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痛苦是一種無意識的狀態;我們之所以痛苦,是因為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與自己矛盾衝突完全沒有歸於中心。你所要做的就是再次回到意識,丟掉頭腦。

 

在我的教導中,我從沒用過棄俗(renunciation)這個字眼,我說的是:在生活中快樂地去享受;在愛、在靜心裡,在這世上美好的事物中快樂地去享受;在存在的狂喜中快樂地去享受═凡事你都樂在其中就對了!我要你化平凡為神聖,化此岸為彼岸,化人間為天堂。

 

接下來會有某種「釋放」輾轉開始發生,然而,它是自行發生的,不是由你去做的;那不是作為,而是發生。你開始放掉你的愚蠢,丟棄你的垃圾,停止沒有意義的關係交情,辭去不能滿足你的工作,離開無法令你成長的地方,我不會說那是去捨棄,而會說那是瞭解、有覺知。

 

假設你手上握著石頭,而你卻以為那是鑽石,我不會叫你丟掉石頭。我直接說:「再注意看一次!」如果你自己看到那不是鑽石,還需要花力氣去丟掉嗎?石頭自動會從你手中掉落。事實上,若你還想帶著它,那將會很費力,你必須用很大的意志力才能繼續帶著它,你不會這樣一直下去的,當你看出它的無用與無意義時,必定會扔了它。由於雙手不再握著什麼,你才能去尋找真正的寶物;而真正的寶物不在未來,真正的寶物就在當下。

 

清醒才是生命的道路。

 

愚者沉沉地睡著,猶如生命已逝一般;師父卻是清醒的,他的生命是不朽的。他觀照,他明明白白,他是多麼地快樂!因為他看得到,清醒是生命的道路。他是多麼地快樂,遵循著醒悟的道路行走:懷著無比堅定的毅力,他在修行,追尋自由與快樂。

═摘自佛陀法句經═

 


我們每天在過日子,卻不曾注意到週遭發生了什麼。沒錯,我們是變得很有效率,對於所做的事情,是那麼熟門熟路,所以做的時候不用再花什麼意識,就像機器人一樣,那已經變成自動化的機械性動作;我們還稱不上為人,我們是機器。

 

那正是葛吉夫(George Gurdieff)以前常說的,人就像機器般地活著。他的話得罪不少人,因為沒有人喜歡被叫做機器,機器們愛被叫成神,這樣被捧他們才會高興。然而葛吉夫卻說人是機器,其實他的話一點也沒錯,假如你去觀察自己,你就會知道你的所作所為是多麼的機械化。

 

俄羅斯的生理學家帕卜洛夫(Pavlov)與美國的心理學家史金納(Skinner)相信:人只是一台美麗的機器,人沒有靈魂。我認為他們的說法百分之九十九點九是對的,就差一點點而已,那「一點點」指的是成道的諸佛。不過這也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帕卜洛夫從沒見識過任何佛,他所遇到的是成千上萬個像你一樣的人。

 

史金納研究的對象是人與老鼠,他發現兩者之間並沒什麼不同,只不過老鼠的生理構造單純,人比較複雜一點而已。人是一部高度精密的機器,老鼠是簡單的機器,要研究老鼠比較容易,所以心理學家才會一直以老鼠作為研究的對象。

 

他們從老鼠的研究中找到對人的結論,而所得的結論幾乎都是對的,我說「幾乎」為的是提醒你,那「零點一」是世上最重要的現象,佛陀、耶穌、穆罕默德這些少數醒覺的人才是真正的人類。但是史金納要去哪裡找一個佛?當然不可能是在美國…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有人問一位猶太教會的教士:「為什麼耶穌不選擇出生在二十世紀的美國呢?」這位教士聳聳肩表示「美國?這是不可能的。第一,你要去哪裡找一個處女?再者,你要去哪裡找三位有智慧的人?」

 

