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十年,道家的書出來很多,大家都亂看,這裡又是密宗,那裡又是道家,聽了頭都昏了,不曉得"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這虛無從哪裡來?怎麼有個氣從虛無中來?為什麼稱先天?



"先天"兩個字是根據《易經》乾卦,孔子的《系傳》裡說"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先天就是宇宙沒有形成以前,一切萬物生命還沒有發生以前叫先天。宇宙萬有開始生發,這個功能哪裡來?生命功能又是哪裡來的?是靠先天來的,所以乃至天地宇宙都沒有辦法違背的,生命都在這個範圍以內。


我們有了生命以後叫後天,這個後天的生命奉天時,既然有了有形的生命,背後有個功能,這個功能是先天來的,有一個規律有一個法則,那是不可能違反的。譬如人生下來要一歲、二歲、三十歲才到中年,不會一生下來就到三十,不能跳過去。所以後天返回先天時,需要按它的步驟來的。自然界看起來是沒有規律,看到這個草啊、樹啊亂長,其實它一點都不亂,不規律裡頭有它的規律,那是後天。就是孔子在《系傳》上提出來的先天、後天的名稱。


有一位禪宗的祖師傅大士,歷史上都說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儒、釋、道三家都通的,也是梁武帝的國師。他有個偈子很有名:"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就是講這個先天。天地宇宙萬有沒動以前,它已經存在,它沒有形象,宇宙萬有都靠它生發。


我們現在後天的生命,是靠鼻子的呼吸維持,靠嘴巴吃萬物,傷害別人來維持自己的生命。菜也有生命,吃素也殺生,現在科學已經證明了草、花、菜都有感應的。修道到了有"先天一氣"後,就不靠後天的呼吸,不靠嘴巴了。


大家修呼吸法,我經常笑你們冤枉,鼻子的呼吸是生滅法,有生有滅,有去有來,不會永遠停留在那裡。你專門跟這個生滅的事打交道,要想求不生不滅,長生不死之道,可能嗎?工具都用錯,本錢都用錯。所以這個氣不是鼻子裡頭的氣,道家告訴你,"先天一氣"不是這個氣,因為這個氣是一往一來生滅,它永遠不停留的。


有人練氣功氣聚丹田,肚子大大的自以為有道,實際上腸肥腦滿,快要翹辮子了。把氣鼓在這裡,沒有道理的,你做個氣袋,然後把氣打進去,叫這個氣只準在一處,不準流動,那可能嗎?我們人體就像是個袋子,氣進來它一定四面充滿,氣留在一處會結塊就生瘤了。所謂氣沉丹田,真正的丹田是無形無像的。氣全身都充滿時,精神就好了,精氣神來了,也就是"先天一氣"。所以修道家是不用那個氣,還是用我們原始這個"無火"之謂氣。


"先天一氣"就是不呼不吸,這時候我們後天呼吸寧靜了,身、心、性命都空了,沒有感覺了,這時所發動的生命功能叫"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要自己完全空到極點,清淨到極點才能發生,並不是說"先天一氣"從虛無中給你掉進來。你那時本來就在虛無中,還要掉進來什麼!這個有形的呼吸也在虛無中啊!所以,從虛無中來是看你身、心、念頭空到多少,它的功能就發動多少,真空中就生出妙有來。如果空都空不了,還想求妙有,做不到的!這個"先天一氣"是不生不滅的,剛才提傅大士這個偈子"不逐四時凋",它永遠不生不滅。


"言先天一氣,為大丹之基也。"我們一般人修道都想要修到有個東西來,可是道體本來沒有東西,佛家叫它空,道家叫它清虛,是指道之體,宇宙萬有都屬於這個體的變化。這個觀念同佛家一樣,在佛家說來,一個人成佛要證得三身:法身、報身、化身。


法身是體,不生不滅,不垢不淨;報身就是萬象,宇宙萬象各有一個報身,體是一個,變成了萬有以後各有一個報身,也就是色身;化身是法身變化出來的,有千百萬億化身的不同,成佛叫做應化身等等,很多的名稱,就是有一個實質的身體。


