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讓我們繼續探討思想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在日常生活中,思想必須十分謹慎地、合乎邏輯而穩健地運作,這確實非常重要。在另一種層次上,它卻一點價值也沒有。除非我們認清這兩種層次,否則我們就無法瞭解思想所不能觸及的那個領域。讓我們一起來試著瞭解思想和記憶的複雜結構。究竟思想是如何開始的?它又如何限制了我們的行為?對它有了全盤認識以後,也許我們會有幸巧遇那思想從未發現也無法引領我們進入的某種境界。

 

思想只不過是一些觀念,它是積存在腦細胞中的記憶的一種反應。為什麼在我們的生活中,思想會變得如此重要?也許你們有很多人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即使你曾經想過,你也可能會說:「那並不重要,情緒才是最重要的。」我不認為我們能夠把思想與情緒視為兩件事。如果思想不支撐著感受,感受轉眼就消失了。因此,為什麼在這惱人、無聊而又恐懼的日常生活裡,思想會變得出奇的重要?

 

不妨按照我反問自己的方式來自問一下:為什麼一個人會變成思想的奴隸?聰明而狡猾的思想一向善於組織、肇事,它發明各式各樣的東西,助長了數不盡的戰爭,帶來極大的恐懼、焦慮,它不斷製造意象,然後像隻狗追逐自己的尾巴一樣忙得團團轉。思想一向喜歡沉溺於昨日的快感,並且設法將這快感延續到現在,甚至將來,它永遠陷於交戰、嘮叨、變化、營造、去除、增添和假設之中。

 

對我們來說,各種領域的知識分子都已經清楚地將觀念表達在書上了。觀念表達得愈巧妙細緻,我們就愈加崇拜那個作者和他的書。我們永遠都在討論觀念和理想,並且相互交換意見。每個宗教都有它的教條、公式以及它特有的通往真神的斷頭台。我們探索思想的起源,其實是在質問「觀念」那個龐大領域的真正價值。我們一向把觀念和行動分開,觀念永遠屬於過去,而行動卻屬於現在,生活也是屬於現在的。只因為我們害怕面對生活,因此,陳舊的觀念才對我們變得如此重要。

 

觀察自己的思想運作實在是非常有趣的事。觀察一個人如何思想,也就是看那個被我們稱為思想的反應是如何生起的。它顯然是從記憶中生起的。那麼思想有沒有一個起點?如果有的話,我們可能找出這個起點—也就是記憶的起點嗎?因為沒有記憶就沒有思想。

 

我們已經認清思想如何維繫和延續昨日的快感,同時也看到了思想如何維繫快感的反面(也就是恐懼和痛苦),因此經驗者,也就是那個思想者,它本身既是快感及痛苦,同時也是助長快感及痛苦的人。思想者總是把快感及痛苦分開,他沒有認清在追逐快感的那一刻,他也正在招攬痛苦和恐懼。

 

在人際關係中,思想又不斷在忠誠、互動,在給予支持、服務種種名目的掩飾下追逐快感。我時常懷疑人們服務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加油站也說它提供良好的服務。所謂的互動、給予和服務,這些字眼到底是什麼意思?一朵亮麗可愛的花朵會不會說:「我正在幫忙、給予和服務?」而它確實是在這麼做,正因為它無心去做什麼,它才能覆蓋大地。

 

思想精明狡猾,它為了自己的便利常不惜扭曲真相,它因為追逐快感而作繭自縛,它還引發了二元對立的人際關係。我們內心的暴力時常會帶給我們快感,我們另一方面卻又渴望平靜、仁慈與溫柔,這是我們的生活最常見的狀態。思想不但引發了內心的矛盾與對立,它還將數不盡的快感及痛苦的記憶累積下來,再從這些記憶中復活,就如同我已經說過的,思想只是過去的陳跡罷了。

 

