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接待新的病人時,常常在紙上畫出一個大圓圈,然後在圓圈內畫上一個小方塊。我指著小方塊說:這就是你的意識,而圓圈內的其他部分,都是你的潛意識,它們佔了95%以上。如果你更多地瞭解自己,就可以發現,你的潛意識-這個你所知甚少的自我,有著極為豐富的內涵,它的神秘性超出你的想像。
對於潛意識這一神秘的領域,夢,是其存在的最好證據。有一位社會名流,患上了多年難以治癒的憂鬱症。不管什麼事物,他都感到無聊,卻始終找不出原因所在。病人的父母當年很貧窮,而且默默無聞,他的祖輩卻曾聲名顯赫。
一開始,病人沒有告訴我這件事。幾個月以後,他對我敘述起一個奇怪的夢,才讓我看到了他潛藏的進取心:我和父親出現在一座公寓裡,那裡擺放著許多巨大的傢俱,它們大得令人窒息。那時候我比現在年輕。父親讓我駕駛帆船,到附近海灣的另一端,把他丟在海島上的一條船拖回來。我不知他為何要把船丟在那裡,但我對這件事很熱衷。
我問他怎樣找到船,他把我帶到一個高聳的櫃子前。櫃子足有十二英尺長,頂端幾乎頂到了天花板,櫃子上還有二三十個大抽屜。他告訴我,沿著櫃子一直看過去,就會看見那條船。乍看上去,我們很難解釋這個夢的含義。
按照慣例,我讓他就櫃子隨便展開聯想,他馬上回答:「不知為什麼,或許是因為它帶給我的壓迫感吧,我最先想到的是棺材。」我問:「那麼抽屜代表什麼呢?」他突然笑著說:「也許我是想殺掉我的祖先。那些抽屜使我聯想到家族墓穴,每個抽屜大得可以裝上一具屍體。」這個夢的含義很清楚,病人年輕時就希望成就功業,就像他赫赫有名的祖先。他也為此感覺到巨大的壓力,所以,病人在心理上恨不能「殺死」所有祖先,以便讓心靈獲得自由。
任何有夢的解析經驗的人,都會認定這是一個有意義的夢。做夢者感覺自己出了問題,潛意識就安排了一齣戲,告訴他問題的來源—做夢者難以意識到的來源。而且,上而的夢顯然運用了象徵的技巧。由於夢帶來的啟示,病人的治療有了重大突破。潛意識幫助他剖析自我,找到了治療疾病的途徑。潛意識運用技巧之高明,讓人歎為觀止,即便和世上最出色的戲劇家相比,恐怕也毫不遜色。
通常,夢會帶來很人的幫助,心理醫生每每把「夢的解析」作為治療的重要環節。我本人曾一度忽略過許多夢的意義,以及夢有可能帶來的啟示。潛意識可能以清晰的語言講述病人最真實的情況。只要做出正確的解釋,這些信息就能滋養心靈,促進心智的成熟。那些能夠解釋的夢。一定會給做夢者帶來有益的信息。
這些信息,也會以各種形式出現—提醒我們小心掉人陷阱,為某些難以解釋的問題提供答案。在我們自認為正確時,這些信息明確地暗示我們我們是錯的;我們認為自己可能是錯的時候,它們會給我們勇氣,讓我們確信自己是對的,有時候,我們的夢還會提供意識思維缺少的關鍵信息。我們迷失方向時,它們會成為前進的嚮導;我們猶豫不決時。夢會給我們正確的指引。
即便我們的大腦處於清醒狀態,潛意識也會提供各種信息,與我們溝通,幫助我們解決人生問題。此叫,它採取的方式與通常的夢略有不同。我們可以稱之為「雜念」。就像我們對待夢的態度一樣,對於「雜念」這種支離破碎的信息。我們可能同樣不以為意。心理醫生則常要求病人首先說出腦海裡最初的想法,哪怕它們乍看上去,顯得荒誕和瑣碎。
有一個年輕的病人,她早在青春期時就經常眩暈,立足不穩。好像隨時都會跌倒在地。但卻找不出原因所存,眩暈的感覺,迫使她常常伸直雙腿,臀部下沉,以保持重心平衡,如此一來,她只能體態僵硬地蹣跚而行。
這個病人思維敏捷,學識豐富,人際關係也很正常。她接受過多年的心理治療,情況卻一直沒有好轉。她找我看病不久後的一天,我們正隨意交談,我的腦子裡突然冒出「小木偶」三個字。我當時正專心聽她說話,於是馬上把這個奇怪的字眼逐出了腦海。
但是,僅僅過了一會兒,它又再次出現,這一次是那樣清晰。就像印在眼簾上一樣。我使勁眨眼,試圖集中精神,可它就像是生了根,怎麼也不肯離去。於是我對自己說:「等一下!假如它是一種天啟,而且想以這種方式引起我的注意,就極有可能是在暗示我,我需要瞭解一條重要信息。」
接下來,我努力思考這樣的問題:「小木偶」這三個字,究竟有什麼特殊含義?難道它和我的病人有某種關係嗎?難道病人就像小木偶嗎?她的長相確實很可愛,像個布娃娃似的。而且。她喜歡穿那種色彩鮮艷的衣服…對了!我想起來了,她走路時,樣子的確像是一個木偶—她就是小木偶,完全正確!
