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一日早晨我們起得很早,感到精神十分飽滿。我們每個人都感覺到將要發生一件事,而這件事會讓我們覺得以往的經歷不過是為了引領我們去遭遇後面這些事件。


當我們聚在一起吃早飯時,看見一位朋友加入到我們中間。他就是我們在埃彌爾家的屋頂上遇到的那一位,當時埃彌爾家所在的那個小村子是我們前往這裡途中休息的地方。大家可以回想起來,他正是為我解夢的那位朋友。相互打過招呼之後,他說:「你們和我們在一起已經一年多了。你們和我們一起旅行過、生活過。既然你們要和我們待在一起直到四月或五月,那麼我來邀請你們去大"T"字形寺。它就在村口,如你們所見是在巖壁中開鑿出來的。」


我們後來注意到,這個寺廟的房間是在一座200多米高的懸崖的垂直巖壁上開鑿而成的。那些洞穴相當深,使得外側巖壁可以構成一堵很好的牆。在所有需要窗戶以采光和通風的地方,都在這面朝南的牆上鑿出了開口。這些用作窗戶的開口面積大約為一平方米。除了下面的第一個房間外,其餘的每個房間都有兩個窗戶。這第一個房間只有一個出口,與寺廟東部巖壁中侵蝕出的一條大裂隙相通。人們只能通過一條始自這個裂隙、在岩石內部開鑿出來的隧道才能進入那個下部的房間。這個房間的窗戶是後來才開鑿出來的。


隧道開頭的入口隱藏在一塊由巖壁上崩塌下來的巨石下面。這塊石頭被放置在一個凸起處,其佈置方式使得人們可以從裡面讓它落下來。這樣它便將入口堵住了。當它就位時,是無法從外部挪動它的。而要到達這個凸起的地方,只能借助一把由上面提起或放下的20多米高的梯子。那些當窗戶用的開口配有巨大的扁平石塊。這些石塊嵌入凹槽中,可以推過來擋住窗戶。那樣的話,在村子裡的人就連一個窗戶也看不到了。我們得知,人們之所以採用這種建築方式,是為了保護這座寺廟,因為當時偷盜農作物的匪幫常常襲擾北邊的那個地區。那些匪幫也到這個村子來過幾次,致使這村子多次被毀,但村裡的居民沒有受到任何傷害,因為他們躲進了這座寺廟。


我們的大師朋友們並未親自建造這座寺廟。他們是從村民們那裡得到它的,為的是在這裡保存他們非常珍視的大量文獻。自從他們得到這寺廟之後,匪徒的侵襲就停止了,村民們再也沒受到過打擾,所有人都生活在和平之中。據說那些文獻中有一些可以追溯到文明人來到大地上的時候,並且直接來源於母大陸。那或許是納卡人(Naacal)或聖兄會修士們的文獻,他們曾出現在緬甸並教導過那加人(Naga)。


那些文獻似乎表明這些人的祖先是《Sourya Siddhanta》和原始《吠陀經》(Veda)的作者。《Sourya Siddhanta》是已知最古老的天文學著作。前面提到的那些文獻使其成書時間可以追溯到三萬五千年前。原始《吠陀經》的成書時間則或許可以追溯到四萬五千年前。並不是說這座寺廟裡的文獻都是原件,因為也有很多是抄本,與巴比倫文獻抄寫自同樣的原始資料。這些抄本被帶到這裡以便保存起來。其原始資料或許是可以追溯到歐西裡斯(Osiris)時代和亞特蘭蒂斯時代的原件。


這座寺廟的房間一個位於另一個的上面,共有七層,由岩石內部開鑿出來的樓梯相連。樓梯入口位於每個房間的一角。每道樓梯都呈45度角向上,通到一個平台上,而另一個房間的門就開在那裡。從一個房間的天花板到上面那個房間的地板之間有大約2.5米厚的石頭。第七層那個最高的房間的天花板距上面寬闊的懸崖邊沿有大約4米遠,而那個邊沿距離崖頂有30多米。一道樓梯從這個房間通到上面橫向排列的五個房間正中的那一個。這五個房間是在懸崖邊沿的巖壁中開鑿出來的。在這中央房間的左右各有兩個房間,因此整個建築的形狀構成了一個巨大的「T」字。


