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拙火個人醒覺的紀錄中多著墨於情緒、不平常的思路和異象,卻很少提到生理現象、症狀或真正的感官覺受。同樣地,大部分的冥想經驗也都以主觀感受到的能量狀態為準而加以描述。

 

這些紀錄絕大部分只是反覆述說標準的期望和公式化的暗喻。容格認為對傳統模式的依賴,根源於師徒制所產生的教條主義。老師透過文字或直接灌頂,將原本學生要自己去發現的秘教知識和異象傳達出來。換句話說,老師提供了詮釋的架構,讓學生從事心靈旅程時有所依循。

 

因為在傳統修行教派中,知性分析不被看重,門徒把老師的觀念架構當成自己的,也沒去注意自己的實際經驗和架構是否吻合。甚至心智較獨立的學生質疑傳承的解釋架構時,也少有願意做激烈革新的。通常需要釋迦牟尼佛或耶穌這樣的超級大師和圓滿人格才能勇於打破傳統。

 

對傳統解釋的依賴,可以從拙火的古老紀錄中發現,如瑜伽的梵文經典,特別是哈達瑜伽。這種趨勢在東方著作中是很明顯的,連西方對心理心靈過程的描述也不例外。到目前為止,在「超越性」或神秘經驗的範疇中,我們無法去區分心靈和身體的不同層次。還沒有共同接受的現象學理,可以使我們分析性地全盤了解這些狀態。

 

舉例來說,威廉•詹姆士在偉大的德國神秘主義者蘇索身上,就看到一位受苦的苦修者無法將他的痛楚轉化為宗教性狂喜。他寫道:

 

「他的案例肯定是和疾病相關的,他沒有嘗到一些苦修者所感到的緩和,將痛楚轉化為怪異的、快活的轉變能力。」

 

容格和他的同事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蘇索經歷了拙火過程,這些相反的看法,反映了詹姆士和容格在研究蘇索時的不同興趣。詹姆士對於宗教性和神秘主義式生活中的病理方面較為注意,而容格卻較關心個人和拙火的關係。

 

詹姆士和容格服膺客觀的科學理想,然而在處理宗教經驗這主題時,兩人卻主要是以比較分析,而非以確實的個人實驗或系統性測試合適的自願者的方式。當然,比較分析和實驗各有其價值。然而只有實驗—不管是自我實驗或實驗性地研究別人—才能顯明我們對心理心靈過程的偏見和預設立場。

 

這樣「客觀」的取向,可以去除心理心靈狀態和身體無關的普遍預設看法。這種偏見源於二元論的古老傳統,它將身體和心智或身體和心靈看作是分離的。現代心理學和醫學已經發現笛卡爾主義這舊科學典範的不足。這些學科數十年來否定意識的重要性,甚至其存在性,現在正重新考慮意識才是生命的最根本。簡而言之,他們得到一個結論:身體和心智是一個如太極般的整體,或是一個更大的真實層面的兩極。

 

這種轉變在馬斯洛的人本心理學中最容易看出來。在他一篇劃時代的論文,他指出,正統的客觀觀念只勉強適用於無生命的物體或者是低等生物。在涉及動物王國和人類時,冷靜觀察者要保持超然狀態,在馬斯洛看來是不太可能的。透過嚴密的自我檢查,是可以去除一些預設的偏見;馬斯洛還是認為最好的方式是調整愛的能力,以至於能「客觀地」了解和認識其它生命,他寫道:

 

「當我們能達到不侵犯、不要求、不冀求、不改進的地步,我們才能達到一種不同流俗的客觀性。」

 

在50年代,科學家開始在實驗室研究意識的「轉變狀態」。第一批的實驗包括瑜伽士和禪修者的腦波電圖研究。後來,在60年代和70年代,許多同樣的研究也以超覺靜坐者為對象,其它的測試也被設計出來,以探尋難以捉摸的心理心靈過程中生理性的關連,包括心跳和皮膚抗阻的測量。

 

研究者鼓勵更開放和直接的個人經驗紀錄,特別是身體方面的改變。在這樣的研究過程中,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心理心靈轉化過程中某範圍的現象是普遍性、恒常出現的,超越了個人和文化差異。這和傳統的看法相去不遠。然而開始更仔細地區分個別差異和可預期的模式是可能的。今天拙火經驗不足,限於密教傳承中老師主導門徒的進展,所以這種區分也就更加重要了。

 

拙火經驗的普同現象,更是點出這種經驗並非幻相,而是真實。

 

拙火所描述的特徵與症狀,如情緒和思考的改變,以及經歷到影像和聽到聲音,大部分取決於個人因素和外在環境。但是身體的覺受如癢、心律加速、刺痛、強烈的熱和冷,看到內在的光,和聽到原音(如"Om"),以及痙攣和扭曲,是這過程中典型的特征,至少是必經的階段。這種普遍性引導我去假設,所有心理心靈的訓練都引發了相同的基本過程,這過程有一定的生理基礎。

 

然而,我們不能低估心理身體轉化的情緒層次,因為在轉化過程,這是個別經驗自身意義的泉源。伴隨著思考過程的轉變,情緒上的改變經常被誤認為心理疾病。但是正如我已解釋過的,把拙火經驗詮釋為精神異常是毫無道理的。雖然這經驗包括一些病理的徵兆,但這些必須從個人整體生命和拙火經驗的意義來了解。

 

心理心靈過程的主觀層面很不一樣,經驗到的現象橫跨了很大的領域—從無助的混亂和沮喪,到超越自我的狂喜和幸福的清明感。這些情緒狀態的強烈特質,往往掩蓋了生理上的細節,所以拙火過程的經驗者,易於忽略他生理狀況產生的微細變化。但因為轉化過程的智性和情緒方面有很高的差異性,身體方面是較易於做系統研究的。基於以上陳述的理由,我將在拙火升起的生理特質上著墨,以班托夫所發展模式的術語來理解它們。

 

拙火經驗 (方智出版社)

作者:Lee Sannella

譯者:梅心

轉載:http://hi.baidu.com/theartoflove/blog/category/%D7%BE%BB%F0%BE%AD%D1%E9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