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我們是否可以幫助我們的孩子們,和其他我們深愛的人,超越他們的無意識?還是他們必須靠自己來走這一趟覺醒之旅?
埃克哈特:現在,有越來越多新生的孩子們可能不必經歷成年人所經歷的,當然也是我所經歷過的深度無意識。同時,也有越來越多新生孩子們的父母正處於意識覺醒的過程之中,或者這些父母已經相對來說更有意識。
在我成長的年代,我想不出有任何有意識的父母。或許也有一些這樣的父母,但是非常罕見。現在他們雖然依舊人數不多,但已經不像從前那麼稀有了。我愛我的父母,但是他們非常無意識。
所以,問題是如何幫助孩子們保持相對地有意識,從而不被那群體無意識所吞沒,這群體無意識現在依舊遍布在主流的文化中,也滲透在加速了無意識和上癮行為的科技之中。
最有力的教導不是你對他們說了什麼或做了什麼,而是你在家裡的意識狀態。你的意識狀態正是教育孩子們的基礎所在。它與教育無關,意識轉化的基礎甚至不帶任何要轉化他們的意識的期望,而只是當你在家中與他們互動時,保持那個臨在的空間。而且,當你在與丈夫互動時,也盡量保持臨在的空間。
這裡總是有一個關係會影響到孩子們:你與臨在的關係,或者是你與痛苦之身的關係。最關鍵的事情就是,在你哪怕只是想到去做任何事情之前,成為有意識的。他們觀察你的種種表現,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採納你的行為。
當然,另一個影響是主流文化,因為他們更多時間是在學校裡。有時也許你可以給他們指出一些東西,好讓他們與即刻的、感官的體驗保持聯結。不要讓他們失去與大自然的聯結。
現在有那麼多的小孩沉迷於電腦遊戲之中,他們不再體驗到大自然。大自然對他們來說顯得如此陌生。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害的事情。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對大自然世界的直接體驗被剝奪了,在大自然中你得以與你的內在本體的深處連接。
在家中養一隻動物會有很大的幫助。當孩子們與小狗連接時,這是一個超越思考的關係。你可以摸摸小狗,照顧小狗。定期地離開家裡,走入大自然,別讓孩子們帶著那些不離身的電子產品。
看電視是半昏迷的催眠狀態。要放下這些活動可能不太容易,因為其他所有人都在做著這一類的事情。並不是說你必須完全消除這一類的活動,而是勸導孩子們不要將100%的業餘時間都花在這些事情上。
帶他們到大自然中去,沒有電子產品。鼓勵他們去獲取直接的感官體驗–去觸摸、去感覺、去觀察。鼓勵他們去辨識出真正的知識或體驗,與頭腦的貼標籤之間的區別。
當孩子們學習語言時,鼓勵他們不要將概念等同於事實。當你教他們某一個東西時,鼓勵他們去觸摸它、觀察它、感覺它,而不是只是說“這個叫做這個或那個”。繼續觀察它。否則,你終止了體驗–你所獲得的全部就只是一個頭腦的標籤而已。
提問者:他們也同樣給自己貼標籤。我在我女兒身上注意到這一點,她會回到家裡,宣稱在這方面或那方面“我很笨”。
埃克哈特: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鼓勵她不要與她的念頭認同。如果你可以指出這不過就是一個念頭而已,他們不必相信每一個來到他們頭腦裡的念頭。
如果你能夠以某種方式引導他們,令他們意識到他們不是他們的念頭,這樣在他們和他們的念頭之間就有了一個空間,去觀察他們的念頭,然後當念頭來了,你可以向他們解釋“這不過就是一個念頭而已”,它也許不是事實,它也許不是真的。
絕大多數人都有痛苦之身。藉著向他們指出痛苦之身而幫助他們擺脫與痛苦之身的認同。我經常說不要對孩子們使用“痛苦之身”這個詞。給它一個名字,叫它某個別的東西,一旦他們被痛苦之身接管的時候,提起這個名字。然後當痛苦之身平息之後,向他們指出它:“剛才是什麼?是什麼掌控了你?”這樣覺知的層面就開始發展了。
有情緒存在,同時也有覺知。鼓勵這個覺知的發展,這樣他們就能夠看著那個一次又一次接管他們的情緒。在情緒爆發的事件之後,而不是在事件之初,對他們說:“昨天你開始尖叫的時候,是什麼掌控了你?那是什麼?”,然後說“它感覺起來像什麼?”或者發明一些遊戲,這樣你就可以使它成為他們能夠明白的某個東西。然後“讓我們等待它下一次的到來,看看它感覺起來怎麼樣”。
如果你有了痛苦之身的名字,那麼你就可以在你從痛苦之身中醒來之後辨識出它–“同樣的事情又發生在我身上了”。教育的關鍵是向他們顯示出“成為有意識的”的可能性,而不是總是與他們頭腦中升起的一切認同。
摘自:埃克哈特網站2011年6月電子刊
翻譯:遊由
網站:www.EckhartTolle.com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2f38b0100znvk.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哪些是對自己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困擾、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 NAMAST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