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出去叫安那,吸進來叫般那,中文叫出入息。上次說過,人在胎中是不用鼻子呼吸的,所以胎兒沒有出入息。但是胎兒自己有股生命的功能,自己有息,有生有滅,是生滅的現象。比喻來說,就好像是電流一樣,記住這只是比喻。但是生滅不是中斷的,而是相續不斷地。



胎兒出生,臍帶剪斷了,嘴巴裡的髒東西挖出來,開口"哇"一聲,原來生命裡的氣呼出去,然後鼻子吸入第一口氣。最後死的時候又再呼出最後一口氣。佛經、密教、道家都沒有交代清楚這一點,嬰兒從生下來到死亡,都是呼吸自然往來;但是胎兒沒有鼻孔或毛孔的呼吸,是靠一股用今天的話說是能量的作用,不斷地膨脹收縮,生命就逐漸成長。真修息是修那個作用,不是呼吸往來的作用。這一點要先交代清楚。


現在一般的呼吸修持方法叫數息觀,分數息、隨息、止息。包括日本禪宗在內,大家都把呼吸往來當成息了,他們講的數息,不是指那個不呼不吸生命本源的息。中文裡"息"是休息之意,《易經》觀念的息是成長的意思。呼吸往來是消耗放射的作用,吸進來呼出去是生滅法;但是"息"不是消耗,而是不進不出,停止在那兒。這個是了生死的法門。


中國的天台宗講得非常清楚,把呼吸和息的關係分成四種:一進一出很急促的,只到肺部,例如在跑步時的呼吸,叫做"喘"。不急促的往來呼吸叫做"風"。比較深長的,寧靜了的呼吸,譬如在打坐或者睡著時,很細,連自己都聽不見聲音,只在鼻尖上有感覺的叫做"氣"。你觀察人的睡相,如果還有呼吸往來,這人沒真正睡著,腦中沒有完全休息。有那麼一剎那,這人不呼不吸了,那是真睡著了,那是"息"的境界,完全寧靜了。


普通人在靜坐或睡眠時碰到這個境界是很短暫的,馬上又回到呼吸往來境界,氣又一進一出。一個人打坐時,在他旁邊可以聽到他呼吸很粗的,那根本就是在散亂,哪裡是打坐!有經驗的老師只要一看一聽,就知道此人是否真正在打坐。


西方的運動不談,現在連東方練武術氣功的,甚至瑜珈的,都叫人把氣吸進來,保持在下腹丹田,然後叫這個是"氣",那是完全搞錯了,這是在玩弄"風"。而且把氣憋在肚子裡,只會搞得肚子愈來愈大。這麼做,充其量只是幫助內臟運動而已。


你注意一下八九歲的童子,他身子的肺部和胃部是圓滿成了一條線下來的,他呼吸進來是遍及全身的。真練工夫的人,懂得吸氣進來時,腹部是收進去的。打拳的人一出拳會"喝"一聲,這是把氣放出來增加力量,比悶聲不響出拳的力氣大。但這只是風的作用,不是息的作用,氣真的充滿時,不呼不吸了,只要意念一動就起作用了。


普通人呼吸都是肺部作用,只用到一半呼吸,不要說息了,連氣都不算。能練到氣了,身體絕對會健康的。有禪定工夫的人,呼吸就不在肺部,而是在丹田,這是自然的。童子成長了,有了男女關係之後,氣就破掉了,呼吸就只有一半了。丹田呼吸指的是在娘胎裡用肚臍的自然呼吸,但這還只是氣,不是息。


像某人的女兒只有十四五歲時,最近幾個月跟著媽媽打坐,她就告訴媽媽,其實人的呼吸不管白天還是晚上,都是在肚子這裡呼吸的。成年人能做到隨時這樣呼吸,此人一定健康。至於進一步練到長生,也要從這裡開始練。


為什麼跟你講這些呢?因為我看到你在報告中說,自己打坐時呼吸停止了,其實還沒有停止,但是也差不多了,所以詳細為你說一次。不過要注意,如果工夫倒了止息境界,身心會起很多變化,這慢慢再說。你要知道,念頭和息是兩回事,假如我們每個思想都能和息配合,就會進入禪定了。


多年以前,我大概二十五六歲時,有一天陪同我的老師散步。他忽然抓住我的手,問:"是思想先動還是氣先動?"我毫不考慮就回答:"當然是思想先動。"他把我的手一放,說:"了不起,你真懂了。我問過好多的老前輩,他們都認為是氣動了念頭才動,其實不是的。"


所以,念頭和氣是兩個東西,要能做到呼吸不動,念頭專一不散亂,這叫做"心息相依",在密宗叫"心氣合一"。念頭不散亂,只有一個念頭,與氣合一了,是很重要的。像這個女孩,雖然已經有過月經了,但是因為心念比較清淨,就容易做到在丹田呼吸。年紀愈大,心愈亂。思想愈動,氣也愈短,就不容易做到了。


打坐時能先做到氣充滿下半身,繼而到四肢,然後鼻子沒有了呼吸,那就差不多要到止息了。


聖吉:我有時打坐時呼吸已停了,我注意到:如果又開始呼吸,是因為我的念頭動了。換言之,也是念頭先動,氣再跟著動。


南師:是的,念動然後氣動。要心息相依才能得定,心動了,息也就動了。安那般那這個法門是非常細的,這一次我不能講詳細,只能初步說說。有時一個人在極度專心工作時也會有暫停呼吸的情形,在受到極度驚嚇的時候也會如此。這是因為心念高度集中了,所以基本上都是心念的關係。念頭清淨了,呼吸也放慢了。瞭解這個,對於你的身心會有很大的幫助。


所以第一要明白自己呼吸的長短,佛經說:"息長知長,息短知短。"而息充滿全身也知道,息導致全身每一個細胞起變化也知道,這個知道的知是心的知。可是一般人解釋錯了,認為息是呼吸,注意力就放在一進一出的呼吸上,變成在練氣了,這是大錯特錯。知道息長短,是要知道這個不呼不吸暫停期間的長短。開始時,這個暫停的期間是很短的,慢慢練習久了,念也定住了,能跟他配合,氣就能充滿你全身。
 




文源 武醫養生劉合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6bc7ca0102xjri.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