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的問題,無法在心智的層面得到解決。一旦你瞭解了心智的根本失能之後,你需要去學或瞭解的實在不多。研究心智的複雜,並不能使你超越心智。就像研究瘋狂不足以創造理智一樣。你已經瞭解無意識的基本機制:心智認同。它創造一個虛假的自我—我執,作為植根於本體裡真我的代用品。
我執的需求是無底的。它感覺到自己的脆弱和飽受威脅,所以它活在一個恐懼和匱乏的狀態裡。一旦你知道它基本的失能如何運作之後,就不需要再探索它無以數計的外顯活動,也不需要把它變成複雜的個人問題。我執當然喜愛這麼做。它老是在尋求執著物,好強化和抬高它虛幻的自我感。而它隨時準備執著在你的問題上面。大多數人的自我感,是與他們的問題密切地聯繫著的,他們最不願意見到的是擺脫它們;因為這意謂著自我的喪失。無意識的我執在痛苦和受苦上,會做巨額的投資。
當某種情境觸發了一個帶有強烈情感的反應時,深刻的臨在就需要了。例如你的自我形象遭受威脅,一個引發恐懼、事情「走錯了」的挑戰進入你的生命,或者過往的一個情結被帶了出來。在這些情況下,你會習慣性地變成「無意識」。你的反應或情感會掌控你—你「變成了」它。你把它逼真地演出。你辯護、找碴、攻擊、防衛…只不過它不是你。它是反應模式,是慣性求存模式下的心智。
以一個心智的觀察者臨在—觀察你的思想、你的情感、和你在不同情境下的反應。對引發你反應的情境或人物,起碼要像你對自己的反應一樣有興趣。注意你的關注力如何經常地往返於過去和未來。不要對你觀測所得做批判或分析。觀察你的思想、感覺你的情感、觀測你的反應。不要把它們變成你的個人問題。然後,你就會感覺到一個比所有被觀測對像更有力量的沉默觀察者,在心智內容之後,那個寧靜的、觀測的臨在本身。
所以當你一體會到心智認同是無意識的根源時,情感當然也包含在內,你就走出來了。你變得臨在。當你臨在的時候,任何問題、任何受苦、任何在你本質裡不屬於你本來面目的,都無法在你的裡面存活。你可以任憑心智天馬行空而與它無所瓜葛。
心智本身並無功能失調。它是一個很棒的工具。失調產生在你由心智裡尋找自我,並且把心智誤認為你的本來面目的時候。然後,它就變成了我執的心智,接管了你的整個生命。
作者:艾克哈特.托勒
譯者:曹植
摘錄及編輯:宛沂
本文摘自《當下的力量》
http://blog.sina.com.cn/s/blog_e0776da80102vtt0.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