道家改變了三身的名稱,成為"一氣化三清",都是這個氣的作用,變化出來就化三清。三清就是太清、上清、玉清,這同法、報、化三身同一個道理。譬如說基督教,一切宗教,最後的哲學都有點相同,所謂上帝天父、自己、聖靈是三位一體,也是這個道理來的。


至於我們後天這個生命,來來往往的是報身,要如何修道呢?必須要得到"先天一氣"。"先天一氣"是由道體上來,沒有什麼辦法形容,所以叫它"一氣"。無火之謂氣,下面四點是火。"先天一氣"不是空氣的氣,不像風不像氣流,勉強來講,只能說它是個能,生命的能就是"先天一氣"。"先天一氣"到了才能夠結丹,大丹。


練氣功的人,把呼吸之氣在身中練來練去。還有些修道的人,把呼吸之氣配合上"意",轉到身上有了感覺跳動,認為氣發動了,那個並不是氣發動了,同"先天之氣"差遠了。結丹成道不是這個東西,而是要"先天一氣"才行。別的道書上說得很明白,"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結果有人練氣功拚命對著太陽,把虛無解釋成虛空,從虛空觀想一個氣進來,一個光進來。密宗這類很多,道家也在搞這一套。那麼從虛空中觀想一個氣進來與身心合一,是不是"先天一氣"呢?雖然不是,但是比練身體上的感覺好一點點。


我們再清楚地講,不論佛家、道家乃至世界上各種修煉法門,都不出煉氣的範圍。譬如說密宗的人唸咒子出聲念,或者念佛的人也出聲念,可以念到一心不亂,也成功。但是老實講,這些方法都是在煉氣,只是比煉後天呼吸之氣好一點,是專一的氣,還沒有到"先天一氣"。


譬如說有些人守竅觀想,這是煉神;譬如說修戒、定、慧,規規矩矩修止觀,乃至修白骨觀,修各種觀,各種道家的工夫都是煉精。這些方法對不對呢?都不對,但是也都對,鍛煉身體祛病延年是有些效果。其實連運動都有效果,打拳也好、跑步也好,都是在煉氣,這都是有形的。但是結丹不是這個,不過同這些煉精、煉氣、煉神的煉法,都有密切的關聯。偏向於任何一點都不對,能夠融會貫通起來都對。


"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並不是從虛空中來,要注意啊!你心念越空得掉,身體的感覺、知覺越清淨越放得下,慢慢這個"先天一氣"自然發動。所以"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你要修通氣脈,轉變色身,並不是做什麼稀奇古怪工夫。所以"先天一氣"到了,"為大丹之基也",就可以結丹了,這是了命的第一步。


所以"先天一氣"要搞清楚,"先天一氣"從哪裡來? 從虛無中來,越空越有。在佛學講"真空妙有,妙有真空",也叫做"性空緣起,緣起性空"。"先天"這兩個字要注意,什麼叫先天?孔子解釋《易經》乾卦,我們提到過的,"先天而天弗違,後天而奉天時",這個天地是沒有辦法違背的,那個本體的力量叫先天。我們現在的生命及一切的萬有,都算後天。先天沒有一切,本來無一物;後天呢?"奉天時",要順應自然,本體功能的規範不能違背。太陽一定從東邊上西邊下,每天一定是上午、中午、下午,各有不同。


"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你越空得了,身心感覺越放得開,越接近於先天,這個時候就有真的"氣"來。這個不能叫它一"氣",《老子》裡頭很少用這個字,而是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個東西不是自然科學物質的東西,它有股力量,無形無相,在佛學叫做業力。業力不一定是壞的,成佛成仙是善業修成功的力量,一切凡夫眾生是因為惡業力量,所以在六道輪迴受報應。學佛修道也在造業,造的是善業,絕對的善業才能成功。


