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最常見的對愛的誤解,就是將依賴性當成真正的愛,心理醫生天天都會碰到這類問題。這種情形,多出現在因情感失意而極度沮喪的病人身上。他們無法忍受孤獨,甚至產生輕生之念或以自殺相威脅。

 

他們痛苦地說:我不想再活下去了!我沒有了丈夫(妻子、男朋友、女朋友),活著還有什麼樂趣?我是多麼愛他/她啊!

 

我不得不告訴他們:你描述的不是愛,而是過分的依賴感。確切地說,那是寄生心理。沒有別人就無法生存,意味著你是個寄生者,而對方是寄主。你們的關係和感情,沒有自由的成分。你們是因為需要而不是愛,才結合在一起的。真正的愛是自由的選擇。真正相愛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充其量只是選擇一起生活罷了。

 

沒有別人的關心和照顧,就認為人生不夠完整,以致無法正常生活,這就構成了心理學上的"依賴性"。過分的依賴只能導致病態。當然,我們必須區分病態的依賴和通常對於依賴的渴望。

 

人人都有依賴的需求和渴望,都希望有更強大、更有力的人關心自己。不管我們看起來多麼強壯,也不管我們花多大的心思竭力做出無須關心的樣子,但從內心深處,我們都渴望過依賴他人的感覺。

 

不管年齡大小,不管成熟與否,我們都希望擁有稱職的父親或母親陪伴左右。心理健康者承認這種感覺的合理性,卻不會讓它控制自己的生活。假如它牢牢控制我們的一言一行,控制我們的一切感受和需要,那麼它就不再是單純的渴望,而是會成為過分依賴的心理問題。

 

因過分依賴而引起的心理失調,心理學家稱為"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在所有心理失調現象中,這是最常見的一種症狀。

 

患有這種疾病的人,只是苦思如何獲得他人的愛,甚至沒有精力去愛別人,如同飢腸轆轆者只想著向別人討要食物,卻不能拿出食物幫助別人。他們寂寞和孤獨,永遠無法體驗到滿足感。尤為可怕的是,他們甚至不知自己患上了"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他們不能夠突破自我界限,其人生價值依賴於同別人的情感關係。

 

有個30歲的機床工人,請求我給予幫助,因為就在三天前,妻子帶著兩個孩子離他而去。機床工人告訴我,此前妻子曾三度威脅要離開家,原因是機床工人不關心家庭,不關心她和孩子。妻子每次發出威脅,他都會苦苦哀求,保證以後一定改正錯誤-包括改掉酗酒的惡習,但沒過多久,他就再次酗酒,對妻子和孩子的照顧,也沒有任何起色。妻子終於離他而去。他兩天兩夜沒有合眼,以淚洗面,覺得人生失去了意義。他痛哭流涕地說:沒有家人,我一刻也活不下去了。我真是太愛他們了!

 

那我就不明白了,我說,你不是承認妻子的抱怨是事實嗎?你不肯為她做任何事,想什麼時候回家就什麼時候回家,很少考慮她的需要。另外,你可以連續幾個月,不和孩子說話,也不同他們玩耍,如此看來,你和家人沒有感情。他們離開你,對你而言,應該沒有影響才對啊!

 

可是,你沒看出來嗎,他說,沒了妻子,也沒了孩子,我就不知道自己是誰。雖然我不關心他們,可我是那樣愛他們。沒有他們,我就什麼都不是了呀!

 

他的心情沮喪到極點,乃至失去了理智,我讓他兩天後再來找我。當然我從未想過,他的心情可能在短時間內有所改觀。可是,我再次見到他時,他居然一臉喜氣。他剛走進我的辦公室,就大聲說:好了,一切都過去了!我的心情好極了!

 

我問道:你的妻子和孩子回來了嗎?