史金納要到哪裡找一個佛?就算給他遇到了,他既有的偏見和想法也會讓他認不出這個佛;他只會繼續觀察他的老鼠。他無法想像有什麼事是老鼠做不到的,當然有,老鼠不做靜心,老鼠也不會成道。他認為老鼠放大後的樣子就是人類,就多數的人來說,我會說他是對的,他的推斷並沒有錯,諸佛們聽到也會同意═就所謂的一般人來講,人們睡得完全不省人事,即使動物都沒有昏睡成那樣。

 

你曾見過森林裡的鹿嗎?當他在看的時候,是多麼警覺?當它走路的時候,是多麼小心翼翼?有沒有見過樹梢上的小鳥?你看它在觀察週遭的動靜時,是多麼聰明伶俐的樣子?要是你往它的方向走去,它只會允許你靠近它到一定程度的距離,一超過那個界限他立刻就會飛走。它對於自己的領域保持著一定的警戒,因為當安全範圍被越過時,表示它會有危險。如果你注意看看四周,你會訝異於一件事實:人類似乎是地球上最昏睡的動物。


有家氣派的酒店舉行了一場拍賣會,一位婦人買下一隻鸚鵡,她用罩子將鳥籠蓋了兩個禮拜,為的是希望它把在酒店裡學到的粗鄙不雅的話忘掉。

 

終於,當罩子被掀棹時,那只重見天日的鸚鵡四處張望了一下,便開口說話了:「哦?新房子,新的女主人!」當她的女兒們走進來時,他又加了一句:「哦!新的女生!」

 

當晚,就在婦人的丈夫踏入家門時,那只鸚鵡說:「哦!哦!一樣的老主顧!」

 

人處在一種墮落的狀態,事實上,基督教中亞當因墮落而被逐出伊甸園的故事,所比喻的正是這個。為何亞當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園?因為他們吃了智慧之果,因為他們變成頭腦,失去了意識。假如你變得很頭腦,你就會失去你的意識,因為頭腦等同於昏睡、噪音與機械性,假如你變得很頭腦,你就會失去意識。

 

你所要做的就是:再次回到意識,丟掉頭腦。你必須將你當成知識在囤積的那些東西丟出你的系統,就是知識讓你昏睡不醒;所以知識愈豐富的人,睡得愈昏沉。

 

那也是我一直以來所觀察到的,純樸的鄉下人遠比大學裡的教授和廟堂裡的祭司來得警覺與清醒。祭司不過是鸚鵡,而大學裡的學者滿肚子裝的,不過是表面上好聽,但其實沒有半點意義的噪音,那些純粹是頭腦,沒有絲毫意識在裡頭。

 

在大自然中工作的人,像農夫、園丁、柴夫、木匠、畫家、他們比起大學裡的系主任、副校長、校長這類人要來得警醒。因為當你和大自然一起工作時,大自然是警覺的,例如樹木。當然,樹林所呈現出的警覺是不同的樣貌,但它們非常警覺。

 

現今對於樹木能夠警覺已有科學上的證明。假如有個柴夫手上帶了把斧頭,而且他決意非砍樹不可,那麼所有看到他走過來的樹會開始顫抖。這已經有科學的證明,我不是在談詩,當我講這件事的時候,我所談的是科學。

 

現在確實已有儀器可以測出一棵樹快樂或不快樂,害怕或不害怕,悲傷或是極喜。當柴夫走近時,所有看到他的樹會開始發抖,因為它們意識到死亡的腳步正在靠近。而且這還是在柴夫動手砍以前═光是他的靠近…

 

奇怪的是,假如柴夫只是路過,心裡並沒有要砍樹的意念,樹木就不會害怕,而明明是同一個柴夫,同一把斧頭。似乎影響的關鍵,在於柴夫要砍樹的「意圖」;也就是說,樹木懂得他的心思,能夠解讀出柴夫的意圖。

 