當這股力量來了,真空中生出妙有,但是就算你"先天一氣"來了,一般人沒有佛家所謂戒、定、慧的修持,也是徒然。普通人"先天一氣"從昏沉中來,你睡夠了醒來的時候,將醒未醒之間,它來了,你不覺得。一來了以後,凡夫第一步慾念就來了,就入了欲界,把"先天一氣"糟蹋了。再其次的,你在將醒未醒之間,或者生重病,病快要好時是"先天一氣"來,這個東西來了,就是生命的功能,你的病一定好。可是你不知道,自己體會不出來,認識它很難,因此修道的人,萬修萬人都不成功。


"先天一氣"隨時會來,換句話說也就是活子時,冬至一陽生就是這個東西,也可以叫陽生。現在進一步講,陽生有個現象,這個時候你自然有一種春意,生命的春意,就是"先天一氣"。什麼叫春意? 就是春天萬物都在發生,有一種生發的力量。當這個"先天一氣"來了,學佛也好,修道也好,都要把握住這個境界。


如何把握呢?下面你注意啊!"久之生機復轉,一點真氣,希微隱約,潫然上升",這個定不知要定多長時間,定久了以後,這就真叫氣脈通啦!這是再進一層的一陽來復,再進一層的活子時來了,這是真正的活子時。以道家的術語來講,這一陽來復,一個新的生命重新開始,所謂"生機復轉"。本來入定是槁木死灰,現在一點真氣,他形容"希微隱約",這四個字並不是有現象,也並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也不是感覺得到的,是若有若無之間。這就沒有辦法了,要靠你的智慧,到那個時候自然會知道。


"潫然上升",從哪裡上升?以現在流行的術語,有印度的瑜珈、密宗等等的翻譯,是所謂從海底。在道家古書說,一點真陽從虛無中來。虛無是莫名其妙的空洞之間,空到極點,靜到極點,從下面發上來。但是一說下面兩個字,你可能會抓到一個肚臍,或抓到一個海底了,那都不對的!不要抓個部位。海底、丹田當然有影響,但不是從這裡來,是要靜極而來的。老子講的"致虛極,守靜篤…夫物芸芸,各歸其根",就是說要空到極點,靜到極點,才會歸根覆命,恢復自己原有的生命。老子講得很簡單,幾句話一個原則,沒有講詳細的工夫。


這裡所說的,等於批注了老子那一段的工夫。這個時候,"一點真氣,希微隱約,潫然上升",要注意啊!古文不是隨便引用,"潫然上升"有水蒸氣的意味,濛濛的這樣上來,就是密宗所謂得了拙火,慢慢一路自然衝上來。


等到我們生命中元陽之氣發動的時候,思想就不起了。如果一個念頭都沒有,那不是變成死人了嗎?不會,那只是平常的思想沒有了,先天的靈感反而超越了現在的思想,反而什麼都知道,普通叫做神通,神而通之。所以要得坎中先天至陽之氣才可以,他說這個氣不來,"無以制之",制伏不住這個思想、妄想。我們要注意哦!有些人打坐修道氣機也發動了,肚子也鼓得很大,身體上的氣也很充滿了,以為這個是"先天至陽之氣",不是的。"先天至陽之氣"是無形無相的,那又是另一種境界,不是這個呼吸之氣。


換一句話說,當這個肉體上"先天至陽之氣"來了,女的不管你多大年紀,又變回十四歲以前的樣子,男的變回童子之體。到這個時候,身心的感受沒有了,這個肉體上不呼吸了,用燈草或一根雞毛放在鼻孔下也不動;可是他皮膚還在呼吸,不過感覺不出來。這個時候用腦電波、心電圖做檢查,心電圖不會起伏,完全平靜了。這個時候是"先天至陽之氣",所以無形無相。