最高處的那些房間開鑿在那個突出的懸崖邊沿上,以致這個邊沿成了它們的陽台。人們只能從這陽台進入到那些房間裡去。這兒的岩石是粗粒的軟花崗岩。這項工程顯然是靠手工進行的,所用的工具非常簡陋,肯定花了很多年時間才完成。建造過程中應該是一塊木頭也沒有用。


我們的大師朋友們得到這個寺廟之後,便把木製品弄進來佈置房間。這些房間全都非常舒適,尤其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


我們得知,從那兒以後人們就再也沒有關上過窗戶,也沒有堵上過入口。然而來訪者還是極其稀少,除了那些對於真正的靈性啟示具有一定覺知的人之外。


我們那位朋友繼續說道:今天對你們來說是新一年的開始。以你們的觀點來看,歲月從你們的生命中流逝而去,永不再回來。或許只有當你們回憶起那歲月中的歡樂、悲傷與成就時,它才會以思想的形式再現出來。許許多多關於你們日常工作的想法會再次浮現,久久縈繞在你們心頭。除此之外,過去的一年就被遺忘掉,一去不復返了。你們生命之書中代表一年的這一頁被撕掉了。


而我們的觀點則截然不同。我們把這一年看作是取得進步和成果的一個階段,它使我們在種種成功之外又添上新的成功。它是一道像連字符般的橫線,將我們引向更輝煌的成就與發展,引向一個具有更廣大啟示與前景的時期,而在那個時期中接連發生的每個體驗都會使我們變得更年輕、更強大、更有愛心。


你們會想:"怎麼會這樣?"我們則會回答:"得出你們自己的結論吧,選擇你們自己的生活吧。"


我們的隊長極其謙和地說道:我們希望看到並瞭解。


我們那位朋友又說道:從現在開始,有專門的課程提供給那些沒看到、沒瞭解到、沒領悟到良好生活的目標所具有的全部意義的人。那並不是一種禁慾的、清苦的、孤獨的或悲傷的生活,而恰恰是一種在歡樂中所過的生活,一切憂傷與痛苦都從這種生活中被永久地消除了。


隨後他用一種較為和緩的語氣說道:你們表達了想要看到和瞭解的願望。看到你們這樣聚在一起,你們《聖經》中一句經文所表達的思想浮現在了我的腦海中:"當你們之中的兩、三個人以我之名聚在一起時,我就在他們之中。"


有多少次人們都只把這句經文看成是一個單純的文字遊戲,而不是將其領會吸收並變成現實!你們將耶穌的教導棄置在一個陰暗、模糊的過去之中,這是犯了個大錯。你們在死前把這些教導看成是神話,看成是神秘而又無用的。然而你們本該知道,所有人都可以將這些教導應用於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就在此時此地,只要願意就行。


我們要講清楚的是:我們並不是說耶穌作為基督代表著只由他一人實現的一個生命層次,並不是說許許多多通靈者和先知在其他時代和其他民族中都沒有達到過那個層次,甚至連部分地達到都不曾有過。我們並不是這個意思。我們之所以著重提到他的生活,是因為那是你們最能夠充分理解的。


當我們特別提到他的生活時,只有一個目的和意義,那就是激發人們的信仰,因為耶穌的生活和事跡就是對其教導的鮮活證明。對於這位《山上寶訓》和《浪子寓言》的作者,人們不應將那種投機的、犧牲他人的教條歸罪於他。那種教條曾在數百年間敗壞了基督教思想。


西方思想的指導者們使信徒背離了對耶穌教導的實際應用和對上帝力量的學習。他們教育信徒把耶穌的教導和使徒們的經驗混為一談。本來應該教給他們知道,那些經驗是以基本法則為依據的,而這些基本法則構成了一門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理解與應用的精確的科學。


