同時在這三個層面做決定和選擇—而又並非相合無間。

 

你們常常身體要某一事,心尋求的是另一事,靈渴望的卻又是第三種。這種情況尤其在孩子身上可以看到,因為他們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分辨哪些是對身體「好玩」的事,哪些是對心有意義的事,更不用說哪些是跟靈共鳴的事了。所以,小孩子會在馬路上晃蕩。

 

而我,身為神,我覺察到你們所有的選擇—甚至那些你們潛意識中所做的選擇。我絕不會去干涉,而是促成。我的任務就是確保你們的選擇得到允許。(事實上,是你們允許你們自己。我所做的只是設置一個系統,使得你們可以這樣做。這個系統叫做創造歷程,我曾在第一部裡詳加說明過。)

 

當你們的選擇互相衝突—當身、心、靈不是一體運作—創造歷程就在所有的層次同時運作,產生混雜的結果。如果你的生命是和諧的,你的選擇是一致的,則令人驚奇的成果便會產生。

 

你們的年輕人有一句話:「樣樣搞定。」—這可用來形容這合一的狀態。

 

在你們做決定時,層次中還有層面。在心的層次尤其如此。

 

當你們的心智在做決定時,至少它是從內在的三個層面中做選擇的,這就是邏輯、直覺與情緒。而有時它是由這三個層面一同做決定的,因此可能製造出內在的衝突。

 

而在情緒這個層面中,又有五個層面。這即是五種自然情緒:悲傷、憤怒、羨妒、恐懼和愛。

 

在這五種情緒中,又有兩種最終情緒,就是愛與恐懼,但愛與恐懼卻是所有這些情緒的基礎。其他三種情緒是由這兩種情緒所衍生的。

 

推到最後,所有的意念都是由愛或恐懼所推動。愛與恐懼乃是兩大極端。這是原初的二元對立。一切到最後不是落入其一,就是落入其二。所有的思想、觀念、概念、領會、決定、選擇與行動,最後都以其中之一為基礎。

 

而推到最後的最後,真正卻只有一個。

 

愛。

 

事實上,愛是所有的一切。即使恐懼,也是愛的衍生物,而當恐懼得到得當的運用時,就表達了愛。

 

尼:恐懼表達了愛?

 

神:如果以其最高形式,沒錯。一切事物當以其最高的形式表達,都表達了愛。

 

那在車輛奔馳的馬路上救出孩子的父母,表達的是恐懼還是愛?

 

尼:嗯,兩種都有,我想。為孩子的生死恐懼,而愛—則足以使他們冒著自己性命的危險去搶救孩子。

 

神:正是。所以從這裡可以看出,恐懼的最高形態可以變為愛…是愛…而以恐懼表達出來。

 

同樣的,依自然情緒的音階而上,憂愁、憤怒與羨妒,也都是恐懼的某種形態,而轉過來又都是愛的某種形態。

 

其一導致其二,你明白嗎?

 

當這五種自然情緒的任何一種被扭曲時,問題就會產生。它會變得怪異,無法認出是愛的產物,更不用說是神的產物—而神乃是絕對的愛。

 

尼:這自然五情之說,我從伊麗莎白‧庫布勒–露絲博士(Dr.Elizabeth Kubler–Ross)那裡聽過;與她的交往讓我獲益良多。

 

神:沒錯。是我給她靈感,讓她談論自然五情。

 

尼:所以,當我做選擇時,有賴於「我來自何處」,而我所來自之處,又可能有數層之深。

 

神:沒錯,正是如此。

 

尼:請再教教我這自然五情,因為伊麗莎白所教我的,我大部分已經忘了。

 

神:悲傷是一種自然情緒。是這種情緒,讓你在不想說再見時說再見,在遭遇到任何一種損失時,表達出內心的悲痛。那損失可以是失掉你所愛的人或者是隱形眼鏡。

 

當你的悲傷可以表達時,你就除去了它。孩子們在感到悲傷時,如果可以表達悲傷,長大後對於悲傷就有非常健康的態度,因之往往很快就可度過悲傷。

 

那些被大人說「不行,不行,不准哭!」的孩子,長大以後卻無法宣洩。因為從小他們就被人告誡,終其一生都不可哭泣。因此他們就壓抑他們的悲傷。

 

悲傷長期被壓抑,會變成慢性抑鬱,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

 

人會因慢性抑鬱而殺人,發動戰爭,毀城滅國。

 

憤怒是一種自然情緒。它是讓你說「不,謝了。」的原因。它不一定有辱罵之意,不一定有傷人之意。

 

如果允許孩子表達他們的憤怒,他們長大後,對憤怒就有一種健康的態度,通常也容易度過憤怒的時刻。

 

如果讓孩子覺得發脾氣是不對的,甚至根本不應該生氣,則他們長大以後,就很難處理自己的憤怒情緒。

 

憤怒如果持續被壓抑,就會變成暴怒,而這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

 

人會因暴怒而殺人。發動戰爭,毀城滅國。

 

羨慕是一種自然的情緒。這是使五歲的小孩想要象姐姐一樣可以構到門把,或騎腳踏車的情緒。羨慕是那使你想要「再做一次」的自然情緒;是使你一試再試,不屈不撓,直到達成的情緒。羨慕是非常健康的,非常自然的。如果讓孩子表達他們的羨慕,長大之後,他們就對這種情緒有非常健康的態度,很容易度過這種情緒。

 

如果讓孩子覺得羨妒不好,不應當表達,甚至根本不應當有這種情緒,則長大之後,他們就很難處理這種情緒。

 

羨慕如果持續受到壓抑,就會變成嫉妒,而嫉妒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

 

人會因嫉妒而殺人。戰爭因之而起,毀城滅國。

 

恐懼是一種自然情緒。所有的嬰兒都生而僅僅具有兩種恐懼:害怕跌下去,害怕很響的噪音。其他的恐懼都是由學習而來的反應,是由環境帶給孩子的,是由父母教給孩子的。自然的恐懼是為了讓人小心。小心是為了讓身體可以活下去。它是愛的衍生物。對自己的愛。

 

如果讓孩子覺得恐懼是不對的,是不應該表達的,甚至根本不應該有這種情緒,則他們長大以後,就很難處理這種情緒。

 

恐懼如果持續被壓抑,就會變成驚恐,而驚恐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

 

人會因驚恐而殺人。戰爭因之而起。毀城滅國。

 

愛是一種自然情緒。如果讓孩子可以自然的表達與接受,不加限制,不加條件,不被禁止,不感困窘,則它可以什麼都不再要。因為以這樣的態度表達與接受的愛,其本身就完滿自足。然而,愛如果受到限制,被設下條件,由規範與儀式捆綁扭曲,被操縱和制止,就會變得不自然。

 

如果讓孩子覺得他們自然的愛是不好的,是不該表達的,甚至是不該有的,長大之後,他們就會難以處理這種情緒。

 

愛如果持續被壓抑,就會變成佔有,而這是非常不自然的情緒。

 

人會因為佔有而殺人。戰爭因之而起。毀城滅國。

 

而當這些自然的情緒被壓抑,就會造成不自然的反應。大部分人的大部分自然情緒卻都受到壓抑。然而,這些情緒卻是你們的朋友。它們是你們的禮物。它們是你們神聖的工具,用以雕塑你們的經驗。

 

你們生而具有這些工具。它們是幫助你們安度生命的。

 

 

轉自:http://yushenduihua.haotui.com/thread-78-1-1.html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