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力量來自於愛,而愛的本質是一種意願。自律,是將愛轉化為實際行動的過程。所有的愛,都離不開自律。真正懂得愛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約束,以此促進對方心智的成熟。
我曾經接觸過一對夫婦,他們年輕、聰明,頗具藝術氣質。遺憾的是,他們的生活方式卻放蕩不羈。他們結婚四年,差不多天天口角,有時還大打出手、摔爛傢俱。他們經常分居,並且都有過外遇。接受治療之初,他們也知道只有學會約束和節制,才能使彼此的關係變得正常,可沒過多久,他們就洩氣了。
他們無法忍受自律帶來的壓力,認為自律完全是一種限制,只會剝奪他們的熱情和活力。他們喜歡無拘無束。他們不把別人的婚姻放在眼裡,認為只有自己的婚姻,才充滿色彩和活力,所以,他們很快就停止了治療。又過了三年,他們的婚姻非但沒有改善,甚至越來越糟。他們也曾向其他心理醫生求助過,依舊沒有任何效果。他們最終分道揚鐮,成了陌路人,這也是意料之中的結局。
這對夫妻刻意追求人生多姿多彩,這本身並沒有錯,但是,由於缺少自律和自我完善,生活狀態必然混亂不堪。這就好比幼兒學習畫畫,只是隨意把色彩塗抹到紙上,表面看上去,也許倒也頗具吸引力,但畫面其實既單調又乏味,沒有任何意義可言。他們不懂得控制、調節和改變,因此,"畫布"上沒有任何色彩,也沒有獨特而豐富的內涵。
真正的活力與熱情,離不開深刻而真摯的情感。咨意、放縱、漫無節制的情感,絕不會比自我約束的情感更為深刻。古代諺語說:淺水喧鬧,深潭無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僅不會缺少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為深刻和成熟。
人不應被情感所奴役,也不能把情感壓抑得蕩然無存。我有時候告訴病人,如果感情是他們的奴隸,自律就是奴隸的主人。感情是人生活力的來源,它讓我們體驗到人生的樂趣,滿足自我的需求。既然感情可以為我們服務,我們就應該尊重它的價值。
不過,作為感情的主人,我們卻經常犯兩個錯誤:其一,我們可能對奴隸不加約束,聽之任之。我們從不給予管理和指示,長此以往,奴隸也就不再工作,而是闖進主人家裡,為所欲為。它們搜光櫥櫃,砸爛傢俱。不久以後,我們就發現自己成了奴隸的奴隸,我們被折磨成了人格失調患者,就像前面那對放蕩不羈的夫婦,讓人生變得渾渾噩噩。
為內疚感折磨的神經官能症患者,經常走向另一種極端-這也是我們容易犯的第二個錯誤:主人擔心奴隸(感情)造反,因此,出現任何徵兆或者跡象,就會把奴隸捆綁起來,並加以毒打,甚至施以最嚴厲的刑罰。結果,奴隸們絕望之極,它們消極怠工,致使生產力大幅度降低;它們還可能伺機報復,讓主人的擔心變成事實:奴隸們舉行暴動,一舉攻佔主人的城池-這也是某些人患有神經病或神經官能症的原因之一。
恰當處理好自己的感情,需要豐富而複雜的平衡技巧,需要自我剖析和自我調整。主人要尊重奴隸(感情),提供像樣的食物、住所、醫療,及時聽取意見並給予反饋。主人要鼓勵奴隸的積極性,關心它們的健康狀況,同時,也要把它們組織起來,規定紀律,下達命令,讓它們分清界限,明確誰是管理者,誰是被管理者,從而實現健全的自律。
"愛"是一種極其特殊的情感,必須適當地約束。我在前面說過,愛的感覺與精神貫注息息相關。愛的感覺,能產生創造性的活力。但是,假如不加約束,任由其猖撅肆虐,愛就會變成逃出牢籠的野獸,它不僅不會成為真正的愛,而且會造成極為混亂的局面。真正的愛,需要自我完善,需要付出必要的精力,而我們精力總歸有限,不可能瘋狂地去愛每一個人。
