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轉涼,又是泡溫泉的好時機。泡溫泉除了是一種休閒樂趣,也屬於輔助性的自然療法,因為溫泉具有熱療效應、化學效應等特性,可以刺激神經、內分泌及免疫作用。但在泡溫泉之前,民眾應先留意其適應症與禁忌症,並嚴守泡湯注意事項。


根據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所公佈的衛生期刊,泡溫泉的治療效應主要是:


熱療效應:可增加新陳代謝、緩解肌肉痙攣、經前疼痛,減少肌腱張力、增加肌腱組織伸長性並改善血液循環,此外尚可刺激免疫作用及消耗熱量。但婦女懷孕初期及後期不要洗溫泉,以免導致胎兒畸形、流產、早產及周產期併發症。


機械力學效應:溫泉的水壓力可增加心臟容量(但心臟病人不要泡太熱、太久)、內腹壓、中央靜脈壓、腦脊髓壓及增加腎臟排泄作用;水浮力則可幫助肌肉放鬆,讓人容易進行各種復健運動,水療法的原理即在於此。


化學效應:溫泉中之化學物質如碳酸鹽、硫磺與皮膚接觸,加上熱擴張作用,更易滲透進入皮膚影響皮膚酵素,促進皮下吸收、軟化皮膚角質,只是注意不能泡太多,以免中毒。


民眾要留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泡湯,更別忘了仔細閱讀並確實遵守業者提示的泡湯注意事項。以下分別說明幾個重點:


1.泡湯前準備:瞭解水溫、泉質,洗淨身體,由身體末端的腳部、手、腿部、腰部開始進入溫水,等身體充分適應溫泉池水溫度後,再泡入溫泉池中,絕不可貿然跳入池內。


2.水溫最好不高於43℃,一次以10到15分鐘為宜,不要超過20分鐘,休息5分鐘重複2次。別以為泡越久越好,因為皮上脂質流失,皮膚反而容易乾燥。


3.注意空氣是否流通:溫泉水溫高、水氣多,再加上空氣中的硫磺氣會使得氧氣稀薄,易使人不自覺昏睡。保持空氣流通,可以避免吸入過量硫化氫。


4.飯前及飯後一個小時,不宜泡溫泉:因溫泉熱度會刺激血液不斷朝皮膚表面集中,飯後泡湯將會抑制消化系統的運作,飯前泡湯則會抑制食慾中樞。


5.酒後、服用藥物後、熬夜、剛剛用腦過度及激烈運動過後,不宜泡溫泉。


6.泡湯過程中感覺頭暈、呼吸困難、心跳過快、太熱、反胃等不適情形時,應漸次離開;不可突然快速站立,因為此時大腦血液較少,易引起頭暈而摔倒。


7.心臟病、高血壓、凝血疾病、皮膚過敏及多發性硬化症不宜泡溫泉。


雖然泡湯有許多好處,但不小心的話還是可能會造成意外,例如有民眾因為泡湯而罹患角膜炎。醫師提醒:溫泉水有很多微生物,要小心碰到眼睛;戴隱形眼鏡泡湯則容易讓硫磺吸附在鏡片上,傷害角膜。如果溫泉水真的不小心碰到眼睛,千萬不要去揉,馬上用清水沖眼睛2~3分鐘,減少感染的機會。

 

參考資料
http://www.health.gov.tw/Default.aspx?tabid=417&mid=537&itemid=15617
http://tinyurl.com/42hod9a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