念頭自然清淨之後,道家說了下面一句話,"然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思想感受空到了極點,"先天一氣"就來了。可是這一句話又害了人,後來看道書的人,想修"先天一氣",打坐時幻想空中一股氣,咚!灌下來。所以呀,都修成神經了。明明告訴你,"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你卻在虛空裡頭抓,已經不虛無了嘛!那是有嘛!所以用觀想,觀想就是有嘛,那也就不對了。"若非致虛守靜之功,安得窮原反本哉。"不證到空,不但不能明心見性,這個"先天一氣"也不會來的。"故曰,內以養己,安靜虛無"。


他說,我們這個人的生命,"生身受氣之初",當母親懷胎那一剎那,現在講是受胎時候,變成這個生命。"本來一點靈明,人人具足",一點靈光好比電磁波,一吸引進去就構成了胎兒。一旦進去,你怎麼都跑不掉了,就被綁住了。這兩股力量在旋轉,精蟲卵子一結合,一點靈明一鑽進去它就轉動了,就是輪迴的道理。你這個靈魂要跑也跑不出去了,慢慢就像豆漿一樣,就把你融化在裡頭了。所以我們現在都融化在這個身上,你要如何把它扭轉回來,自己跑出來,跳出三界外,那靠你的本事了。"只因後天用事,根寄於塵",變成後天以後,就把這個身體生命拘束住了。


"學道之士,若能攝情歸性,並兩歸一,才復得先天真水,水源至清至潔","先天真水"也就是真的活子時,這是金丹一點的根基,所以學道的人,這個一發動,精神好了就來真水,衰敗了就沒有。要"攝情歸性",後天的妄想、慾念都屬情,學道的人要能夠定得住,把它空了,才能歸到清淨無為的境界。修道的到了這裡,本來昏昏迷迷,忽然精神來了。


一般人都在疲勞時去打坐,覺得蠻好蠻清淨,實際上並沒有修行,因為這是休息。疲勞了當然清淨,雜念也沒有了,沒有力氣妄想了,並不是工夫到了。那麼一般人何時下座呢?坐到先天"真一之水"差不多來了,精神也來了,覺得我差不多了,下來穿上鞋子,要打牌的去打牌,要做事的去做事,所以永遠不會成道,永遠不會得定。因為在先天真一之水來時,你穩不住,就不能"攝情歸性",當然也空不掉。這個時候空得掉就叫做空了,這叫做返本還原。


他這裡把做工夫的辦法告訴你,修道之士到這個境界能"攝情歸性,並兩歸一",把兩種歸並成一個。兩種什麼呢?性跟情。理論上就是妄想空了,歸到本性上。這兩種作用,在身上是神跟氣,神不動,神與氣兩樣凝結攏來,才能夠得到先天的真水。"先天真水"這個時候"水源至清至潔",妄念一動,尤其是加上男女的慾念一動,這個水已經不清了,先天一氣變成後天混濁之水,沒有用了。


"此時身心打成一片,不染不雜,自然表裡洞澈,有如萬頃水壺",到這個境界那是待定的,不管你學顯教、密宗,修止觀,修淨土,不管你修什麼法門,就是"先天而天弗違",待定的法則。到了這個境界,先天真一之水來了,這個時候身心打成一片,怎麼打成一片?雜念妄想沒有了,身體感受也沒有。


感受沒有不是勉強做的,如果一個念頭都不想動,甚至什麼都沒有興趣,什麼都沒有意思,那變成枯木了,那完了!那不是先天一氣,那個學佛叫做枯木禪,是邪禪。真正身心打成一片是身心融為一體,春意盎然,這個春意沒有什麼色情的作用,只代表生機充滿。"身心打成一片,不染不雜",所以心如明鏡台,那就一塵不染。那個時候,告訴諸位,你想動煩惱動妄想都動不起來了!


