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貫注地傾聽 觀察自己心中生起的反應

 

在聽的時候如果不斷將對方的話轉譯成自己的偏見和好惡,那麼你就不是在傾聽了。

 

你能不能不只是傾聽他人的話語,同時還能意識到自己心中的反應,而又不企圖去修正自己的反應以順應他人的觀念?

 

你專心聆聽他人的話,同時也能意識到自己在聽話時心中所生起的反應;你的心對自己的反應和對方的話語都有空間去包容。這意味著你的心是全神貫注的,而不是飄到別處去了。

 

如果你能真的「傾聽」,你便能和他人的話語完全相應,而同時又能意識到自己心中的反應。

 

你同時能聽到他人的話和自己心中的話,你把所有的聲音都完整地聽進去了,這意味著你的心有空間。你已全心全意在傾聽。

 

「聽」的藝術,也就是去傾聽、覺察你心中所有的反應,並留出空間包容心中的律動,同時又能聽到外在的聲響。

 

這是一種整體性的覺知,需要最高的注意力。當你全心全意在聽的時候,聽者的存在感就消失了,剩下的只有對真相的洞察。

 

非常非常留意地傾聽所有的聲音,就像一條湍急的河水不斷地流動著一樣。

 

留意地傾聽,這意味著思想活動是完全靜止的,除了肉體必要的活動之外。我必須從此處到彼此去,我必須煮飯,我必須洗碗盤,這些時刻我必須用到的思想。但是在內心裡,也就是在心理上,思維的活動必須停止。

 

但你如果問道:「止息念頭的方法是什麼?是專注禪定,還是控制念頭?」那就是一種很不成熟的態度了,因為想控制念頭的又是誰呢?

 

如果你想要發現真相是什麼,憑著這個挑戰為你帶來的能量,便可以讓念頭止息下來。為了進一步地觀察到真相,念頭自然止息了。事情就是這麼簡單,不要把它複雜化。
 

 

如何才能連接背景?

 

它不只是某個人的主張而已,它是可以實證的。但你必須採取行動,不能只說說就算了。要想感覺它,必須有下面幾個條件:你的心必須徹底空寂,你的自我感必須完全去除。

 

這件事和意志力、慾望及努力都無關。我的意思是,你願不願通過那扇門。我們願不願意通過那扇特殊的門,去看看那個背景到底存不存在?你問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是:我願意。這份「願意」和意志力並沒有關係。我們只需要弄清楚自我的本質是什麼,深入去探索它的所有特質,不要執著,不要恐懼,也不需要信仰什麼,只要理智地觀察就好。

 

不要有任何信仰。你只需要觀察自己到底有些什麼信仰,如何執著於這些信仰,信仰如何給你一份安全感等等。而且要認清信仰只是一種幻覺,是不實在的。

 

不要接受任何理論或結論,不要抓著成見不放。因為理論會阻礙我們觀察當下正在發生的事。理論也會變成偏見。
 

 

要想接觸那個背景,第一件事就是要靜下來聆聽。

 

你們必須從生活做起,要毫不費力,沒有任何欲求,也沒有信仰或意志力,才能和那個背景接上。

 

「先讓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變得有理性」。換句話說,我們必須願意聆聽別人的話語。

 


聆聽本身就是理智的開始。

 

我們真的毫無抗拒,也毫無質疑地在聆聽嗎?我們幾乎東、西、南、北的方向全都走遍了,現在甲某突然出現,他告訴我們還有一個完全不同生活方式,那就是徹底地聆聽。
 

 

全心全意聆聽腦子就不會再陷入任何窠臼

 

如果有一個徹悟的人,你來到他的面前,你已經不再迷信任何教團組織和教條,你全心全意地聆聽他說話,那堵牆會不會因此而打破?聆聽不會形成任何模式。要想形成良好的溝通,你就必須全心全意地聆聽。這種狀況有點像科學家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如果他所說的一切都是極為重要的訊息,如果你真的能全心全意聆聽,腦子就不會再陷入任何窠臼。

 

普通的溝通方式大部分是一來一往的述說與聽取,但這中間一定有一種距離感。這份距離感就會產生危險。如果我不能完全聽取、不能全心全意地聆聽,溝通就結束了。假設我純然的觀察或聆聽,在這樣的溝通之中,就會產生覺察力。純然的觀察或真實的聆聽就是愛,因為其中沒有任何動機及思辯活動,這也就是理智,這三者是一體的。
 

 

只有擺脫心理上的知識 一個人才可能從空性中與他人溝通

 

知識總是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出現,要想擺脫極其不易。知識為什麼不等到需要它的時候才出現?我們為什麼不能擺脫心理上的知識,只保留生活上的知識?為什麼不能從自由中行動,而要從知識中行動?如果知識只是行動依據的資訊,而不是行動的源頭,就是從知識中解脫了。只有擺脫心理上的知識,一個人才可能從空性中與他人溝通。
 

 

知識就是「自我」

 

知識就是「自我」,它已經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概念。一旦知識賦予身體一種存在感,知識就不再是知識了。

 

知識帶來認同感,認同感的本意就是一成不變。自我永遠是一成不變的,它有堅固執著的傾向。「我」永遠想永恆地存在和變得更為強大。因此在自我感中運作的心,永遠是一成不變的。雖然我們每個人看起來都不同,但這份傾向已經深植於人們的每一個細胞之中。

 

看在老天的份上 聽一聽我的話吧

 

我們有沒有可能勤奮地全神貫注於每個當下?「勤奮」真正的意思是「努力」,全心全意。

 

有障礙的人必須全心全意地聆聽那個已經解脫的人。其他的方法,譬如透過理智和熱切的信仰,禁食、苦行以及各種修行的法門,全都無法把這堵牆打破。因此,現在他向我們說:「看在老天的份上,聽一聽我的話吧!」如果你真能以空寂的心來聆聽他的話,這項任務就達成了。在這種空寂之中沒有任何期望或瞻前顧後的活動。你只是純然地聆聽,如此一來,溝通就形成了。

 

吠檀多哲學主張的就是知識的斷除,只有從空性之中才能產生不同的覺察力。空寂之中沒有任何思想活動或知識。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