生活的挑戰每天都不同,它是嶄新的,如果我們仍然用過去的那套來應付新的問題,當然會格格不入,因而產生矛盾、衝突、不幸和愁苦。我們小小的腦袋,不論它胸懷大志、模仿、臣服、壓抑、昇華,甚至服用迷幻藥來擴張自我,都是處於矛盾狀態的,它必然會製造更多的衝突。

 

喜歡思考的人必然相當物質化,因為思想即是物質。思想和地板、牆壁、電話一樣都是物質,能量在某種模式下的運作就形成了物質。只要有能量,就有物質,生命就是如此產生的。我們也許認為思想並不是物質,然而它的確是的。思想和意識形態一樣都是物質,能量形成物質,能與質是相互關聯的,失去其中一個,另一個便無法存在。兩者的和諧程度愈高,則腦細胞也愈平衡活躍。人類的思想早已設定了快感、痛苦、恐懼的反應程序,而且在這個自設的模式下運作了幾千年而無法突破。

 

人的思想根本無法看出新的事實真相,也許事後會在字面上有所瞭解,但是他並沒有瞭解事實的本身。思想也絕對無法解決心理上的問題,不論它多聰明、巧妙、博學,不論它如何善用科學和電腦,如何出自衝動或需求而製造一些結構,它永遠都是陳舊的,因此,也永遠無法解決重大的問題。陳舊的腦袋無法解決生活中的重大問題。

 

思想是扭曲的,因為它總是任意發明和看到根本不存在的東西。它能變出各種不可思議的把戲,因此,它是不可信賴的。但是,如果你能認清自己如何思想、為何思想、自己所用的詞彙、日常的行為、和他人的交談方式、對待他人的態度,甚至走路、吃飯的姿態等所有情形,那麼你的心就無法欺騙你,也沒有什麼好騙的對象了。然後心智就會一改常態,不再一味強求和征服,它會變得出奇的寧靜、柔軟、敏感和空寂。在這種境界中,就不會再有任何的自欺欺人。

 

你有沒有注意到,當你完全而徹底專注時,這個觀察者、思想者、中心點和自我感覺都會一併消失,在那份專注中,連思想也無影無蹤了。

 

一個人如果想看清楚一件事,他的心必須十分寧靜,沒有任何偏見、嘮叨、對話、意象和畫面,這一切都得拋開。只有在這份寂靜中,你才能看見意念的升起,如果你仍在追尋、質問和期待答案,你就無法辦到。一旦徹底平靜下來,你就可以從存在的根源來問思想的起源到底是什麼,然後你就會開始通過這份寂靜去認清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你一旦覺察到思想是如何形成的,就不需要再去控制它了。我們不只在求學時,甚至可以說整個一生都消耗在控制思想上了—「這個念頭很好,我得常常想它;那個念頭不好,我必須壓抑它。」於是一個思想克服另一個思想,一種慾望征服另一種慾望,一種快感控制所有其他的快感,內心永遠爭戰不已。直到我們瞭解了思想是如何產生的,一切衝突矛盾才能停止。

 

你聽到我說「思想常是陳舊的」或「時間即是悲傷」這類的話,你的思想就立刻開始加以翻譯和詮釋,但是這種翻譯和詮釋完全是建立在昨天的知識和經驗上的,因此,其必定受到昨日之你的局限。

 

如果你只是全神貫注於這種說法,而不加以任何詮釋,你就會發現其中既沒有觀者,也沒有被觀者;既無思想者,也無思想的存在。但是千萬別問:「哪個意念先產生?」這種聰明的思辨對你一點用處也沒有,你只需要觀察自己如何處在沒有任何雜念的狀態(我並不是指那種頑空無知狀態),只要思想不再從過去的記憶、經驗或知識中生起,思想者就不存在了。

 

這並不是哲學或神秘學所探討的事物,我們是在對付一個極為具體的事實。如果你已經和我同行到目前這一刻,你就應該不再用陳腐的頭腦去面對挑戰,而能換上一種嶄新的態度了。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重新認識你自己
作者:克里希那穆提
轉自:http://www.awaretaiji.com/ke-li-xi-na-mu-ti/zhong-xin-ren-shi-ni-zi-ji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