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每一個心靈傳統有其轉化過程的模式。這些模式大致上強調經驗的主觀性,而視客觀的症狀為意外或完全忽略它們。因此心理心靈轉化的傳統描述,對新弟子而言是合適的,卻無法作客觀的比較,和對過程有全盤的評估。大部分的模式和生理的關連性較少。

 

然而有些重要的例外,特別是拙火經驗的密宗瑜伽模式。根據這印度傳統,拙火是一種「能源」或「力量」,在人類的身體中潛伏著。它的位置是在脊椎的根部。當這能量發動時,它「覺醒」了,它沿著人體的中軸往上衝,或沿著脊柱到頭頂。有些甚至認為它會超過頭部。到達那裡時,拙火據說會引動意識的神秘狀態,一種無法描述的幸福,以及所有二元的分別都停止。

 

根據密宗瑜伽形上學,在人體內的拙火是在宇宙之先,而且是彌漫全宇宙的超越性能源的一部分。拙火就是宇宙的大能。只有當拙火完全自身體底部上升或超過頭頂的最佳位置覺醒才發生。密宗瑜伽視整個過程為最終真實的兩種基本層面的互動。一種是「能」(Power),或「夏克提」(Shakti)另一種是希瓦上帝(God Shiva)。希瓦的梵文字義是寧靜。在密宗瑜伽中它代表最終真實的靜態或靜極(陽極)而「夏克提」這字指的是動極(陰極)。「希瓦」代表純潔、超越主客觀的大意識,「夏克提」則代表創造世界的意識能源。

 

在超越層次,兩者永遠無法分開。「希瓦」和「夏克提」永遠在狂喜相擁中。但在平常人類意識層次中,它們似乎是分離的。因此普通的個人只能嘗到超越性能源的一點點滋味,正如他只以個人覺醒形式來經驗超越性大意識的一個片斷。

 

伍德洛各夫男爵,別名阿華龍是研究密宗瑜伽的先驅者,提出了以下的解釋:

 

「不管感受到的、知道的、希望和憧憬的,事實上這個受限的自我的所有不同經驗,出現、消失,升起和降落,都像無窮盡的意識大海中的波浪…。人的靈魂存在在任何時刻,都不單單是他在那時刻所有的經驗模式的累積。基於實用性的理由,他通常忽略許多經驗模式;他通常偏愛某些經驗,而視它們為那時刻他所有的一切。但他不僅僅忽略了許多經驗模式,他更常忽略的是意識的平靜背景或周圍,所有的顯現都發生在此。雖然這些一直呈現在那里。這是人類不動、平靜的層面-「希瓦」層面。相對於它的是那壓迫性的、動態的、移動改變的層面-「夏克提」層面。」

 

他進一步解釋:

 

「能源是意識中如世界秩序一般壓迫、改變的層面。這種改變通常被稱為行動或運動。能源被視為那移動、行動、動態的意識層面。假如能源本質的意識被掩蓋了,無法辨別出來,能源就是如世界一般不停地改變的創造性衝動—沒有休息、持續,沒有恒久性,但根本上,它是意識的能源,不僅「希瓦」是「夏克提」的先決條件; 「夏克提」就是「希瓦」。」

 

伍德洛夫觀察到「夏克提」的教義是深奧的,當西方人的心智掌握其奧義時,很可能對它著迷。他說得沒錯,因為最近我們在「新物理」的著作中,發現「希瓦,夏克提」的隱喻。量子物理的革命性發現,使得西方科學家開始重視東方的宇宙觀:視真實為在一單一連續的背景中兩極互動的過程。這種真實似乎不是物質,而是超物質的,或如一些前衛物理學家爭論的,是超物質和超意識的。

 

如同所有古老的教義,密宗瑜伽視個人為大宇宙忠實的反映。普遍能源座落於人類身體中相當於肛門範圍。這是沿著身體軸線散布的七個主要中心或能源位置的第一個。這些中心或「脈輪」—通常被描繪成和每個中心不同能量形式相對應的不同數目花瓣的蓮花。這些中心點現在是,過去也是能源的器官或四肢。它們是局限住的生物能量漩渦。

 

在肛門的中心有一個技術性的名字「根底中心」(muladhara-cakra,它在傳統上被視為和土元素、嗅覺、腳,和在身體內生命能量的散布有關。(譯按:海底輪)

 

上升一些即是第二個中心,所謂的savadhishthana-cakra,座落於生殖器範圍。這名字一如許多秘教梵文詞語很難翻譯。它大概的意義是「自立中心」,意指生殖器是人類身體最明顯的特徵。這能源的焦點被認為和傳統水元素、味覺、手和性相關。(譯按:生殖輪)

 

第三個中心稱為manipura-cakra或「珠寶質量的中心」(center of the gem city),位於肚臍附近。在某些傳統中,肚臍被視為是沈睡的拙火另一個停留的地方。這中心一般被認為和傳統火元素、消化、肛門以及視覺相關。(譯按:臍輪)