還有一件更有意義的事實,也是科學上的觀察結果:當你在森林裡殺了一頭動物,不只是鄰近的動物王國會感到恐懼,在那裡的樹木也同樣會害怕。假如你殺了一頭鹿,所有週遭的鹿都會感覺到那股殺戮之氣,它們會因而感到悲淒,整個內在都處於顫抖之中,好像沒由來地就害怕了起來。說不定它們並沒有親眼看到同胞被殺掉,但本能上的直覺使它們冥冥中受到影響,不僅如此,樹木、鸚鵡、老虎、老鷹、小草也都會被影響。

 

殘殺代表著破壞與死亡,周圍的一切都會感知而受到影響,唯獨人似乎是最昏睡的…

 

要在靜心的深處冥想佛陀的經文,好好的咀嚼、遵行他所說的:清醒才是生命的道路。

 

當你有覺察力時,你才稱得上是活著,覺察是生與死的分野。光是呼吸並不算活著,光是心臟會跳動也不算活著。醫院可以做到在生理上讓你繼續活下去,你的心臟會繼續跳,也能夠呼吸,而你沒有絲毫意識;在儀器的幫助下,你可以再活好些年═從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環的角度上來講。

 

世界各地就有許多的植物人躺在先進的醫院裡,進步的科技使死亡無限期地延長下去═所以你可以多活好幾年。如果這叫活著,那麼你可以像這樣活下去;可是這一點都不算活著,像具行屍走肉並不能叫做活著!

 

諸佛對於活著有不同的定義,關鍵在於「覺察力」。她們不會因為你能呼吸就說你活著,也不會因為你的血液在循環就說你是活著,她們會說當你是覺醒的時候,你才算是活著。所以除了悟道者,沒有人是真的活著,你們只是行屍走肉,是會走路、會說話、會做事情的機器人。

 

清醒才是生命的道路,佛陀如是說。讓自己更清醒,你就會更朝氣蓬勃。生命就是神,除此之外沒有別的神,所以佛陀談生命與覺察;生命是目的,而覺察是達到生命的方法。

 

愚者沉沉地睡著…

 

每個人都是沉睡的,所以每個人都是愚昧之人。聽到這話別覺得不舒服,既然是事實,就該以真實的樣子呈現。你在沉睡中行走,所以才老是摔跤,你不斷地做著自己不願做的事,或是已經決定不再做的事,即便明知是錯的事你仍然繼續做,而對的事你反而不做。

 

怎麼可能會這樣?為什麼你就不能順著路直走?為什麼你一再踩進旁門左道裡?為什麼你老是迷路?

 


有位年輕人擁有一副好嗓子,有人邀請他在一出露天的舞台劇中軋一角,儘管他以自己容易怯場為由試圖推托,但對方再三向他保證這個角色很容易,他只需要講一小段台詞就夠了「我是來搶奪一個吻,卻捲入一場混亂,啊!我聽到一聲槍響…」然後就可以大步邁開舞台。

 

輪到他表演時,他走上舞台,由於身穿殖民地時代的緊身短褲令他發窘,再看到美麗的女主角穿著白色長袍躺在花園裡等他,他已經完全不知所云。他清了清喉嚨,開始念出台詞:

 

「我是來偷一個吻,不,是搶奪一個吻,可是卻加入一場混亂,不,我的意思是捲入一場混亂,啊!我聽到一聲屁,喔!不,我聽到一聲槍響…可惡,狗屎,你們全是狗屎!打從一開始我就不想參加這該死的鬼表演!」

 

這就是真實發生的事。仔細看看你的生活,對於你所做的每件事,不僅你自己覺得迷惘,連看的人也很困惑。你毫無情晰度與靈敏度,也不警覺,所以你看不見也聽不到═當然,你有耳朵可以聽得到,但是裡面卻沒有人來理解所聽到的東西,你也有眼睛可以看,不過看的人卻不知道去哪裡了,於是你的眼睛在看、耳朵在聽,不過你什麼也沒看進去,什麼也沒聽到。你每走一步就摔一次跤,每次都會出差錯,而你卻仍相信你是有意識的。

 