 

他喜滋滋地說:沒有,他們沒有任何消息。不過昨晚到酒吧喝酒,我遇到了一個姑娘,她說她喜歡我。她的情形和我差不多-她剛剛和丈夫分手。我們說好今晚還要見面。我又是個正常人了,我知道自己是誰了,以後也不必再來治療了。

 

他的變化之快,就如同變魔術一樣-這正是消極性依賴人格失調患者的典型特徵。他們不在乎依賴的對象是誰,只要有人可以依賴,就心滿意足。只要通過與別人的關係,讓他們獲得某種身份或角色,他們就會感覺舒適,至於那是什麼身份,對他們並不重要。他們的情感關係,貌似熱烈,實則脆弱,因為他們構建情感的目的,只是為填補內心的空虛,甚至達到來者不拒的地步。

 

有一位女性患者,既年輕又漂亮,而且聰明過人,從17歲到21歲,她同數不清的男人有過暖昧關係-儘管對方可能在各個方面,都無法與她相提並論。她走馬燈似的與男人交往,而那些男人進入視線,又從其視線中消失。她的空虛感過於強烈,甚而沒有耐心去等待適合的男人出現,也沒有花時間去瞭解男人,並與對方培養感情。

 

一個男人剛從身邊走開,幾乎過不了一天時間,她就會與最新認識的男人打得火熱,毫不在乎對方具有怎樣的性格或人品。她甚至當著我的面,對認識的男人讚不絕口:我知道,他沒有正當職業,而且經常酗酒。可是他很有才華,我也覺得他關心我。他就是我需要的、那種適合我的男人。

 

事實上,她的選擇仍舊是失敗,不只因為她選擇的人本來就有問題。問題在於,不管和哪個男人交往,她都過分依戀對方,爬籐一樣把對方越纏越緊。她逼迫對方向她表白感情,與對方寸步不離。她告訴對方:我非常愛你,所以一刻也離不開你。

 

她的束縛讓男人透不過氣。他們經常爭吵,感情也在爭吵中結束。到了第二天,這種惡性循環再度開始。經過三年治療,女病人的情形才有所好轉。她終於重視自己的能力,瞭解到強烈的空虛感和真正的愛的差別。

 

長期以來,她飽受寂寞、空虛的驅使,有了感情就緊抓不放,這只能使感情更快地走向毀滅。學會了自我約束,及時調整心態,使她更有機會發揮特長,從事有價值的事業,最終走出病態性依賴的陰影。

 

"依賴"前冠以"消極性"的字樣,是因為患者只在乎別人能為他們做什麼,卻從不考慮自己能為對方付出多少。

 

有一次,我接待五位患有消極性依賴心理的患者,為他們進行團體治療。我讓他們表白五年後希望達到的目標,幾乎人人都表示:我希望找到關心自己的伴侶,並且同他/她結婚。沒人提到接受挑戰性的工作,創造出滿意的藝術作品,積極地為社區服務,刻骨銘心地愛上某個人並且生兒育女。

 

在他們的白日夢裡,沒有"努力""進步"的字眼,只想不費力地得到愛和照顧。我告訴他們:"僅僅把得到別人的愛當成最高目標,你就不可能獲得成功。想讓別人真正愛你,恐怕只有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滿腦子想的只是消極接受別人的愛,就不可能成為值得愛的人。

 

"當然,消極性依賴患者未必永遠自私自利,但其動機無非是想牢牢抓住某個人,獲得需要的關心和照顧。假如無法達到目的,他們就不會為別人(乃至為自己)做任何事情。例如,前面提到的五位患者都覺得,讓他們馬上去找工作,或者離開父母獨自生活,或者憑自己的力量購買房子,或者更換眼下不滿意的工作,或者重新培養一種嗜好和興趣,都是相當艱難的事情。

 

在婚姻關係中,夫妻間應當有分工:妻子負責下廚、整理房間、出門購物、照顧孩子等等,而丈夫則出外賺錢、堅持儲蓄、修剪草坪、修理傢俱等等。情感健全的配偶,可以適當更換彼此的角色:男人偶爾做飯,陪伴孩子玩耍,打掃房屋等等,這些對於妻子而言,不啻為一份美好的禮物。

 

此外,也可以考慮為對方做"兼職工作",比如在丈夫生日當天,妻子主動代替他修剪草坪。適當進行角色互換,就像是進行有趣的遊戲,可以給生活增添更多的情趣,更可以減少對對方的依賴性。它可以訓練我們在失去伴侶支持的情況下,仍然正常生活,而不是突然間失去主張,不知所措。

 

依賴性過強的人,總把失去伴侶當成極其恐怖的事,他們絲毫不肯降低對他人的依賴度,不肯給予對方更多自由。在消極性依賴婚姻中,夫妻角色分工格外嚴格,不論做什麼,總以過分依賴的心態為起點,致使婚姻變成可怕的陷阱。