我找到了患者的病因所在:她是個動作僵硬的小木偶,處處想顯示出活力,時刻做出活潑而可愛的樣子。但是,只要她移動腳步,就會擔心頭腦眩暈而跌倒,她更容易跌倒在繩索和操縱桿之間。這方面的證據也逐漸浮出水面。
病人的母親是個控制欲極強的女人。她就是小木偶的幕後操縱者。她操縱著小木偶的繩索,控制著她的一舉一動,當年,她曾用一個晚上的時間。讓幼小的女兒接受嚴格訓練,學會了自行大小便。類似的訓練讓她感到自豪,而病人的心理卻受到了嚴重刺激,她的一生似乎都要看別人眼色行事。她竭盡所能去滿足別人的要求,哪怕它們不切實際。她盡可能顯得舉止端莊、中規中矩、衣著整潔,不敢有絲毫的灑脫和放縱。她沒有屬於自己的願望,也沒有自行決斷的能力。
這一事實成了治療的轉折點。「小木偶」就像是不速之客,突然出現在我的意識裡。我從沒邀請過它,一開始也沒打算接納它,甚至三番兩次地想趕走它。進入意識層面的潛意識信息,往往都是不受歡迎的,加之意識思維常對它產生排斥、所以弗洛伊德和他的不少學生,都把潛意識領域視為「危險地帶」,認為人性中所有原始的、反道德、反社會的成分,乃至我們體內蘊藏的邪惡成分,莫不藏身於潛意識中。他們還認為,凡是意識所排斥的部分。必然是不可接受的邪惡之物。基於同樣的道理,他們認為,心理疾病就潛伏在潛意識裡,如同深埋在心靈深處的惡魔。
糾正這種錯誤觀念的責任後來落到了榮格肩上,榮格創造出「潛意識的智慧」這一名詞。我的經驗也印證了榮格的看法。
在我看來,心理疾病並非潛意識所致。它屬於特殊的意識現象,或是意識和潛意識的關聯出現了問題。以抑鬱症為例。弗洛伊德發現,在很多病人的潛意識中有著某種無意識的被壓抑的慾望(主要是性的慾望)和憤怒。消極的情感不斷積聚,使得他們患心理疾病。所以潛意識領域就是心理疾病的根源。不過,我們不禁要問:這樣的慾望和感覺,為什麼會進入潛意識?它們為什麼要受到壓抑呢?答案是:它們被意識摒棄和排斥。
這正是問題的所在。人類有潛在的性慾和憤怒。是自然而然的事,它本身不構成問題。人類的意識卻不願面對這種情形,不願承受處理消極情感而帶來的痛苦,因此寧可視而不見,甚至加以摒棄和排斥,由此才導致了心理疾病的產生。
雖然我們常常置之不理,但潛意識仍時刻渴望與我們對話,我們的言行足以暴露一切。我指的是我們經常說錯話,也就是弗洛伊德所說的「語誤」。我們在個人行為上出現的可笑的「錯誤」。也會揭示出潛意識與我們溝通的渴望。
在《日常心理疾病》一書中,弗洛伊德把這一情形看成是潛意識的表現。他在書中使用「精神病理學」的字眼,再次證明他否定了潛意識的積極意義。弗洛伊德把潛意識視為魔鬼,認為是潛意識讓我們身處困境。他從不認為潛意識就像是善良的仙女,努力地想讓我們變得誠實。
事實上,病人不小心說漏嘴,對於治療通常是有幫助的。病人往往掩飾真相,拒絕承認弱點和不足,病人的潛意識卻能挺身而出,站到治療者一邊。它追求的是坦誠、真實、開放,盡可能忠實地交待病人的歷史和過去。
不妨再舉幾個例子。我接觸過一個特殊的女性患者,她是個典型的完美主義者。她有時也會因遇到問題而感到生氣,但她卻不肯承認這一點。也不肯把憤怒表達出來。我們約定時間見面,她卻一而再、再而三地遲到,雖然可能只是遲到幾分鐘。我告訴她,這可能是她對我本人感到不滿。或是對我的治療方式感到不滿。或是對兩者都有意見。所以才故意姍姍來遲。我想以此暗示她真正的心理狀態。起初她堅決否認,說她之所以遲到,是因為出了小小的意外,她對我本人以及我們的合作都很滿意。
次日下午,她給我開了一張支票,作為支付給我的治療費用。我注意到,這張支票上並沒有她的簽字。下一次見面時,我對她說起這件事,說她沒有認真寫好支票,是因為她在生我的氣。她說:「這實在是可笑啊!我活了這麼久,可從沒忘記在支票上簽名。」