 

第四個中心在心窩,通常被稱為「心蓮」和anahata-cakra。安那哈塔(anahata)這字義是鬆開,也是外在聲音Om的秘教名字。這聲音並非經平常機制而得,乃是有經驗的瑜伽士借著集中注意力在心蓮上而看到的。這中心是和傳統水元素、觸覺、感覺、生殖器官,和生命力的刺激有關(譯按:心輪)

 

第五個中心位於喉部,被稱為vishuddki-cakra或「純凈的中心」。據說和傳統乙太元素、聽覺、口和皮膚有關。(譯按:喉輪)

 

第六個中心,被描繪成位於兩眉中心的兩瓣蓮花,是ajna-cakra或「命令中心」。它也是第三眼。通常被視為和心智相關。在這中心據說老師可以和門徒心電感應。(譯按:眉間輪)

 

第七個是sahasrara-cakra。是由sahasra(一千)和ara(輪輻)所組成。位於頭頂這中心的千個輪輻或能量通路,代表當拙火從最低中心到達頭頂時,產生的豐沛光明和幸福感的經驗。在梵文經典中,這中心被形容為有光輝的、比滿月還白、分泌豐沛和穩定的甘露之泉。(譯按:頂輪)

 

果畢•克里希那證實:「每當我把心智之眼轉向自己時,我總是看見在我頭內和外面有一股光明恒常的震動著,好像一股異常微細和光輝的物質,自脊柱不斷湧上來,在頭顱部分散布開來,以無法形容的燦爛光輝充滿和環繞它。」

 

光亮,如我們所明白,是拙火覺醒的重要層面之一。這是心理心靈的普遍經驗之一,所有宗教傳統的神秘主義者也報告過這樣的覺受。

 

密宗瑜伽模式的拙火過程的另一重點是,升起的拙火可以經過三條主要管道或通道的概念。這些即是所謂的那底斯(nadis)。一條據經驗是連結所有七個主要中心的直立通道。另兩條以螺旋方式環繞著它。中間管道稱為蘇蘇那那弟(sushumnanadi 中脈)。左邊通道稱為伊達那弟(ida-nadi 左脈),右邊稱為平甘拉那弟(pingala-nadi 右脈)。兩條螺旋通道在不同中心交錯,直到在第六中心(ajna-cakra1 眉心位置)相融合。

 

根據傳統的解釋,右邊的通道有增溫的功用,左邊的信道有冷卻身體的效用。

 

在生理層次上,它們分別和交感神經,以及副交感神經相類似。我在經過考慮之後,才用相類似字眼,因為一些瑜伽權威人士堅持,信道不可視同為神經系統。它們是微妙的,只有在冥想狀態才能體驗、明了它們。

 

密教和哈達瑜伽的經典十分強調為了避免不愉快,甚至危險的副作用,醒覺的拙火得被引入中脈。當拙火沿中脈上升時,不同的中心會開始活動起來,根據某些專家說法,只有在這種情況,中心才開始活動。當醒覺的拙火經過每個中心(脈輪)時,短暫地激發能量,然後吸收中心的能量繼續前進。當拙火到達頂輪時,全身其它部分的生物能全被耗盡。四肢的末端變冷,像死屍一般。

 

和生理現象形成強烈對比的是,隨著拙火進入頂輪時,強烈覺受到幸福、光明,和異乎尋常的清澈明白。這不是羊癲瘋,而是狂喜或三摩地(nirvikalpa-samadhi)的經驗。

 

一開始,拙火力量完全上升只能停留一會兒,數秒到數分鐘。之後,拙火移回較低的中心。盡可能重複這種高峰經驗,直到拙火恒久地停駐在頂輪,是密宗瑜伽的目標。瑜伽士通常被指導要有意識地引導下沈的拙火,使它不要停留在低於心輪的中心。在下三個中心的拙火活動,通常被認為是十分危險的,包括自我膨脹和活躍的性欲。

 

拙火上升的背後意義,在於心理心靈轉換的過程中也包括了身體。這使得最終的狂喜成就更為圓滿。身體在密宗瑜伽中,並不被視為是靈性躍升的阻礙。它被視為聖靈的殿堂。人們該還記得愛因斯坦的論調:那些想要保存靈魂的人,也必須照顧靈魂所依附的身體。這和以下的偉大密宗的教義相吻合:無限的真實(nirvana)和有限的存在(samsara)終究是一樣的。在瑜伽的狂喜中,有限的自我意識被超越後,就能發現這種相同性。
 

 

拙火經驗 (方智出版社)

作者:Lee Sannella

譯者:梅心

轉載:http://hi.baidu.com/theartoflove/blog/category/%D7%BE%BB%F0%BE%AD%D1%E9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Peace 的頭像
    LoveNPeace

    LoveNPeace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