也許你會認為你的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你甚至可以"博愛",並將博愛對象不停地擴展-這種願望本身沒有錯,而且能使你感覺更具激情,可歸根到底,這不過是主觀臆想罷了。
我們的人生何其短暫!在有限的生命裡,有限的愛只能給予少數特定的對象。超過能力的限制,對我們的愛不加控制無疑是自欺欺人,到頭來事與願違,給愛的對象帶來傷害。即便很多人需要愛和關心,我們也必須有所選擇,確定誰更適合作為愛的對象,誰更值得我們付出真正的愛。
可以想像,這是艱難的選擇,有時還會讓你痛苦。你需要權衡多種因素,做出最終決定。你選擇的愛的對象,應該能夠通過你的幫助,迅速促進個人心智的成熟。
事實上,許多人把心靈藏在厚厚的盔甲裡,你想以實際行動去滋養他們的心靈,並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但最終卻無濟於事-對於這樣的人,應該及早選擇放棄,因為你不管如何傾注自己的愛,都無法使對方的心靈獲得成長,就如同在乾旱的土地上播種糧食,只能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真正的愛珍貴而有限,應該倍加珍惜,妥善使用。你還必須堅持自律,使愛具有更大的力量。
我們不妨詳細探討"博愛"-廣泛的愛。很多人都認為,他們能同時愛許多人,而且以真正的愛為出發點;還有的人認為,他們只屬於某一特定的對象,他們只能與對方"珠聯璧合",而其他人都不配作為他們愛的對象。這兩種認識,都是對愛的本質缺乏認知的結果。
通常說來,一個人愛的對象相當有限。就婚姻關係(尤其是性關係)而言,愛,甚至完全是排他的,即容不下第三者。多數人的婚姻關係,只可以把配偶或子女作為愛的對象和愛的基礎。假如我們除了家庭之外,還要向外界尋求異性的愛,就可能釀成悲劇。
家庭成員最重要的義務之一,就是要對伴侶和子女負責。當然,有的人不僅在家庭範圍內建立起以愛為基礎的關係,而且還堅持認為,他們有過剩的愛的能力去愛別人。這當然也可能是事實,這種人更想把觸角伸到家庭以外,向更多的人奉獻自己的愛。
這種博愛者在自我完善過程中,需要具有超出常人的自律,才不會誤人歧途。著有《新道德》一書的聖公會神學家約瑟夫·弗萊徹,有一次談到這一問題時說:廣博、自由的愛是一種理想,很少有人能夠真正實現這種理想。他的意思是說,很少有人能充分地自律,因此就難以在家庭內外都擁有以愛為基礎的健康的情感關係。自由與約束相輔相成,沒有自律作基礎,自由帶來的就不是真正的愛,而是情感的毀滅。
也許你認為,我高估了與愛相關的自律,我推崇的生活方式嚴厲而苛刻,不停地自我反省,時刻考慮義務和責任,這只會把人變成清教徒。事實是,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到快樂的極致。通過其他方式,也可以獲得短暫的快樂,但它們生命力有限,且不會讓心智走向成熟。只有真正的愛,才能幫助你自我完善。
你的愛越深,自我完善的程度也就越大。真正的愛,在促進對方心智成熟的同時,也會讓你的心靈得到成長,你會體驗到莫大的喜悅,幸福感會越發真實和持久。你非但不會成為清教徒,而且會生活得比任何人都快樂,正如鄉村歌手約翰·丹佛在歌曲《處處有愛》中唱到的:
我知道人間處處有愛
請你放心地成為你自己
我相信人生可以變得更加完美
就讓我們加入這場人生的遊戲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心靈地圖—追求愛和成長之路
作者:斯科特.派克
翻譯:張定綺
來源:http://blog.sina.com.cn/chuangyeziliao
線上閱讀: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822.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