把這個想法一股腦兒全丟掉,那會是一個很大的跳躍,很大的進展,因為當你丟掉「我有意識」的想法後。你就會開始尋找各種方法與途徑來讓自己有意識。所以先認清一件事:你是徹底昏睡的。

 

近代的心理學有幾個重要的發現,儘管是屬於智性層面上的,不過依舊是一個好的起步,因為若是智性上能有收穫,那麼遲早這樣的收穫能從存在性的層面被經驗到。

 

例如佛洛伊德就是一個了不起的先鋒。他當然不是成道者,但他仍算是個重要人物,因為他是第一個讓大眾接受「人的內在暗藏了很深的無意識」這個想法的人。意識的頭腦只佔十分之一,而無意識的頭腦比意識的頭腦大上九倍之多。

 

他的學生容格(Jung)所發現的「集體無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又更深入些,因為在個人無意識的後面有集體無意識。到了這時候,有件事尚待發掘,我期盼心理學研究遲早能夠發現宇宙無意識(cosmic unconscious),佛陀曾經談過的。

 

我們可以談意識的頭腦,但那部分只佔你生命的微乎其微。意識的下一層是潛意識,你可以聽到朦朧的潛意識在對你低語,但你認不出那就是潛意識,潛意識永遠在意識的後面發揮它的影響力。第三層是無意識的頭腦,只有在睡夢中或服用藥物時,你才會觸及無意識。接著是集體無意識,當你對無意識的頭腦有深入的探觸時,你才會看見集體無意識。

 

假如你又繼續更進一步探究,你將會來到宇宙無意識。宇宙無意識是自然的;集體無意識是整個人類到現在為止所處的狀態,那也是你的一部分;而社會不容許你表達的一切將會變成你個人的無意識,因此,無意識才會在夜晚以走後門的方式,出現在你的睡夢中。

 

講到意識頭腦…我會說那是「所謂的」意識頭腦,只是名字好聽而已.因為它是那樣地微弱,就像乍隱還現的微光。不過就算如此,它仍然是很重要的,它夾帶了種子,種子雖小,然而潛力無窮。

 

現在,有一個嶄新的次元出現,正如佛洛伊德揭開了低於意識層面的次元,印度神秘主義者西瑞.奧羅賓多(Sri Aurobindo)揭開了高於意識層面的次元,他們都是知識分子,雖說兩人都沒有成道,但都為人類做了了不起的貢獻。從智性上來說,他們使我們意識到一件事:我們並不如表面上看起來的那般渺小,人人都潛藏著無比的深度與高度。

 

佛洛伊德往深度發展,奧羅賓多則朝高度穿越。在我們所謂意識的頭腦之上的是真實的意識頭腦,要達到它的唯一途徑是靜心,當原本普通的意識中加上靜心,它就變成真正有意識的頭腦。

 

超越真實意識的頭腦之上的是超意識頭腦。當你靜心時,你只能有短暫的瞥見;靜心是一種在黑暗中的摸索,會有幾扇窗開啟沒錯,可是你會一再地掉回去。超意識頭腦指的是三摩地(samadhi),你已經達到水晶般清遠的覺察,一種整合的覺知。此時的你,意識不會再往下掉,那是你已經所在的境界,就算是在睡眠中,超意識也一樣跟著你。

 

在超意識之上的是集體超意識,也就是宗教上所稱的「神」,而在集體超意識之上的是宇宙超意識,那甚至是超越神的,佛陀稱那叫涅盤(nirvana),馬哈維亞稱之為卡瓦亞(kaivalya),印度教的神秘家謂之莫克夏(moksha),你可以叫它真理。

 

這些是你存在的九種境界,而你竟只是活在一個小角落而已═那微妙的意識頭腦。這好比擁有一座宮殿,可是居然完全忘記自己有整座偌大的宮殿,卻只屈居於陽台上,還以為那是僅有的空間。

 

佛洛伊德和奧羅賓多皆是智性上的巨人與先驅,也是哲學家,不過他們輝煌的成就卻都只是在猜臆。世人若能多聽到一些奧羅賓多的教導,而不是接受羅素、懷海德、海德格、沙特的哲學的話,就太好了,因為奧羅賓多是二十世紀最棒的哲學家,只可惜他遭到學術世界的徹底忽略,理由在於:即使只是去讀奧羅賓多的話,都會讓你感覺到自己的昏睡。他都還沒成佛,卻能令你無地自容。如果他說的沒錯,那你還在做什麼?為何還不前往你存在裡的高處探索?