我把支票拿給她過目。說實話,她總是表現得很有節制力。這一次顯然受了刺激,忍不住抽泣起來。她說:「我到底是出了什麼問題?我簡直快崩潰了,覺得像是變了一個人。」我坦率地告訴她,她有輕微的神經分裂症症狀。很快,她第一次痛苦地承認,她的確對我懷有怨恨。她因為某種原因一直在生我的氣。就這樣,對她的治療過程取得了新的進展。
還有一個病人,他認為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在家中發脾氣。他不能對家中任何人發火。甚至不可以流露出惱怒的跡象。當時,他的姐姐從外地來看望他,他就順便對我提起她的姐姐,稱讚她「是個討人喜歡的人」。
後來他又提到一件事:他當晚要在家裡開個派對,準備邀請鄰居夫婦參加,還包括他「妻子的姐姐」。,我提醒他,他剛才把他的親姐姐說成了「妻子的姐姐」。他似乎滿不在乎地說:「你跟我說起過弗洛伊德式的『語誤』。你大概認為。這就是一次說漏嘴吧?」我告訴他:「你說得對。在潛意識中,你希望參加派對的那個『姐姐』並不是你的親姐姐,而是你妻子的姐姐。我想,你不僅不喜歡你的親姐姐,甚至可能恨得要命。」
他終於承認說:「其實我倒不是多麼恨她,可她的話太多了。今晚肯定又是她的一言堂,,大家都得耐著性子聽她嘮叨。有時候,她讓我尷尬得無地自容。」就這樣,我對他的治療,由此有了小小的突破。
人們不經意間說出某些奇怪的話,做出異於平常的舉動,原因各種各樣,但未必是因為當事者飽受壓抑。並通過特殊的方式加以宣洩。我們內心被壓抑的感受,隨時都可能流露出來,其中既包括壞的感受,也包括好的感受。它們是客觀而真實的,儘管我們可能不想公之於眾。
我清楚地記得,我曾為一個病人的處境而動容。病人的母親態度冷漠,對她的管教過分嚴格,很少表達關心和體貼,不過病人給我的印象,卻是為人成熟,性格爽朗而自信。她找我看病時,這樣解釋:「現在我心情有點兒亂,又恰好有時間,所以我想,接受心理治療,可能對我的成長有好處。」
我問起她感到心煩意亂的原因,她說她剛從大學休學,因為她懷孕有五個月了。她不打算結婚。只是隱約地想到,她應該把孩子生下來並送人撫養。然後再去歐洲繼續學業。我問她是否把懷孕的事告訴了孩子的父親。
她說:「是的,我給他寫了一封短信。我想讓他知道,是因為這個孩子,才有了我們的交往。」其實她真正的意思是:因為她和耶個男人的交往,才「有了這個孩子。她不經意的言語,顯示出她在本質上,是個渴望被人關心、體貼的年輕女孩。儘管她戴著貌似成熟的少婦的面具,其實她的內心深處,並不是表面看來那樣獨立。
她渴求母愛,乃至於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母親。我沒有指出這一點,因為她當時沒百充分的心理準備。去面對真實的想法和心情,去面對她對於親情和愛情的過分依賴。不過,她的這次弗洛伊德式的「語誤」,對她的治療卻大有幫助,因為我覺察到她心懷恐懼,她需要長期的關心、呵護和照料。
以上三個病人,起初都試圖隱瞞什麼,但最終都洩漏了秘密。他們真正想隱瞞的對象不是我,而是他們自己。第一個病人不惜代價,把目己打扮成完美主義者;第二個病人以為自己對家人沒有任何不滿;最後一個病人也堅信,她自己足以應付困難,不需要依賴任何人。
為在複雜的社會上獲得生存。找到自己的位置,我們人人都戴上了面具。因此,意識塑造的自我,與潛意識塑造的自我,有時相差甚遠。不過。意識思維的能力終歸有限,它常常將真實的自我暴露出來。不管如何掩飾,潛意識都會看清真相。
