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像Ben Bernanke這樣的頂尖經濟學家,露一次面便可收穫20~40萬美元.jpg  

像Ben Bernanke這樣的頂尖經濟學家,露一次面便可收穫20~40萬美元。(Win McNamee/Getty)

 

每年金秋,總會有位幸運的專家前往瑞典領取「諾貝爾經濟學獎」。但我們要知道,世界上從來沒有這麼一個獎。真實存在的是在諾貝爾去世近75年後設立的「瑞典中央銀行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與正統的諾貝爾獎不相干。該獎項的設立讓那些真正的科學家們感到不滿,也讓沒領過諾獎的天文學家感到眼紅。諾貝爾的後人Peter Nobel更是將其稱為「經濟學家為出名而弄出的公關伎倆」。

 
對此,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Orlando Patterson也不禁發問:經濟學真的是科學嗎?我們是不是太看得起經濟學了?

金融危機並未真正引起民眾對經濟學的質疑.jpg   

金融危機並未真正引起民眾對經濟學的質疑。(Mark Lennihan/AP)


大家都還記得,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來後,忽然蹦出了一群嚷著「我早就警告過你」的經濟學家。這些年市場的動盪反倒進一步提升了學院派經濟學的地位。到了2012年時,美國經濟學家的平均收入已經高於其他專業的科學家或工程師。然而經濟學家沒有實際的證據來支撐他們身上所標的昂貴價碼。回想1998年,一家聘用了兩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公司轟然倒塌,在市場上引發了一輪強烈衝擊。2014年,67位接受調查的美國經濟學家一致認為利率將在未來6個月內出現上升,結果利率反而大幅下降。

 
經濟學家是十分自信的。研究顯示,77%的美國經濟學在讀博士生認為「經濟學是社會科學中最科學的學科」,而且「經濟學家最瞧不起其他社會學科的研究人員」。是什麼讓這個領域的專家對自己學科的正確性具有如此堅定的信心?難道這些有錢有權的成功人士不應該最有能力發現和糾正自己學科出現的不足?

 
一切都是因為我們所生活的世界不是一個對規律友好的理性市場。存在於我們身邊的只是將數學模型打扮成科學的經濟學家,以及分不清實證分析飢不擇食的普通民眾。是對這些人的縱容讓經濟學逐漸成為一門給我們帶來慘重代價的偽科學。

各個學說的經濟學理論很少存在交集.jpg   

各個學說的經濟學理論很少存在交集。(IDEA Economics)

 
在經濟學家出現之前,有這麼一個職業的人也很喜歡把玩數學。沒錯,他們就是占星術家。《牛津英語詞典》中對「mathematician」(數學家)的第二項釋義便是「astrologer」(占星家)。曾經在人們眼裡,占星術是一項有著數學作基礎,以真實的天文觀測為準的技術性學科。但現代的金融家們為了預測市場走向,找到投資理財的依據,重新將目光投向了天空,通過數學的力量創造出「金融占星」(financial astrology)這一門「學問」:

 
「板塊來看,天王星會被太陽在白羊座激發,軍工航天、新能源…等還會有次拉升,…火星停滯應該會影響到貴金屬…冥王星一旦下周逆行,這些股票都會打回原形。」

 
在20世紀初,美國占星學家Evangeline Adams曾是華爾街極具影響力的風雲人物。她的客戶包括鋼鐵大亨Charles M.Schwab、銀行巨擘J.P.摩根、以及保誠保險總裁和兩位紐約證券交易所所長。其中摩根就曾經說過,「百萬富翁不占星,億萬富翁占星。」科技的發展沒有消滅金融占星的存在。網路泡沫破裂之後,有了新的科技武裝的他們的勢頭重新在國際市場上凸顯。倫敦金融城最高的建築—Heron Tower於2009年奠基時,還專門在土裡埋入了龜殼。

 
正是數學賦予了當年Adams在金融界無懼一切的能力。她在1914年因涉嫌非法活動而被逮捕的時候,辯稱自己的占星術有著嚴謹的數學依據,與迷信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法官最後判定:「數學推算顯示…被告不存在詐騙行為」。在數學的耀眼光芒下,她的客戶和法官都未能意識到,占星術不是一門科學。

(註:並不是非科學就無意義,但很多所謂的專家、老師們將占星作為賺錢的工具,憑藉一己之力想推論宇宙運行之理。宇宙之大,變數之多,這不是以人類的智力或過去經驗可以精準推論的,但天體運行與世事變化並不是沒有任何關聯或影響,這跟所謂的專家/占星師的推論是二回事)

 
即便是一百多年後的今天,當超級電腦取代了手裡的算盤,人類發射的航天器頻繁降落在天象圖中的白點上之時,全球許多在金融領域內工作的人仍熱衷於占星術。一位MIT的歷史學家這麼介紹道,「大型銀行裡的分析師們苦於在過去的市場行為中找到規律。對他們來說,借用占星術是個自然而然的選擇。」時任世界第三大銀行—匯豐銀行的首席技術分析員的Robin Griffiths也曾在2000年說過:「大多數占星術沒用,但有的真有效果。」

   


歸根到底,經濟學家崇拜的不是宇宙模型,而是數學和與之相關的邏輯的魔力。或許數學家都沒有經濟學家那樣癡迷於數學。去年,著名經濟學家保羅·羅默(Paul Romer)就提出了「數學濫用」的概念。「數學濫用」的英文為「mathiness」,指在經濟學中以誤導為目的進行數學推理。(該詞與Stephen Colbert在脫口秀節目中發明的"假裝為真實"「truthiness」如出一轍。)有的人在反思後發現,自己在過去一直在錯用和亂用數學模型。有的則感到不開心,反過來批評說數學系出身的羅默才是用數學用得最多的人。

 
如果通讀宏觀經濟學的書籍,你會發現,絕大多數論文中都有一些不能被應用到實際情況中的公式。比如幾乎所有的現代宏觀經濟模型都會使用一個叫做「消費歐拉方程」的東西,這個表面上完美無缺的公式不可能給出與現實相吻合的預測。但經濟學家怎能抵抗數學的誘惑?依賴嚴謹的數學而脫離了現實,這篇高深的研究斷定,未來世界上將不存在貧富之分。這篇被廣泛引用的研究則指出,人們只有拿到了自己期望的薪資,才能償還得起貸款。

 
羅默不是第一個試圖喚醒經濟學家的人。早在1886年,就有人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指責經濟學家為了掩蓋「數學公式搭建的薄紗背後的空洞」而胡亂使用自然科學的術語。權威經濟學家、諾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更是在2009年毫不留情地指出:「經濟學家對舞弄自己數學技藝的慾望,是導致這個職業沒落的中心原因。」究竟有多少研究經濟學的人把數學的美妙當作真理,認為模型能完全解釋複雜的人類活動,我們已經無從知曉。

 
歷史已經證明,我們在數學的至尊面前仍需保持理性,分清科學與偽科學之間的界限。經濟學家們應該意識到自己學科存在的危機,重新審視自己所用的公式背後的道理。今年3月的《科學》雜誌上的一篇論文顯示,刊登在美國最頂尖的經濟學期刊上的39%的研究不可復現。即將從金融危機中恢復過來的全球人民正準備能看清前方的道路。在曙光來臨前的這一刻,大家應該認清金融專家言論背後的真實意圖。與其全盤相信他們用數學作出的預言,我們還不如像古人一樣,相信先知的話語,將命運寄托於深邃群星所表達的預兆之中。

 

 

來源:http://www.huanqiujiemi.com/?post=12488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Peace 的頭像
    LoveNPeace

    LoveNPeace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