 

佛洛伊德所佻起的反彈雖多,他終歸是被接受的,奧羅賓多卻還未被接受,甚至世人對他沒有任何異議,說穿了他根本就是被忽略。這也不難理解,

 

佛洛伊德談的是低於你意識的東西,所以你不會覺得不好意思:知道自己有意識會令你感到飄飄然,你知道在你的意識底下有潛意識、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這些都在你的下面,你位居上方當然覺得很好。

 

可是假如你研究奧羅賓多,你會覺得很沒面子、覺得被人侵犯,因為你發現還有境界比自己高。人的自我最不喜歡承認有任何束西是比他高明的,他喜歡相信自己是最棒、最高的聖母峰,沒有什麼能勝過自己…

 

這感覺起來很好═你認了自己的王國,拒絕了自己的高度,而你還覺得很好,看看這當中的愚蠢。

 

佛陀是對的,他說:「愚者沉沉地睡著,猶如生命已逝一般;師父卻是清醒的,他的生命是不朽的。」

 

覺知是永恆不滅的,只有無意識才會凋零,所以若是你繼續無意識地沉睡下去,你必定會再死亡一次。如果你想擺脫生死輪迴的痛苦,如果你想終止這個輪子的轉動,你非得有絕對的警覺不可,你的意識必須愈來愈提升。

 

這些不是你能理解的,它必須轉變成你存在性的經驗。別從哲學的角度被說服,哲學上的信仰不會為你帶來任何收穫,只有當你為了喚醒自己而下功夫時,那才叫收穫。

 

不過這些智性上所描繪的地圖,能在你的內在創造出渴望,使你注意到自己的潛能與可能性,使你意識到你不光是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而已═你遠勝過表面上的自己。

 

愚者沉沉地睡著,猶如生命已逝一般:師父卻是清醒的,他的生命是不朽的。

 

他觀照,他明明白白。
 

簡單又優美的話語。真理總是簡單、總是優美的,單單是這句話…便蘊涵了層層的意義,彷彿在一個個的世界中又別有洞天,那是探索不盡的世界═他觀照,他明明白白。

 

你唯一要學習的就是觀照。去觀照!觀照你的每一個動作,觀照頭腦中出現的每個念頭,觀照你緊抓不放的每一個慾望,甚至連一些小動作也要觀照═走路、說話、吃飯、洗澡。不斷去觀照每一件事,讓每一件事變成你去觀照的機會。

 

吃飯的時候,不要光是機械性地塞東西,要很注意地去吃,細嚼慢咽的同時看著自己…你將會訝異從以前到現在你所錯過的,因為你所咀嚼的每一口都會為你帶來很大的滿足。當你帶著注意力在吃東西時,食物會變得非常美味!甚至原本平淡的食物吃起來都會很可口;而當你心不在焉地吃,再好吃的東西也會變得沒有味道,因為你沒有觀照,你只是在搪塞食物給身體。慢慢地吃,留心地吃,去咀嚼、品嚐每一口食物。

 

去聞一聞、摸一摸,感覺吹拂過的清風和照耀在身上的陽光;看著月亮讓自己化為靜靜在觀照的一池水,你會發現一輪絕美的明月就反照在你裡面。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都要不間斷地保持觀照。你會一次又一次地忘記觀照,別因此而難過,那是正常的;在以往幾萬世的生命中,你從不曾嘗試去觀照,所以很容易就會忘記。忘記就忘記,這並沒有什麼,只要在你記起的時刻,再次去觀照。

 

謹記一件事:當你發現自己又忘記觀照時,不要覺得懊悔,否則你是在浪費時間。別為了這悶悶不樂,以為自己錯過了什麼,更別認為自己是罪人,自責不過是在浪費時間。永遠別為了已逝的過去在追悔!