所謂心智的成熟,意味著要聆聽心靈,讓意識的自我接近真實。為實現這一任務,我們通常要付出一生的努力。需要指出的是,經由集中的心理治療,以及某些特殊的輔助心理治療手段,就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這一任務的絕大部分。彼時彼刻,病人可能感覺「重獲新生」。意識的自我顯著變化,讓他們備感振奮,有的病人甚全激動無比地說:「我不再是過去的我了!我變成了嶄新的、與過去完全不樣的我!」
如果我們瞭解自我觀念、自我意識或者意識性思維,談到潛意識,我們就會毫不猶豫地認為,在我們身體當中,存在著比意識思維更「聰明」的部分,我們把它稱為「潛意識的智慧」。
我和妻子第一次到新加坡度假,是在傍晚以後才到達的。我們離開旅館外出散步。不久就走到一片面積龐大的空曠地帶。我們在黑暗當中,勉強能辨認出兩三個街區以外的一個高大建築物模糊的輪廓。「我很想知道那個建築是什麼。」我的妻子說。我立刻語氣隨意,而又帶著絕對肯定的語氣回答:「哦,那是新加坡板球俱樂部。」
這句話完全是自發地從我嘴裡冒出來的,我立刻就感到後晦了,因為我沒有任何依據。我以前從未到過新加坡,也從未見過任何一家板球俱樂部—包括在白天時,更不要說是在夜裡了。可是,讓我無比驚奇的是,當我們繼續朝前走。並且到達建築物另一側時。我們看到了它的正門。人口上方有一個銅匾,上面寫著:新加坡板球俱樂部。
我是如何知道我本不知道的事情的?在所有可能的解釋當中,一種是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也就是即便沒有親身經歷而獲得智慧,我們也可以繼承祖先經歷並獲得的智慧。儘管對於科學思維而言,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乃至是匪夷所思的認識。
奇怪的是。我們總是能夠「辨認」出這種智慧的存在。每當我們閱讀一本書,碰到一種我們喜歡的想法或理論時,書中內容就會立刻引起我們模糊的回憶。或者使我們感覺極其熟悉。這時候,我們就會「辨認」出智慧的正確性,哪怕我們以前在潛意識中,從未思考過相關的理論,或者產生過相關的想法。
辨認這個詞,意味著「再次認出」某種概念。似乎我們從前就知道這事實,只是忘記了而已,然後我們則像遇見老朋友樣認出了它。所以乎所有的知識、所有的智慧,都儲存在我們的思維裡。我們學習某種新東西,實際上只是發現了一直存在於腦海中的某種事物。
這個觀念,也許通過「educatloll」(教育)這個詞,就可以反映出來。「education」來自於拉丁語「educare」,字面意思足「帶出來」並且「帶領到」。因此我們「教育」別人的時候,如果認真地加以對待,就不會把某種新的東西強塞入他們的思維。事實上。我們是把這種東西從其思維中引導出來,讓它從潛意識進入意識。因為對方早已是這些知識的佔有者。
那麼,這種比我們自己更為聰明的部分,其來源是什麼呢?我們還不得而知。榮格的「集體無意識」理論暗示出:我們的智慧來自於繼承。最近的科學實驗。把基因物質同記憶現象結合起來進行研究,結論證明:我們的基因很可能繼承了知識,並在細胞裡以核酸遺傳密碼的形式儲存。信息以化學的形式儲存,這一觀點使人們意識到,人類思維所獲取的信息很可能儲存在幾立方英吋的大腦物質裡。換言之,這種極為複雜的模式,能夠使人類經驗的知識儲存在小小的空間裡。並且遺傳給下代。
當然,有很多令人困惑的問題,至今仍舊沒有解決。當我們思考這種模式的技術層面時—包括它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如何實現同步性等等,在人類的思維現象面前,我們仍一如既往地感到無比敬畏。思考這些聞題,相當於思考宇宙的控制模式,也許上帝正是利用這種模式,去控制他的軍隊,控制他的天使、大天使、小天使、六翼天使,讓它們幫助他執行統治宇宙的命令吧。我們有時候想當然地認為。世界上沒有任何奇蹟。我想,這種自以為是的態度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奇蹟。好運的奇蹟
