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請問您關於臨在的教導與現在流行的所謂吸引力法則的教導之間的基本區別是什麼?在吸引力法則教導的背後真正的問題是關於慾望的,我總是感覺自己非常傾向於蘇菲的教導,它說在我的慾望背後深深隱藏的是對神的渴望。然而,吸引力法則的倡導者們說如果你以某種方式思考或是感覺,那麼你可以擁有你想要的任何東西,或是成為你想成為的任何樣子。當我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我總是看見一個紅色警示,因為我想如果用這個方法,自我可能會變得瘋狂。我的問題是,有沒有一種更深層次的渴望,是並非來自於自我的?
答:當蘇菲說,歸根結底,每個慾望事實上都是一個被掩蓋的對神的渴望,蘇菲當然是對的。它是喬裝打扮的對終極的滿足與達成的渴望,對完完全全成為你自己的渴望。從根本上說,我們在談論的是那個源頭,認識到所有生命的源頭。每個人都在渴望著源頭,但是在絕大多數人心裡有一個對我有時稱之為「回歸的旅程」的渴望,回到生命的那個源頭。只有到那時,當你有意識地發現了它,找到了它,你才能真正感受到生命的圓滿。這正是宇宙渴望的。宇宙渴望兩件事,如果你觀察自己你將知道這是真的。你就是宇宙。你可以通過觀察自己學習到關於宇宙的很多事情,因為你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你。上,即是下。
人類有著在有形世界創造的傾向或渴望,人類想要讓某些事物誕生,無論它是什麼。也許是一件東西,也許是其他什麼。人類有著參與創造活動的渴望。當然,即使沒有人類,創造活動也在發生。每一刻,在這個星球上,無數的生命形式自己來到存在之中。簡直難以想像每時每刻有多少生命形式在這個星球上被創造著,各種各樣無數的生命—當然,它們同時也在死去。出生、死亡,出生、死亡,無窮無盡。人類也在被創造著,我可以說,每一刻,都有一個人正在出生,而在星球的另一個地方,一個人正在死去。就在這一刻,在這個星球上,有人正在死去,如此這般,循環往復。
存在著宇宙參與其中的創造活動,而且創造的複雜性正在增加。如果你看看我們的星球,你會發現它曾經是一片荒蕪的土地,存在的只有礦石。接著,有了植物,然後是其他的生命物種,越來越複雜的生命。就像是一棵樹,一開始只有一根主幹,一根枝幹,接著從中出現了一些更小的枝條。它變得枝繁葉茂。
即使人類這個生命形式也是這樣;如果你回溯人類歷史,人類社會,你會發現幾千年前的人類非常簡單,即使只是幾百年前,相較於現在,人類也很簡單。那時人們的個人生活,他們需要處理的事情的複雜性要小得多,集體層面上也是如此。宇宙在發展著複雜性,也許它就是熱衷於創造活動,渴望創造,喜歡創造。否則,事情不會這樣發生。宇宙有創造的渴望,而它就是這麼做的。這個渴望也在人類身上反映出來。
我們參與到這個想讓事物誕生的渴望中,創造的活動可以發生在人類身上,人類可以創造。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與動物不同,因為我們可以創造各種各樣全新的事物—我們可以創造音樂、科技,以及其他許多事物。藝術、哲學、圖畫、電影、組織、華爾街…所有這一切。你可能發現在你自己之內,有個部分想要參與創造活動,想要帶來某樣在這個有形世界中不曾存在過的東西。也許是你想寫的一本書,或是一段音樂,或者你想創造一個改變世界的開悟的組織,或者你想幫助那些正在受苦的人。
你可以創造一個能帶來幫助的機構,但是還存在那個想要獲得什麼的慾望。有些比較深地處於自我意識中的人,在給予財產然後創造的時候,無法看見這個慾望。你必須在一定程度上超越自我,如果創造是來自於你在你的內在感受到的圓滿,只有從那裡,你才能夠真正地創造。在自我意識中,他們也對有形世界很有興趣,但是自我意識不是那麼來自於想要給予,而是想要擁有。所以自我會說:「我能得到什麼?」,而從臨在之中,當你參與到創造裡,更多的是:「我能帶來什麼?」- 這就是區別。
有形世界中正在增長的複雜性裡有一個自我的層面,這個自我的部分就是想要得到什麼。自我不是來自於圓滿而是來自於匱乏,來自於「不夠」的感覺,這就是自我的慾望。自我說:「我想要那輛車,因為當我坐在裡面,駕駛著它的時候,我真的會感覺更好—尤其是如果有人看見我在車裡的話。」如果沒有其他人,這就不大能起作用。只有當別人有了和你不一樣的車時,它才開始為自我所用,一幢房子或是你擁有的任何東西,任何財產,都一樣。