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是自然的,但是並沒有到家,這是第一步。張紫陽真人在《悟真篇》上告訴我們,到了這個境界,"煩惱無由更上心",一個煩惱妄念都動不起來,沒有了!這個時候"自然表裡洞澈",拿身體來講,一片空靈,身體好像空了沒有了,變成一個玻璃瓶子一樣—玻璃瓶子還有個玻璃,這個時候連玻璃都沒有了。道家北派的丘長春真人,形容這個境界叫水晶塔,身心變成水晶的塔,內外透明。


道家所說真的活子時來,就是先天一氣,一切都從虛無中來,那個境界他都講得明白,"自然表裡洞澈,有如萬頃冰壺",這是形容境界,不是真的冰冷,而是像玻璃一樣的透徹,把實際的境界都講出來了。他解釋道理是引用老子這一句話,"故曰,上善若水,清而無瑕",就是這個境界。


接著"大道離相離名,本無形象",無名可得,所以連佛也不可說不可說,沒有名相的。"及其生出一氣,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本體,道的體無名無相無形,所以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拿佛學的道理說,在真空生出妙有的時候,起作用的時候,"似乎可得而形容矣",有一點形相可以抓住了。


"然此真一之氣,杳冥恍惚",他把老子濃縮了,原文是"杳兮冥兮,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在空空洞洞中間有個作用,這個妙有作用哪裡來呢?真空中來。"形於無形,像於無像。非一切意識可以卜度揣摩而得",它有形有相,又無形無相,這並不是指妄想境,注意啊!


我們一般修道打坐都在想像或者有意去練工夫,那是自己意識去造作出來,想要達到這個境界。只不過,這是妄想,是假的不是真的。先天真一之氣不是意識可以"卜度",卜度就是猜想。這個不是意識分別,拿佛法來說,是在無分別心的時候,才能夠發起真一之氣。


"故曰,道之形象,真一難圖",他說真正到先天一氣來的時候,很難說出一個樣子,如果一形容一描寫就著相了。一般修道的人沒有不著相的,佛家、道家一樣。所以說"真一難圖",的確如此。


譬如我們要打坐坐得好,脊背骨真正直起來是如何呢?在我自己的感覺是向後面倒的,你們坐起來覺得很直是向前面彎的,已經錯了。所以真正直起來是脊背骨向後面的,是自然的,等到它氣通了自然而然就是那麼直,向後面倒的前面是直的。譬如打太極拳的含胸拔背,含胸不是前胸窩起來這樣含,兩個肩膀撐開骨節脫開叫含胸,自然胸就含了,背脊就充滿了。現在大家學太極拳,含胸拔背是彎的,然後氣沈丹田,前面抱一個西瓜,兩個手像螳螂一樣,就在那裏混水摸魚摸它一陣叫做太極,同我們當年學的太極都不同。


所以大家註意這個身體背脊骨要豎,當然不要拚命挺。我告訴你們經驗,像我當年十二歲起就開始學這一套,其實我身體也不好,你不要看我現在還挺的那麼直,我當年十幾歲坐起來背是彎的,眼睛也有點近視,但是我就不服氣,眼睛不讓它近視,當然下了很大的功夫,身體要挺直就是會挺直起來,這兩句話中間的經過就很多了。


可是我的重點告訴你,你如果身體天生實在不大好,你不要聽了說背脊骨一定直,就硬挺啊,會挺出毛病來;你只好讓它聽其自然彎,當然可以找一個會調整骨頭的骨科醫生把你調整好了。身體為什麼彎?一定是自己背上二十四節的骨頭,腰椎、胸椎、頸椎的哪節有了問題,慢慢調整好就行了。


不然你只好等到工夫到了,有一天會這樣哦,原本身體是彎著坐,真用功用好了以後,我就要借用道家這一句話"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道家的這句話真高明了,是經驗之談,什麼叫先天一氣呢?先天是代號,拿現在的話講,你念頭完全空靈清淨到極點了,這一股生命的功能自然來的,你如果坐得好真到了那個境界,我的經驗告訴你會怎麼樣呢?(師身體猛然挺直)好了,自己就直了,叫你彎都不可能,你自己想還是彎一下吧,不可能。你真到念頭空了、工夫到了以後,你本來彎著的樣子,"咚"一下,不是我故意要它這樣哦,那個生命的身體自己的功能就撐起來了,不過這沒有什麼了不起哦,你們到這一步不要認為那個南老頭講的,這一下我有功夫了,那算什麼?不過是身體調整好而已啊,姿勢擺正了。