人類大腦的運轉相當複雜。通過某些細節或特殊跡象,我們可以清楚地發現,人的潛意識始終在發生作用。人類的某些想法和言行,是來自潛意識的某種啟示。我們可以想到,所謂「心靈感應」極可能和潛意識有關。不過我們無法將心靈感應過程精確地描述出來。
蒙太古·烏曼和斯坦利·克剩普納兩位著名的心理學醫生。進行過系列精心設計的實驗。他們成功地使清醒者把頭腦中的意象,接連傳送給多個房間之外的熟睡者,使該意象出現在熟睡者的睡夢中。實際上,這種意象的傳送,不僅出現在實黔室中,兩個彼此相識的人,也經常會做意象相同或類似的夢。
我們甚至可以通過科學的方法,證明這種現象的存在。有一天晚上。我曾經做過一個夢。在夢裡接連看到了七個意象。後來,幾天前在我家過夜的一個朋友告訴我,那天晚上,他也做了和我相同的夢:他夢見了同樣的七個意象,出現的順序也完全相同。我們無法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我和朋友過去的經歷毫不相同,我們卻居然在同一天晚上,「創造」了幾乎相同的夢境,這真是匪夷所思、卻又值得深思的重要事件。
我們一生要接觸無數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從數以百萬計的意象中,我們的心靈可以任意選擇,然後把它們組合成一個夢,而我和我的朋友選中的。竟是相同的七個意象。通常說來,這種概率近乎為零,所以,面對這種不可恩議的現象,我們確信,它絕對不是意外的巧合。
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無法用已知的自然定律解釋,它們卻以驚人的頻率出現,這種情形我們稱之為「同步原理」。我和我的朋友部不知道,我們為什麼會做相似的夢。我們只是知道,我們做夢的時間很接近。在這種離奇的現象之中,叫間可能是重要的乃至是決定性的因素。
我們常常聽說,在某次嚴重的車禍中。總是有某個幸運的傢伙,神奇地從撞得稀巴爛的汽車中逃生,而且安然無恙。若說汽車可以借助「直覺」,故意將自己撞成某種形狀,以便保護某個乘客,或者說乘客會憑借直覺,將身體蜷縮成某種姿態,以便適應變形的車輛,這聽上去顯然過於荒謬。
根據已知的自然定律。我們無法解釋這樣的事實:為什麼車輛會通過某種變形,使乘客得以活命(事件A),以及為什麼乘客身體的位置和形狀,能夠使車輛變成某種特殊形狀(事件B)。二者之間沒有因果關係,A和B卻不可思議地同步進行,它們在相同時間發生,使乘客得以逃命。
同步原理無法解釋事件的原因和過程,只能說明類似事件同時發生的概率,要高於單純憑借或然率預測的結果。同步原理也無法對奇蹟本身做出解釋,只能讓我們確信所謂「奇蹟」也許只是極平凡的事件,只不過它們與特殊的時機巧妙配合,到了天衣無縫的程度。
兩個人做相似的、同步的夢,這種偶然事件在統計計學上,也幾乎是不可能出現的,除非它是心靈感應或是超自然現象。偶然事件本身的意義就很模糊,大多數心靈感應、超自然現象,其意義或許同樣是模糊不清的。儘管如此,某些心靈感應現象的大量出現,卻有可能給我們帶來好運。換句話說,在某種程度上,它們可能給當事者提供意外的幫助。
