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經濟不景氣,替代藥品的銷售量卻有增無減。根據刊載於《每日郵報》的一項研究指出,英國替代醫療的市場在過去2年成長了18%,年產值也到達2億1300萬英鎊(3億3300萬美金),未來4年有望上看至2億8200萬英鎊。這些數據涵蓋了所有的市場範圍,即使是鮮為人知的治療方式也包括在內,如印度的阿育吠陀療法等。


美國的維生素及營養補充品的零售銷售總額在2009年10至12月時就達到近乎6億3900萬美金,比2007年同期增加了將近10%,藥草補充品的銷售量則增加了6%。由於這還不包括大賣場或是會員制商店的銷售量,因此確切的數據可能更高,何況人們預算有限的時候較可能前往這些地點消費。


這波增長特別引人注目,因為同一時期的消費曲線其實是呈現下滑的狀態。


根據《每日郵報》的報導,Mintel的分析師將替代療法越來越受歡迎歸因於越來越多大眾及政府更廣泛的接受。舉例來說,在英國,針灸療法已經包含在健保制度之內。


另一項因素可能是因為憂鬱症及焦躁症等情緒障礙病例增加。由於精神治療藥物可能伴隨嚴重的副作用,許多病患開始轉向使用中藥草金絲桃(St.John's Wort) 等順勢療法。2008年的時候,英國就有約150萬人購買這種主要用來治療憂鬱症的藥草。


還有一項造成替代療法逐漸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至少以美國而言:這種療法的價格比起西藥或其他主流醫學的療法相對便宜。根據美聯社報導的一項研究報告指出,逐漸上升的藥草銷售量和經濟的重挫程度相應。


Whole Foods 企業的發言人表示:「重視消費價值的人已經愈來愈多。」並且指出店裡的藥草及營養補充品的銷售量成長都出現了高峰。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 在12月發表的一項研究也證實了這項說法。將近18%的受訪者都表示他們所使用的保健產品不含維生素及礦物質;25%的受訪者則說他們因為價格的關係選擇延後或放棄傳統醫學的治療。


「我想省錢」來自紐澤西州蒙特克萊爾的社群網站編輯克莉絲頓‧坎普表示。她說,每次看醫生和領取處方藥都得花費20美金,「而且我有3個小孩。」


相對的,她只要花費10美元買一罐中藥,回家加上蜂蜜就能治好感冒和胃痛,甚至比非處方藥物還便宜。


「為了預防工作上有狀況發生,我必須在銀行裡多存一點錢。」她說。


凱西‧比兒萊菲是一名記帳員兼公證人,她表示保險制度的改變使她難以負擔醫療的費用。她的保費調漲至每個月1300美金,但是政府給付的額度卻調降了。


「就醫的費用變更高,保險卻沒有給付那麼多。每當我就診,一下這裡要50美金,那裡又要75美金。」現在比兒萊菲和她的先生使用藥草來治療許多健康問題。


聯合研究的共同作者理查‧納尹建議有使用藥草補充品或類似療法的人們就診的時候要告知醫生,因為有些補充品可能會與處方藥或維生素有所牴觸。





參考資料:
http://www.naturalnews.com/028956_alternative_medicine_products.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Peace 的頭像
    LoveNPeace

    LoveNPeace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