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宗教上、政治上或知識上追隨名人,我們只是反覆記錄的留聲機,而且我們稱這種重複為「知識」。我們學習,我們重複,然而我們的生活依然廉價、庸俗、無聊、醜陋。為什麼?


問:我們的生活中缺乏仁慈的真正動力,而我們尋求以組織化的慈悲和強制的正義來填滿空虛。我們的生活只有性。你能在這令人厭倦的主題上指點些迷津嗎?


克:對這個問題加以解釋的是:我們的問題在於我們的生活是空虛的,而我們也不懂愛—我們知道感覺,我們知道宣傳,我們知道性的需求,但是沒有愛。而如何轉化這種空虛,沒有煙如何找到火焰?當然,這就是問題所在,不是嗎?所以,讓我們一起找出事情的真相。


我們的生命為什麼空虛?雖然我們非常活躍,雖然我們寫書、看電影,雖然我們玩樂、做愛、上班,然而我們的生活是空虛、無聊的,只是些例行公事而已。為什麼我們的關係廉價、庸俗、空虛,而且不重要?我們非常瞭解自己的生活,知道我們的存在只有很微小的意義;我們引用學過的語句和思想—某某說了什麼,什麼大聖者、近代的聖人,或那些古聖先賢說了什麼。


我們在宗教上、政治上或知識上追隨名人,我們只是反覆記錄的留聲機,而且我們稱這種重複為「知識」。我們學習,我們重複,然而我們的生活依然廉價、庸俗、無聊、醜陋。為什麼?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我們認為心靈這麼重要?為什麼心靈在我們的生活中這麼重要?


心靈就是觀念、思想、合理化、評量、平衡和計算的能力?我們為什麼認為心靈如此重要?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變得有感情、多愁善感和濫情的。我們瞭解這種空虛,我們瞭解這種沉重的挫折感。為什麼在我們的生命中有這種膚淺、負面的感覺?的確,只有當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清醒地探討它的時候,我們才能瞭解它。


在我們的關係中到底發生了什麼狀況?我們的關係不是一種自我孤立嗎?每一種心靈活動不是一種保護、尋求安全或孤立的過程嗎?這種思考不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集體的、隔離的過程嗎?我們生活的每個活動不是一種自我封閉的過程嗎?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發現它的存在。家庭已經變成一種自我孤立的過程,它已被孤立了,它必須在反對中存在。所以,我們所有的活動導致自我孤立,這樣就產生了空虛感;而因為空虛,我們用收音機、喧嘩、談天、閒扯、閱讀、知識的獲得、尊榮、金錢和社會地位等等來填補。但是這些都是孤立的過程,因此它們只會增強孤立。


所以,對大部分的人而言,生活是一種孤立、否認、抗拒、順從模式的過程;很自然地,在這樣的過程中沒有生活,也因此有了孤寂感和挫折感。的確,愛一個人就是要與他溝通,不只在某一特定的程度,而是全面地,但是我們並不瞭解這樣的愛。我們只知道愛是種感覺—我的孩子、我的妻子、我的財產、我的知識、我的成就,而這又是再一次的孤立過程。我們在各方面的生活帶來孤立,它是思想和感情上自我封閉的動力,我們偶爾才會和別人溝通。這也就是為什麼會有這個重大的問題。


現在,我們生活的真實狀況就是—高尚、擁有、空虛—而問題是我們要如何去超越它。我們如何超越寂寞、空虛和內在的貧乏?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想超越。大部分的人都滿意於自己,要尋找新的事物是很麻煩的,所以我們寧願保持現狀—這是真正的困難所在。我們有太多安全保障;我們的滿意來自築城牆,偶爾在牆外耳語;有時候來個地震、來個革命和干擾,但很快地就加以撲滅。所以,大部分的人並不真想要超越自我封閉的過程;我們只在找尋一個替代品,在不同模式中相同的事物。


我們的不滿是非常膚淺的,我們要新的事物以滿足自己,新的安全、新的自我保護的方法—這是再一次的孤立。我們正尋求的,不是在超越孤立,而是強化孤立,讓它得以永存,不被干擾。只有很少的人想要超越和探究我們所謂的空虛寂寞。那些為舊的尋求替代品的人會因發現新的安全而滿意,但是很明顯地有些人會想要超越那一點,就讓我們與他們一同前進吧!


現在,要想超越寂寞和空虛,就必須瞭解心靈的全部過程。我們所稱的寂寞空虛是什麼?我們如何知道空虛,如何知道寂寞?你是由什麼標準判定的?當你說寂寞空虛時,是用什麼標準?你只能用舊有的標準。你說「空虛」,你給它個名字,而且你認為你已經瞭解它。對事物的命名不正是妨礙瞭解嗎?大部分的人知道我們正在逃避的寂寞是指什麼。大部分的人也注意到這種內在的貧乏和不足。它不是失敗的反應,這是事實,藉著為它命名,我們不能排除它—它就在那裡。


現在,我們如何知道它的內容,我們如何知道它的本質?命名之後你就瞭解它了嗎?喊了我的名字就瞭解我嗎?你只有觀察我、和我溝通,才能瞭解我,但是只是叫著我的名字,說我這個或那個,顯然會結束我們之間的交流。同樣地,知道寂寞的本質,一定會和它有交流,而你為它命名則不可能了。要瞭解事物,首先必須停止為它命名。


如果你想要全然瞭解你的孩子—我懷疑—你會怎麼做?你看著他、注意他玩耍、觀察他、向他學習。換句話說,你愛你想要瞭解的人。當你愛某些事物,自然會有交流,但愛不是一個字、名字和想法。你不能夠愛寂寞,因為你不完全瞭解它,你懷著恐懼接近它—不是怕它,而是別的東西。你沒有想過寂寞是什麼,因為你並不真正地瞭解它。別笑,這不是狡辯。去經歷一下我們正在討論的事,你就會發現它的重要性。


所以,我們所謂的「空虛」是一種孤立的過程,是每天與人關係的產品,因為在關係中,我們有意無意地尋求孤立。你想成為你的財產、妻子、孩子的唯一擁有者,你想將那些東西命名為「我的」,這明白顯示了獨佔。這種排除的過程無可避免地導致了孤立感,而由於無人能活在孤立中,就有了衝突;而在衝突中,我們就想逃脫。


所有我們可以想出來的逃脫模式—不管是社會的活動、喝酒、追隨上帝、聖者、舉行儀式、跳舞,或者是其他的娛樂—是同一回事;而且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看到逃避衝突的整個過程,而想要超越它,我們就必須瞭解關係。只有當心靈不再以任何方式逃避,直接與寂寞孤獨交流時,就會有感情,就會有愛。換句話說,你必須愛它才能去瞭解它。愛是唯一的改造方法,而愛不是理論,不是信念,它並不遵循任何書籍或社會的規範。


所以,我們無法在理論中找到解答,這只會造成進一步的孤立。只有當心靈、思想不再逃避寂寞時,才會找到答案。逃避是孤立的過程,而事情的真相是:只有在有愛的時候,才有交流,寂寞的問題才得以解決。


孟買·一九五年二月十二日


克里希那穆提 著
羅若蘋 譯
http://www.99csw.com/book/592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