即便沒有自我從中攫取快感,或是強化它自己,你也可以好好地享受一幢漂亮的房子或是一輛很棒的車。我不是說如果你沒有自我就不能享受美好的東西,你仍然可以享受它們,只是不是因為它們加強了你對自己的感覺。它只是一個對美好事物的簡單欣賞,也許它是一個人創造出來的—一件漂亮的傢俱,一幢美麗的房子。當你不是從自我出發,你可能不會想要擁有一幢有20間臥室的房子,臨在不大可能會說:「我喜歡一幢有20間臥室的房子!」
兩方面都存在,自我想要佔有的層面,以及宇宙想要創造更多形式,體驗更多形式的非自我的渴望。沒有人類,宇宙也可以創造,但是當那個更偉大的智慧,或是意識經由人類創造,就有了一個更豐滿的維度進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有這個說法:我們成為了神的「共同創造者」。
神創造了海裡的魚類,創造了植物,以及所有的動物,還有人類的身體。然後經由人類這個形式,經由人類的頭腦,包括思想—宇宙可以創造那些沒有人類就無法創造的事物。所以慾望真的是自我的現象。當你從超越自我的層面創造,它就不是從慾望中誕生的創造,因為慾望暗示著某種缺失。真正的創造來自於想要給予,來自於你在內在感受到的圓滿。
當我寫那些書,是那些書想要出來,我可以感受到它想要被創造。倒不是我有寫一本書的渴望。這本書想來。這就是當它不是來自於自我時的創造。自我的創造,就像我剛才提到的,如果你深入觀察,它是一個被掩蓋的對神的渴望,對靈性認出的渴望。那些被卡在自我之中的人不知道他們真正在追尋的不是銀行賬戶或房子或車子或是別人的認同,或名聲,或者其他任何自我以為能給它帶來滿足的事物。他們真正在追尋的是他們自己,一個關於他們自己的更完整的版本。
那麼你的本質究竟是什麼?你是那個源頭。你的本質是意識本身。如果神是太陽,打個比方—意識就是太陽之光。神是那個源頭,那個未顯化的,對於這個你無法說什麼,因為無論你說什麼都是一個失真的表達。要談論那個不可思議的簡直是荒謬的,就像《道德經》中說的,道可道,非常道。但無論如何,《道德經》終究還是被寫成了文字。
被自我的慾望緊緊束縛的人們最終會經驗到沮喪和痛苦,即使他們獲得了一切想要的事物。然後他們發現這似乎沒有用,他們依然感覺到那個不滿足,當他們不再有任何事物可以在頭腦裡將自己投射於它時,他們也許會感到更強烈的不滿足。
當你擁有了這個世界能夠提供給你的一切,你會發現追求外在事物的無益,這些東西無法帶給你終極的完成,終極的滿足,一種恆久不變的感覺,一種充滿活力的內在的安詳。這些東西無法帶給你那個。但是同時,只要人們還沒有來到這個領悟,他們可以自由地練習顯化,他們可以自由地練習顯化某輛車,某幢房子,在某種程度上它可以起作用。當你是從自我意識出發時,你會被稍稍限制,所以你顯化的力量是有限的,但無論如何你擁有一定的顯化能力。
另外,伴隨著這幢房子這輛車而來,自我也會顯化它自己的功能失調。在自我能夠顯化一幢房子,一輛車或是任何它想要的東西的同時,它也同樣會顯化在這幢房子裡的婚姻的戲劇性事件。因為自我內置的功能失調,它也會顯化圍繞著它顯化的東西的不間斷的衝突事件。最終,你意識到這個世界無法提供你滿足,然後你就開始覺醒了。
有兩種方式可以讓顯化發生。一種是從自我的匱乏來顯化,另一種是從臨在的圓滿之中,你也可以顯化。即使是來自於臨在的圓滿,臨在也可以利用人類的頭腦。臨在可以流經頭腦,可以激活你的想法,這些想法不再是功能失調的。無論臨在想要經由你顯化什麼,它可以利用思想的力量來顯化。它將是來自於一個給予,有一個給予的渴望,而不是獲得。思維可以被利用,當自我不再干擾時,思維可以被更強有力地利用。
當人類成為神的共同創造者,臨在就會流經人的頭腦,利用人的思維來創造嶄新的事物,這是一件很美的事。從臨在中你不是因為你想要創造任何東西來讓你滿足—而是因為你是從滿足中創造,從臨在中創造。然後創造的原因就是創造活動本身的快樂。在自我中你沒有這個,它不是創造的快樂,它是創造的壓力。你也許會有些快樂的時刻,當自我暫時休息時,但是接著那個壓力又會回來。