修道的人不要緊張,靜坐的時候一切放鬆,在一個靜的地方,思想寧靜,歸到空的境界。"委志歸虛無,無念以為常",禪宗講的"無念"是《參同契》先提出來的,當時佛教還沒有進入中國;禪宗六祖所講"無念為宗",實際上是取用《參同契》中的話語。這裡說"無念以為常",經常做到在無念的境界。"證難以推移,心專不縱橫",修道要求的是親自證到,這個不是理論,第一要做到"無念","無念"做到了就是養性。


下面告訴你身體不要緊張,一切放鬆,放鬆,從頭腦起放鬆,靜坐也好,平常也好,都要放鬆。尤其這個時代的人,眼睛、耳朵包括腦筋,六根都在緊張。所以"緩體處空房,心專不縱橫",是要專一,靜到專,專到無念境界。


"寢寐神相抱,覺悟候存亡",這兩點很重要,睡眠的時候,身體在睡,裡頭的元神還是昭昭靈靈,不昏迷。守到這個訣竅,白天醒時不要把精神外漏,感覺內部這個元氣、元精的生長,一點點都要清楚。換句話說,靜坐久了,內心的感覺功能越來越靈明,就是這個道理。


內心永遠在空靈的境界中。保持這樣無念,靜到極點,當然要時間,三天、七天,或是一百天,等到內在"先天一氣,從虛無中來",空極了,身上的氣脈就通了。所以密宗、道家修氣脈,太用意去修都不對。你有個反應有個感覺,那不是真,是凡精凡氣,是普通的生理上的反應。這個真正元氣一來,氣脈剎那之間同時都打通,那是真來了。這個真從哪裡來呢?從虛無中來。你念頭思想越空到極點,感覺知覺越空到極點,所謂真空生妙有,才有可能發生真氣從虛無中來。


所以修道的人"必委致其志,虛以待之",在佛學講空,要空到什麼程度呢?"至於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應",六根這眼、耳、鼻、舌、身、意大定,都不動了,感覺狀態都沒有了,到這個境界才屬於靜。如果身上還在這裡跳一下,那裡動一下,那完全是感覺,是你的意識在動。六根包括身根,身體的反應在動,就是身根沒有大定,所以都不是。要"六根大定,一念不生,方得相應"。相應還不是完全,是同靜的境界差不多而已。


"然所謂無念,只是常應常靜,不出規中,非同木石之蠢然也。"真正的所謂"無念",我們曾經發過呂純陽的《百字銘》給大家,上面說"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無念不是什麼都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是大昏沉,不叫做無念。真正無念是"真常須應物,應物要不迷",還能做人做事。所以禪宗強調這個地方,修養要做到"於心無事",能夠遇事做事,心中沒有動念;"於事無心",這就是真正無念。


"不出規中",沒有跳出過圓明清淨這個圓圈。所以講"非同木石之蠢然也",不是變成木頭、石頭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如果以為那是無念,認為是得定,佛經叫你不要做這個工夫,他生來世的果報是變豬。所以"常應常靜,不出規中",不同於木石的無知。


"無念之念,是為正念。正念時時現眼前,方可致先天一氣,而有得藥之時。"長生不老之藥,祛病延年就是靠靜極而來。所以老子也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覆命。"到這個境界,先天一氣才來,這個氣脈就通。修道學密的人,這些原理搞不清楚,拚命去修後天的氣脈,搞了半天白搞,沒有成就,因為違反這個原理。所以真到無念,真到了空,氣脈就一時頓通,這同於禪宗所謂的頓悟,一下就統統打開了。






文源 武醫養生劉合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6bc7ca0102xjri.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