一個受人尊重、思想成熟,而且有著懷疑精神的科學家,曾這樣描述他的親身經歷,並與我起進行分析:「上一次參加完學術會議,我見那大天氣很好,就決定沿著湖邊的道路開車回家。你知道,沿湖的道路旁邊,有許多沒有出口的拐角。快要接近第十個拐角時,我突然想到,一輛汽車可能從角落裡衝出來,衝向我所在道路的一側。我沒有過多考慮,馬上用力踩剎車,讓汽車徹底停下來就在這時,一輛汽車果真從拐角處猛衝過來,車輪越過了那條黃色標線六英尺的距離。儘管我的汽車原地不動,還是差點兒被撞上。如果我不是果斷停車,那麼毫無疑問,我們就會存拐角處撞到一起。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使我決定馬上停車。在其他十多個拐角處,我可以在任何一個拐角停下來,但是我卻沒有。以前我在那條路上多次駕車,儘管也想到這條路是危險的,但以前從末停過車。這也使我很想知道,是否真的存在超感知覺或者別的什麼,總之。我沒有任何理想的解釋。」
統計學上無法解釋的某些巧合。或許都可看作是同步原理的典型事例。某些奇特的超自然現象,也是同步原理的「傑作」。它們對我們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同步原理讓我們相信,世界上不單單有無法想像的意外事件,也有無法想像的「非意外」事件。我們對同步原埋的科學研究,還存在某些漏洞和不足,但還是有必要進行深入研究。
我個人認為,同步原理—這種在統計學意義上,完全不可能出現的情形—帶給我們好處的幾率,遠比造成破壞的幾率大。我所說的「好處」不僅是救人一命,也自括促進心智的成熟,改善生活的質量。心理學家榮格在《論同步現象》一文中提到過「聖甲蟲之夢」。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我舉的這個例子和一個年輕的女病人有關。不管我怎樣努力,似乎都難以觸及她的心靈本質,問題在於,她似乎無所不知。良好的教育背景,成為她自我掩飾的絕佳武器。不管什麼事,她都會有理有據地分析。
她的「笛卡爾式」的邏輯過於精密,「幾何式」的現實觀無懈可擊,讓我的一切努力都變得徒勞。我試圖在她那邏輯主義的面具裡。摻入一些溫情的人性成分,但無任何結果。最後,我只得寄希望於發生某件意外的、不合常理的事情,以便打破她自我封閉的知性藩籬。
我果然等到了這樣的機套。有一天,我和她面對面坐著。我的背後是一扇窗戶。我專心聆聽她滔滔不絕地解釋她生活中的種種事件。她說前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人送給她一個黃金做的聖甲蟲—這是一件名貴的珠寶。她的話還沒有說完,從我背後的窗戶那裡,突然傳來叩擊玻璃的聲音。我回頭一看。原來是小蟲子,它居然想從陽光明媚的室外。爬進光線暗淡的房間裡。這真是一種不尋常的現象!
我立刻打開窗戶。在小蟲飛進來時。一把把它抓在手裡。仔細一看。原來是一隻金龜子,長得和聖甲蟲頗為相似,金綠色的外殼。就像是黃金打造的。我把它拿給病人看,說:「瞧,這就是你說的聖甲蟲。」這次意外事件。對她的衝擊是難以想像的。她知性主義的保護傘一下子就被擊潰了,她的抗拒性心理剎那間就倒塌了此後對她的治療。就變得越采越順利了。
以上談到的是一些有益的超自然事件,它們都屬於「serendipity」(不期而遇的收穫或好運)。根據《韋氏大辭典》的解釋,「serendipty」的英文原意是:「意外發現有價值的或令人喜愛的事物的大賦和才能。」這個定義最值得關注的地方。就是它把「好運」看作是一種天賦和才能。
從這個意義上說。有些人有才能,而有些人則欠缺才能;有些人是幸運的,有些人卻不走運。我想強調的是,意外遇到有價值或令人喜愛的事物,正是向世人展示「神奇的力量」。神奇的力量人人有份。只不過有的人能夠把握。有的人卻讓機會溜走。如何果斷打開窗戶,把蟲子放進來,並且一把抓住,然後拿給病人呢?
