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將學生加以限制,使他接受當前的環境,顯然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除非我們自動自發地在教育上加以改革,否則我們對於延續不絕的混亂和悲慘,便負有直接的責任。而當某個可怕而殘酷的革命終於爆發時,那只是使另一群人有剝削他人和暴露殘酷的機會而已。每一群大權在握的人,都行使他們自己的壓制手段—不論經由心理上的說服,或是經由暴力。

 

為了政治上和工業上的理由,紀律成了目前社會結構的重要因素。而由於我們想獲取心理安全的這種慾望,我們便接受了各種形式的紀律,且加以實行。紀律保證可以帶來某種結果,而我們認為目的比手段更重要;然而手段限定了目的。

 

紀律的危險之一,是制度變得比制度下的人來得更重要。於是紀律取代了愛,而由於我們內心空洞無情,所以,我們執著於紀律。有紀律,有抵抗,均無法產生自由。自由不是一項目標,不是一種要在未來才獲取的目的。自由在於開端,而非結局,它不存在於某個遙遠的理想之中。

 

自由,並非指利用機會,使自我滿足,或者忽略對他人的尊重。真摯的教師會保護兒童,以任何可行的方式,幫助他們朝向真正的自由而成長。然而,如果教師執迷於某個意識形態,如果他專斷獨行、自私自利的話,那就不可能了。

 

敏感,永遠無法藉著強制行為而被喚醒。我們可能強迫一個孩子,使他在外表上顯得安靜。但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是他為何固執、無禮等等。強制造成對立和恐懼,任何形式的獎賞和懲罰,又會使心智卑屈、麻木。如果這是我們所希望的話,那麼以強制為手段的教育,便再好不過了。

 

然而,這種教育既無法幫助我們瞭解孩子,也無法建造一種沒有分離和仇恨的正確社會環境。正確的教育,依賴於對孩子的愛。然而,我們大部分人並不愛我們的孩子。我們為了他們而野心勃勃—也就是說,,我們為了自己而野心勃勃。

 

不幸的是,我們為著心智上的事而繁忙,竟沒有多少時間來注意情感上的躍動。畢竟,紀律含有抵制的意思,而抵制能夠產生愛嗎?紀律只能在我們四周築起圍牆,它具有排斥性,永遠製造衝突。紀律無助於瞭解,因為瞭解來自觀察,來自摒棄了一切偏見的探索。

 

紀律,是控制孩子的一種簡易方法。然而,紀律並不能幫助他瞭解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對於聚集於一間教室裡的一大群學生而言,某種強制的方式,藉著懲罰和獎賞而行的紀律,可能有助於維持秩序和外表上的安寧。然而,如果有了正確的教育者,再加上為數不多的學生,還需要任何的壓制—美其名曰「紀律」嗎?

 

如果教室內的學生不多,老師能夠對每一個學生付予全部的注意力,觀察他、幫助他,那麼,任何形式的壓制或控制,顯然都是多餘的。如果在這小群學生當中,有某個學生繼續搗亂或是無理由地頑皮作惡,教育者則必須探查學生行為不良的原因,它可能是因為食物不當、睡眠不足、家庭糾紛,或某種潛藏的恐懼所引起。

 

正確教育,意指自由與智慧的培養,然而,如果存在了任何形式的強制行為,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恐懼,則這項培育將成為不可能的事。總之,教育者所關心的,是幫助學生瞭解他整個生活中的各項糾紛,使他壓抑本性中的某一部分而助長其他部分,在他心中造成無盡的衝突,這種衝突的結果形成社會上的對立狀態。產生秩序的是智慧,而非紀律。

 

附和與服從,在正確教育中沒有任何價值。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如果沒有相互的愛與尊敬,是辦不到的。對長者尊敬的表現,如果借命令而求諸孩子,通常會成為一種習慣,一種只是外表的作為,而恐懼便以尊敬的形式出現。沒有尊重和體諒,人與人之間的任何關係都不可能,尤其是當教師僅僅成了學識工具的話。

 

如果教師要求學生對他尊重,卻不太尊重學生,必然會引起學生的漠視和不敬。如果缺乏對人的尊重,知識只會導致毀滅和不幸。培養對他人的尊敬,是正確教育中主要的一部分,然而如果教育者自己缺乏這項品格,他便無法幫助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

 

智慧,對於根本事物的辨識,而要辨識出根本的事物,則必須由心靈為了尋求自身的安全與舒適所投射種種障礙之中解脫。一旦心靈找不到安全,則恐懼便無可避免;而當人以任何形式被組織化了後,敏銳的覺察力和智慧便被破壞了。

 

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正確的關係,不僅是個人與個人之間的關係,而且是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因此,教育應該首先幫助個人瞭解他自身的心理過程,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智慧是瞭解自己,並且超越了它;然而一旦心存恐懼,智慧便不可能存在。恐懼敗壞了智慧,而且是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行動的種種原因之一。紀律可以壓抑恐懼,卻不能根除恐懼,而我們在現代教育之下所得來的膚淺知識,只會加深了恐懼。

 

我們年輕時,不論是在家中或學校裡,恐懼便滲入大部分人的心中。父母或教師都沒有耐心、時間或智慧,去驅散我們童年時本能上的恐懼—當我們成年時,這種本能上的恐懼便支配了我們的行為和判斷,製造出許多問題。正確的教育,必須考慮到這項恐懼的問題,因為恐懼扭曲了我們對生活的整個看法。解除恐懼,是智慧的開端,只有正確的教育才能使人解脫恐懼的束縛而享有自由—只有在自由之中,深刻而富有創造性的智慧才能存在。