 

所謂"",只是過分的依賴,而自由和獨立並不存在。有些依賴性過強的人,婚後甚至寧可放棄婚前的本領和技能。比如,有一個女人婚後突然"忘記"了如何開車-這是常見的消極性依賴心理併發症。她不是沒有學過開車,而是婚後發生的某次意外事故,使她對開車產生恐懼,再也不敢坐在駕駛盤跟前。

 

對於住在郊區的家雇而言,她的恐懼症,足以把丈夫永遠拴在身邊,畢竟沒有丈夫,她可能哪兒都去不了。丈夫也必須擔負起購物的責任,或在她外出購物時充當她的司機。丈夫卻沒有認識到,妻子患上了心理疾病,他們也不會考慮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

 

我曾告訴一位銀行職員,他46歲的妻子出於恐懼,再也不肯駕駛汽車,其中可能牽涉到某種特殊的心理因素。他忙不迭地否認:不,我們找醫生檢查過,醫生說,這只是更年期的特殊情形,是沒有辦法解決的。

 

經過治療,我們終於弄清了問題背後的原因-他的妻子知道,丈夫每天下班,都得接送她和孩子,這意味著其時間被完全佔據,就不可能與別的女人約會。這使她產生相當大的安全感。銀行職員也清楚,沒有他的幫助,妻子就寸步難行,同樣沒有機會背叛他,這也使他感到安全。

 

雖然消極性依賴婚姻可能維持相當長時間,而且,夫妻雙方對於婚姻現狀感覺滿意,不會產生過多的危機感,但這樣的婚姻並不健全,其中也未必有真正的愛。以犧牲自由獲取安全感,必將付出高昂的代價,在心理上難以健康發展。只有學會獨立,且能體察彼此真正的需要,才能夠組建美滿的家庭,使婚姻關係更加持久。

 

消極性依賴心理的特徵之一,是缺乏真正的愛。患者童年時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終日與孤獨和空虛為伴。他們覺得沒有資格得到別人的愛。

 

在他們的心裡,世界無情而混亂,別人總以異樣的眼光對待他們。他們對自己的價值深深地懷疑,所以長大以後,他們不顧一切地尋求他人的愛,甚至到了不擇手段的地步。他們盡可能維繫與別人的情感關係,寧願犧牲對方的獨立和自由,這樣一來,更容易使彼此的關係出現障礙。

 

真正的愛和自律性相輔相成。父母缺乏自律性,且沒有給予子女足夠的愛,子女也就不可能自尊自愛,更不知如何給予別人真正的愛。消極性依賴患者過度依賴的傾向,正是人格失調的一種特殊症狀。

 

他們不肯推遲滿足感,只貪圖暫時性的快樂,始終不能面對現實。他們從不考慮他人需要,即使情感關係行將破裂,仍然我行我素,不肯做出自我檢討和改變。他們不肯為個人成長負責,寧願犧牲最親近的人的感受。

 

倘若情感出現問題,他們就會歸咎他人。他們每每活在失望和沮喪中,而且認為是別人沒有盡心盡力。他們容易忘記別人的好處,單單想到其缺點和不足,並為此感到消沉,產生怨恨。

 

我的一位同事說:一味依賴別人,是最糟糕的活法。我很贊同他的看法。為數眾多的消極性依賴患者,其實都是癮君子,有的喜歡酗酒,有的迷戀吸毒。他們有某種"容易上癮的人格"-他們只對別人上癮,從別人身上汲取需要的一切,而且永不滿足。要是遭到別人拒絕或無法獲得好處,他們馬上就會轉向杯中物或者注射器,將它們作為情感和精神的替代品。

 

過於強烈的依賴性,可能使我們強烈地親近某個人,表面上我們與對方彼此深愛,實際上,依賴與愛之間,有著天壤之別。過分強烈的依賴感,多是來源於童年時期-患者父母缺乏愛的能力,且將不幸延續給下一代。只想獲取卻不願付出,心智就會永遠停留在嬰兒期,這只會對人生構成限制和束縛,只會給人際關係造成破壞,而不會使情感走向完滿,也會使捲入其中的人跟著遭殃。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少有人走的路  The Road Less Traveled
線上閱讀: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822.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