事實上。有的人情得把握機會,有的人卻抗拒神奇的力量,坐視機會消失。有的人不知道神奇力量的存在,也從不知曉某些好運的價值,因此從未「意外」發現過令人驚喜的事物。換句話說,人人都有機會不期而遇,但有的人卻在神奇力量降臨時不懂得把握。我們對類似的好運不以為然,以為不值得小題大做,結果聽憑機遇從身邊溜走。
五個月以前。我曾在一個小城市裡約見不同的客戶。為了打發兩次約見之間的時間,我給住在那裡的一個同事打了電活,問他是否可以讓我在他家裡寫作,繼續完成本書第一章的內容。我在他家裡見到了他的妻子—個性格內向而冷淡的女人。她一向對我愛搭不理。有時甚至懷有敵意。我們尷尬地交談了大約五分鐘。在我們短暫的交談中,她說起我正在寫的書並問我寫的是哪方面的內容。我告訴她這本書是關於心智成熟的,除此以外。我沒有說得更多。
交談過後,我坐到書房寫作。在大約一個半小時時間裡,我陷入了困境。我寫的關於責任感這個主題,完全無法讓我滿意。顯然,必須深入而詳盡地敘述,才能夠使論述的觀點更有意義,不過我感覺到,我做的大篇幅的淪述可能會影響整個內容的流暢性。但從另一方面說,我不想刪去全部內容。因為某些觀點的論述是必要的。我猶豫不決,苦苦思考了一個多小時,不知道該怎麼進行下去,心情也越來越沮喪。無法解決當下的問題,讓我感到很無助。
就在這時,同事的妻子悄悄地走進了書房,顯得靦腆而猶豫,不過表情畢恭畢敬,態度也相當溫和而且友善,完全不像以前見過的情形。「斯科特,希望我沒有打擾您,」她說,「要是打擾您了,您就告訴我。」
我對她說她沒有打擾我,我只不過遇到了難題。眼下不知如何進行。她手裡捧著一本薄薄的書。「我碰巧看到了這本書,」她說,「不知為什麼,我想它可能對你有用。真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有些惱火,好像受到了某種強迫。換在平時。我或許就會告訴她,我的書本來就多得不得了,我的時間也有限,沒空去閱讀它。但是,她罕見的謙遜,讓我做出了不同的反應。我告訴她,我感激她的好意。我會盡可能讀一讀。
我把那本書帶回了家。我不知道什麼叫「盡可能」,不過那天晚上,似乎某種東西在提醒我什麼,促使我把其他的書扔到一邊,開始閱讀她交給我的書。這本書篇幅不長,書名是《人們怎樣實現變化》,作者是艾倫·威利斯。書中大部分內容都在講述責任感,其中有一章還深入討論了我白天所寫的那些我並不滿意的內容。第二天早晨,我把部分內容壓縮成短小而精練的段落,就這樣,我的問題解決了。
這並不是一件多麼神奇的事,我也沒必要對它大張旗鼓地宣揚,我甚至可以把這件事完全忽略,因為即使沒有這件事。我照樣可以把本書寫完。但不管怎麼說,我畢竟得到了神奇力量的眷顧。這個事件本身既是不尋常的,也是尋常的。說它不尋常。是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它絕不可能發生;說它尋常,是這種對我們有所幫助的事件,時時刻刻都發生在我們的身上,它們悄悄地來到我們跟前,敲打著我們意識的房門—就像那只聖甲蟲輕輕撞擊著窗戶玻璃。
自從同事的妻子借給我那本書以後。類似的事情在幾個月裡發生過好多次。它們發生在我的身上,有時候我能夠辨認出來,而有時候我雖能夠利用它們,卻沒有意識到它們神奇的本質。當然我也無法知道,有多少次。我白白錯過了這樣的機遇。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作者:斯科特.派克
翻譯:張定綺
來源:http://blog.sina.com.cn/chuangyeziliao
線上閱讀: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822.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