西方人把其宗教中的科學部分當作是自己學習和實踐的最高目標。如此一來,他們便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各地都有人將宗教置於神奇的、超自然的領域中。西方人聽任自己完全陷入了道德倫理之中,東方人則完全陷入了宗教學問之中。這兩者都對靈性真理關上了大門。


不一定非要在基督教修道院或佛教寺院中過那種退隱、禁慾、與世隔絕的隱修生活。這樣的生活並不能使人獲得真正的靈性感悟,也不能使人過上耶穌所內化與外化的那種真正智慧的、有效的完美生活。


所有這些體制與機構都已經存在了數千年,而耶穌在他行經大地上的短短數年間給出的教導,在提升人類方面所做的貢獻要遠遠大得多。


我們清楚地知道耶穌瞭解所有的修道院教導,通過了入門學習,研究過被視為神聖的秘傳教義以及宗教儀式和典禮,最後還接觸到了歐西裡斯(Osiris)的教導。給他講解歐西裡斯教導的是一位教士,而這位教士本人對於一切儀式性的、修道院的和世俗的崇拜方式都敬而遠之。


這位教士信奉埃及第一王朝的國王托特(Thoth)。那個帝國以前被稱作埃及帝國,它在歐西裡斯及其接替者的指導下,達到了一個文化與創造均獲提升的時期。這些人屬於純粹的白人種族。後來他們被稱作古以色列人,屬於希伯萊族。


當托特王宣告埃及帝國成立時,他像是個獨裁者,像個侵佔人民權力的人。多虧了歐西裡斯及其接替者的指引,居住在這裡的人們建立起了一個合一、友善的燦爛文明,並在數個世紀中保持住了這一文明。


托特以明智的方式進行統治並努力維護著歐西裡斯的教義。但隨著埃及人或曾將托特推上權位的南方黑人部落影響力的增長,世俗的、陰暗的觀念開始出現了。以後的那些王朝背離了歐西裡斯的教導。它們逐漸採用了深暗種族的陰暗理念,到最後只施行黑魔法。這個王國很快便衰落了,因為這類王國必定會衰落。


耶穌專心傾聽那位教士的講授之後,領會了其教義中內在的深刻含義。耶穌對佛教教導的簡單瞭解以及他得自東方智者們的觀點,使他能夠看出隱藏在所有這些教義背後的巨大相似性。於是他下定決心要去印度。這個計劃是完全可行的,因為他可以走當時供商隊使用的古道。


在研究了保有一定純淨度的佛教教導之後,耶穌看到了那些相似之處。他明白了儘管有人們強加上去的種種儀式和教條,但這些宗教只有一個源頭,那就是上帝。他把上帝稱作是他的父親和所有人的父親。於是他把所有儀式都拋進了風中,逕直走向上帝,直接走入了他那慈愛的父親心裡。


一個神奇的領悟隨即產生了。耶穌很快便發現,花好多年時間去鑽研那些文獻、禮儀、信仰、用語和秘術是沒有必要的,那都是教士們用欺騙的手段強加給人們的,目的是使人們長久地處於無知與束縛之中。他看出他所追尋的目標就在自身之中。


為了做基督,他得宣告他就是基督,然後在他的生活、思想、言語和行為中懷著純淨的動機,去體驗他所追尋的那種生命,以便將其融入到他自己的物質身體之中。在這之後他才有勇氣去展示自己,並面向世界公佈這一切。


他從哪裡汲取到這些想法的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所做的工作,而不是他人所做的工作。他與普通大眾息息相通,這些人聽他講話聽得如醉如癡。他的那些格言並不是從印度、波斯或埃及借用來的。外在的教理只是引導他看到了自己的神性以及代表這神性的基督—這基督存在於每個人之中,不是只在幾個人之中,而是在所有人之中。

 

●作者:[美國]Baird Thomas Spalding (英文版於1921年出版)
●法文版譯者:[法國]Louis Colombelle (法文版於1946年出版)
●廬影譯自此書法文版,原書名為:《大師們的生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70b07e0102vfog.html
《靈修大師們的生活與教導》
http://san23.pixnet.net/blog/category/1415040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