 

對於任何行動加以獎賞或懲罰,只是加強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態度。以他人之名,以國家或上帝之名而做的行動使人產生恐懼,而恐懼無法成為正確行動的基礎。如果我們要幫助孩子,使他體諒他人,便不該把愛作為一種賄賂,而要花費時間,耐心地為他解釋何謂體諒他人。

 

如果是為了獎賞而體諒他人,那麼尊重他人便是虛有其名,因為這時賄賂或懲罰比尊重之情來得重要多了。如果我們不尊重孩子,而只是以獎賞引誘他,或以懲罰威嚇他,那麼我們便是助長了他獲取利益的觀念和恐懼感。由於我們自己所受的教養,是為了有所收穫才採取行動,所以,我們不知道有一種不含有獲取利益之慾望的行動。

 

正確的教育,鼓勵孩子對他人尊重體諒,而無需任何的誘餌或威嚇。如果我們不再汲汲求取即時可得的成效,我們會發現:教育者和孩子皆可從恐懼懲罰和渴望獎賞,以及其他任何形式的強制行為中解脫。然而,如果在人與人關係中有權威存在,則強制的行為將無法終止。

 

如果我們所考慮的是私人的企圖和利益,那麼服從權威便有許多的好處。然而,以個人陞遷和利益為基礎的教育,只能建造出一個競爭、對立與殘酷無情的社會結構。我們便是在這樣一種社會中被教養長大,而心中的怨憤和混亂自是顯而易見。

 

我們被教導著去順從一位教師的權威,一本書的權威,因為這麼做是有利可圖的。生活上每一部門的專家,從牧師到官僚,都掌握著權威,支配著我們。然而,任何利用強制方式的政府或教師,都無法促使人與人之間的合作—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對於社會的幸福與安寧,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我們要在人與人之間有正確的關係,那麼便不應該強制,甚至說服也不行。握有權威的人和屈服於權威之下的人,兩者之間,怎麼會有親愛之情和真誠的合作呢?

 

冷靜考慮權威這個問題,以及它所包含的許多錯綜複雜的問題,明白渴望權力這一慾望本身,是具有毀滅性的,那麼對於權威的整個過程,便會有即興而自發的瞭解。等到權威丟棄時,大家才能合夥相處,只有在這個時候,才會有合作和親愛之情。

 

教育上的真正問題是教育者。如果教育者利用權威作為免除自己麻煩的手段,如果他把教育當做一個擴張自我、滿足自我的方法,那麼即使是一小群學生也會成為他私人野心的工具。

 

對於權威與支配心的潛藏動機,必須加以深入的洞察才行。如果看出智慧無法經由強制的行為而被喚醒,那麼對這事實的領悟,將使我們的恐懼之心化為灰燼,然後開始培育一個和現在社會秩序完全不同,而且遠遠地超越了它的新環境。

 

要瞭解生活的意義,以及生活上的衝突和痛苦,我們必須擺脫權威—包括有組織的宗教權威—而獨立思考。然而,如果我們為了幫助孩子而在他面前設下具有權威性的榜樣,那麼,我們只助長了恐懼、模仿,以及各種形式的迷信。

 

那些有宗教傾向的人,設法把他們的信仰、希望和恐懼強行灌輸給孩子;那些反宗教的人也同樣渴望以他們偶然學來的特有思想方式來影響孩子。我們都要孩子接受我們崇拜的形式,或把我們所選擇的意識形態銘刻於心。被自己或他人所構想的意象和公式化的思想糾纏混淆,是十分輕而易舉的事,因此必須隨時警覺小心。

 

我們所謂的宗教,僅是有組織的信仰以及它的種種教條、儀式、奇蹟和迷信。每個宗教都有它的聖書、教主、教士以及威嚇人們、控制人們的方法,大部分人都被這些所限制,我們認為這便是宗教教育。然而,這項限制離間了人:使人與人之間產生對抗,不僅僅是在信仰者之間,而且在其他不同信仰者之間製造了對立。雖然所有的宗教都說它們崇拜上帝,而且說我們必須彼此相愛,然而它們經由獎賞和懲罰的教義,在人們心中灌輸了恐懼,而且經由它們互相敵對的教條,延續了疑忌和對立。

 

教條、奇蹟和儀式,這些都無助於精神生活。真正的宗教教育,鼓勵孩子瞭解他自己和他人、事物、大自然之間的關係。有了關係,才會存在;而沒有自我認識,一切的關係—和一個人或和多數人的關係—都會造成衝突與悲哀。

 

當然,對孩子充分地解釋這一切事情是不可能的;然而,如果教育者和父母明白了「關係」的全部意義,那麼藉著他們的態度、行為和言辭,一定可以把精神生活的意義傳遞給孩子,而不需多費唇舌。

 

我們所謂的宗教訓練,並不贊成人們詢問與懷疑,然而,惟有對社會和宗教的價值觀加以探討其意義時,我們才能發現何謂「真實」。

 

教育者的任務,在於深入地檢視他自己的思維和感情,並且將那些使他安全與舒適的價值觀拋棄,惟有如此,他才能幫助學生自覺,而且瞭解他們自己的衝動和恐懼。

 

一個人年輕時,是邁向正直、明智之時,而我們年長者如果有瞭解力的話,能幫助年輕人使他從社會加諸他身上,以及他自身所射出的種種障礙之中解脫。如果孩子的心沒有被宗教的先入為主觀念和偏見所塑造的話,那麼他將可自由地經由自我認識而去發現那超越他自身的事物。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一生的學習
轉自:http://www.zhlzw.com/lzsj/xll/162120.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