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如果我們是一體的,為什麼我們還會被某些人所吸引,對他們有一種被稱為“個人的愛”的感情?

 

埃克哈特:真正的愛是超越一切的。如果你無法發現在你之內的無形,你就沒有那真正超越一切的愛。如果你無法發現在你之內的無形,你也就無法發現在他人之內的無形。在本質上認出他人即你自己–而不是外在形式–就是真正的愛。

 

只要那個受限的頭腦還在運作,而你完全與之認同,就沒有真正的愛。也許會有些替代品存在,那些被稱作是“愛”​​的東西,但它們不是真正的愛。

 

舉個例子,“墜入情網”…可能我們大多數人都經歷過。也許這一刻一個人或者兩個人一起“在愛之中”,而那些墜入過情網的人也經歷過“離開情網”。

 

我們要記得去了解真正的愛與那所謂的愛的各種外在形式之間的區別。在相對的層面,我們作為形式存在,而在絕對的層面,我們是無形的意識。人類(human being)包含兩個層面:人(human)和存在(being)。人(human)是外在形式,而存在(being)是那個無形的、永恆的意識本身。

 

有時,一個人會親近其他人。原因可能有很多。一個人從那個被稱為你的母親的形體之中誕生,這樣這個形體就與那個形體有了一種親密感。你對你的母親有一種愛,它也許被稱為“個人的”。這種對他人有親密感的另一種表現是男女之間的。

 

你可能會對另一個身體感到性的吸引,有時它也被稱為“愛”。特別是當性行為被長久遏制的時候,它很可能發展成為偏執的愛…非常強烈,所以,在一些文化中,如果結婚前你不可以有性行為,墜入愛河也許會是很大的一件事,甚至可能導致自殺。

 

人們很自然地會感到被異性吸引,男性/女性正是形式的不完整。外在形式最主要的不完整就體現在你要么是個男人,要么是個女人。那個合一變成了男性/女性的二元分化。

 

那個朝向另一個人的驅動力是一種試圖通過相反的一極來找到整體、完整、滿足感的嘗試,是想要找到那個合一的嘗試。對合一的渴望成為這個互相吸引的基礎。這與外在形式相關,因為在形式的層面你不是一個整體–你是整體的一半。簡單來說,人類整體的一半是男人,一半是女人。

 

你對別人具有吸引力,也許是因為他想在自身尋找可以與你內在某種特質共鳴的相同的特質。或者,如果不是共鳴,也許是那個令你感到被吸引的相反的特質。如果你是一個非常平靜的人,也許你會被一個充滿戲劇性的人所吸引或者反之。再一次同樣地,你是在渴望某種完整。

 

你對另一個人升起一種親近感,這可以被稱為“個人的愛”。如果個人的愛僅限於此,那麼那個超越一切的無形的層面就被忽略了–而真愛恰恰是在這無形的層面升起的。這無形的層面是不是個人的愛的一部分呢,還是說這個屬於個人的層面就已經是全部了呢?對這個問題的回答決定了這所謂的“愛”是否最終將變成痛苦和挫折,亦或是得到深化。

 

也許兩個人之間最初的吸引力是關於性的。如果他們開始一起生活,性的吸引力無法一直持續,它無法令你從這段關係中得到持久的滿足。到了某個點,性的或是情感的吸引力需要被深化,那個超越一切的層面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加入進來,從而能夠令深化發生。

 

然後,真愛就經由個人的愛而閃耀出來。重要的是,真愛,是自你真正所是的那個永恆的、超越形式的層面散發出來的。這真愛是否正穿越那個只喜愛外在形式的個人的愛而閃耀出來?如果不是這樣,那麼它就是與形式完全認同了,而與形式完全認同的就是小我。

 

你也許很多次都這樣想“就是它了!”,然後你們生活在一起一段時間之後,你發現“這是一個錯誤”,或者“我真是鬼迷心竅了”。甚至在特別固著於形式層面的親子關係中,如果那超越一切的層面未能閃耀出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愛最終也會變成其他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與父母有著問題重重的關係。

 

有些關係一開始純粹建立在形式之上,然後,過了一段時間另一個層面進入了。也許那得是在遇到很多問題之後,也許你們幾乎要決裂了,這時突然發生了一個深化,然後,你才能夠將空間帶入你們的關係。

 

關鍵就是,問自己:“在這段關係中,是否有空間存在?”還是只有一堆想法和情緒?如果你與一個人住在一起,而你們只不過有一堆想法和情緒,那你們是生活在一個可怕的監獄裡。有時你們覺得尚可,但是爭吵、衝突常常發生。

 

我們需要認識到屬於個人的相互吸引確實存在。但是它們本身無法令人感到終極的滿足。在更多的情況下,這些相互吸引其實是痛苦的源頭。當那超越一切的層面缺失的時候,愛反而成了痛苦的源頭。那這超越一切的該如何進入呢?通過當你和另一個人在一起的時候,讓自己成為空間這種方式。它本質上的意思就是,當你看著對方的時候,在你的內在連接上那個寧靜。

 

沒有頭腦的噪音,沒有情緒的波動。這並不是說不能有情緒或是念頭,而是說在這關係中有一些其它的東西存在。這不僅僅適用於親密關係,也適用於工作之中的一些比較粗淺的關係。

 

對任何人類的關係來說,問題就是,“是否有空間存在?”這是一個指示牌。空間就是想法變得不重要了–甚至情緒也變得不重要了。

 

當人們住在一起,有時,在日常生活之中,因為有那麼多瑣碎的事情要做,你不再注意到身邊這個人。當你早晨醒來,是否有那麼一刻,你注意到身邊這個人的存在?

 

如果你可以作為空間與另一個人在一起,而不是作為一個人,這就是世上最美好的事情。就在當下這一刻,你可以作為一個人存在,或者,你也可以選擇作為那個空間存在。

 

 

摘自:埃克哈特網站2011年4月電子刊
翻譯:遊由
網站:www.EckhartTolle.com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2f38b0100yrpf.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哪些是對自己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困擾、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 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