這可以產生非常大的壓力。任何自我所承擔的努力都會成為壓力,成為衝突。如果你觀察一些組織,當自我們聚集在一起,他們會有些大的企業。即使是那些善意的自我依然是自我。這就是為什麼那句箴言說:「通往地獄的道路以善意鋪就。」它是在說自我。
看看醫院的行政管理—一個有潛力提供療癒的地方。看看大學,一個有潛力提供學習和智慧的地方。顯化並沒有什麼錯。當你從自我之中顯化,最終你會發現你對於任何你創造的東西都感到不滿。我並不打算拿走自我在創造過程中感受到的快樂或痛苦。我永遠不會勸任何人:「不要奮力追求物質的東西,因為那不會為你帶來任何好處」。這樣說是沒有意義的。人們必須親嘗這個真理的滋味。
越來越多來到這個世界的人可能不再需要經歷整個自我的瘋狂的發展過程。現在有越來越多來到這裡的人也許會在他們的青春期經驗自我的階段,然後當他們成年,就從自我之中脫離出來。這也許會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因為這真的就是事情該是的樣子:它本來就是一個暫時的不成熟的階段,一個迷惘的階段,然後你走過這個成長的部分,進化成一個完全有意識的人。
宇宙想要創造。創造並沒有什麼不好,尤其是來自於生命的圓滿的創造。宇宙也想要深深的內在安祥。它也希望你存在,而不是作為,它希望你回到源頭。事實上,這就是臨在。
臨在就是對一切生命的源頭的有意識的認出。
這也是自我原本想要的,當自我在追尋其他什麼東西的時候,它真正想要的是找到這個。當你是有意識地和萬物的源頭連接著的,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會發生。你可以平衡地安住在源頭覺知中,它就是寧靜,就是臨在,就是覺知。覺知就是源頭,意識之光知道自己是意識之光。這是一件很美的事。
你可以為這個有形世界做出貢獻,允許宇宙,源頭經由你而創造,如果你想,你可以參與到意識創造的活動中。或者,你可以停留在源頭,不再移動。
這種情況曾經在一定程度上發生在我身上,它也曾經在拉瑪納馬哈希身上發生過,在他還是個年輕人的時候。他完全回到源頭,進入所謂的自我認出,知道他自己是意識,是本體,他停止說話。他不再想說話,因為說話是作為,而沒有什麼要做。只是安住於源頭。他坐在廟宇下面,在源頭覺知中充滿喜悅。他不再進食,因為進食有什麼意義?朝聖者沒有將他送進精神病院,在西方,也許人們會這麼做,朝聖者們會定期拜訪寺廟,將食物放進他的嘴裡。過了幾年,慢慢地,他又出來了。他逐漸地可以重新開始與人互動,甚至語言也回來了。在回歸的旅途上有過一次極端的情形。他本來可以一輩子都停留在源頭。
那樣的情形發生過,我們不是要譴責或贊同它,但它可能發生。我不是將它作為一個你必須去做的事情告訴你這個,特別是在西方。他從未失去和源頭的連接,即使是當他開始說話。有人向他提問,他幾乎未受過什麼教育。他們帶來古代的經文,問他:「這是什麼意思?」然後他立刻就能解釋每一篇經文。他住於源頭,臨在本身在經由他說話。所以他成為偉大的聖人,他沒有做任何事情,圍繞著他開始發展出一個道場。創造確實經由他在一定程度上發生了。宇宙,經由他,創造了那個道場。
一位靈性導師真正指向的是回到源頭的路。一位靈性導師主要的興趣不在於告訴你要如何做才能在這個有形世界改善你的生活。這就是為什麼我很少談及如何顯化這個或是那個,如何在生活中獲得成功。有某種比在外在世界成為一個偉大的成功要深得多的東西。
宇宙有兩個運動,它想要創造,同時它也想要知道它自己。神,讓我們姑且用這個詞…神顯然喜歡創造。看看宇宙中,無數的恆星,無數的星系,無邊無際的廣闊和豐富,還有無以計數的,在這個星球上的豐富的生命形式。顯然神喜歡創造活動,喜歡形式之舞。
既然我們在這裡,我們就是這個創造的一部分,我們也是形式。我們也可以享受這個有形世界,或者經由創造新的形式,或者如果我們是頻率的持有者或冥想者,我們可以經由觀照身邊的美好,把意識之光帶入已經存在於此的事物之上,來享受這個有形世界。
你享受這個有形世界的方式有兩種,作為共同創造者,帶來新的形式,無論它是什麼。你也可以在同時成為這個不可思議的生命多樣性的觀照者,這些生命一直環繞著你,你驚奇地看著週遭的奇蹟,無論你在哪裡。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d2f38b0101cjoi.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