 

就是活在此時此刻。假如你忘記了,那又怎樣?你當然會忘記,要消除既有的習慣本來就不容易。況且那些宿習不是在這一世你才有的,它們跟著你不知已有幾萬世了,所以,就算你的觀照只能維持一小段時間,你也要懂得心存感謝,那可是得來不易的。

 

他觀照,他明明白白。

 

當你觀照時,一切會變得清楚。為什麼觀照會讓你清楚?因為當你愈留心去觀察自己,你的腳步就會愈放慢,而你也會變得優雅從容。在你觀照時,你一向喋喋不休的頭腦比較不那麼聒噪,因為,原本用來喋喋不休的能量現在轉為觀照的能量═那是同一股能量!會有愈來愈多的能量被蛻變為觀照,於是頭腦得不到養分,念頭漸漸地變得單薄、失去重量;慢慢、慢慢地,它們開始凋謝。隨著念頭的消失,清晰就呈現出來,你的頭腦成了一面鏡子。

 

他是多麼地快樂!當一個人清楚明白時,他是充滿喜樂的。不快樂的根源是迷惑,喜樂的根基在於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他是多麼地快樂!因為他看得到,清醒是生命的道路。

 

現在的他知道死亡並不存在,因為清醒是無法被奪走的;當死亡來臨時,你也將會觀照它,你會在死亡中保持觀照,觀照不會隨死亡而逝。你的身體會消失,回歸到塵土中,但你的觀照依舊繼續,它將會成為整個宇宙的一部分,將會變成宇宙的意識。

 

在這樣的時刻裡,「奧義書」中的先知們說出了:「我是宇宙的意識。」 在這樣的境界中,蘇菲神秘家曼蘇爾(al-Hillay Mansoor) 因講出這一句話而被解肢、投石至死═曾宣告「我是宇宙的意識!」這些高層的境界是你與生俱來就該得的,假如你不在那裡,唯一該為此負責的人就是你。

 

他是多麼地快樂—因為他看得到,清醒是生命的道路。

他是多麼地快樂,遵循著醒悟的道路行走;

懷著無比堅定的毅力,他在修行,追尋自由與快樂。

 

仔細聆聽這些話語「懷著無比堅定的毅力…」除非你用所有的力量來搖醒自己,不然那不會發生。半調子是沒有用的,你不能只是愛做不做的樣子,就像半冷不熱的水無法昇華變成水蒸氣,三心二意的結果注定會失敗。

 

當你投入你所有的心力,蛻變才會發生。當你沸騰到攝氏一百度時,你才會蒸發,那是個神奇的轉變,然後你才開始往上升。有沒有注意過?水是往下流,水蒸氣卻是往上揮發,正如同無意識往下走,而意識往上提升是一樣的道理。

 

往上等同進入內在,往下等於進入外在,意識是往內的,無意識是往外的。無意識會使你的注意力朝向外在的人事物,讓你完全處於黑暗當中,使你的目光焦點總是在別人身上,你整個人是外向的。意識使你變得內斂,帶著你日漸深入內在。

 

愈來愈深入也代表著愈來愈高,那是同步發生的。好比一棵樹成長的方式,你只看到它長高,沒看到它的根往下扎,但根必須先往下扎,樹才有可能往上長。樹若是要高聳宜人云霄,根就必須延伸到最深的底部,樹的成長方式是雙向的。意識也是以同樣的方式在往上成長…往下扎根,它的根深入到你的本質當中。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6bc7ca0101h7qu.html

 


友善提醒:多一分的瞭解就少一分對未知的恐慌,對訊息無須批判分析,知悉即可。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哪些是對自己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困擾、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 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