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慾望的源頭是什麼?我如何把它消除?

 

克:這個問題是一位年輕人提出的。他為什麼要把慾望消除呢?你明白嗎?他是一位年輕人,充滿了生命與活力,他為什麼要消除慾望呢?有人告訴他,沒有慾望是大德行,不受慾望約束就可以認識上帝或其他所謂的終極目標,所以他會問:"慾望的源頭是什麼?我如何把它消除?"但是這種想把慾望消除的衝動,本身就是慾望的一部分,不是嗎?它其實是被恐懼所驅動的。

 
什麼是慾望的源頭、線索及開始?當你看見一件吸引人的東西,你想要它。你看見一部車子、一艘船,然後你想擁有它,或是你想要達到有錢人的地位,或成為靈性上師,這就是慾望的源頭。眼見、身觸都是感官的刺激,在感官的刺激中升起了慾望。


因為認識到慾望會帶來衝突,於是你才會問:"我要如何才能從慾望中解脫?"所以你真正想要的不是脫離慾望,而是脫離慾望所引起的擔憂、焦灼和痛苦。你想從慾望的苦果中解脫,而不是脫離慾望本身,這是必須瞭解的重點。


如果你能把痛苦、折磨、掙扎和一切慾望所引起的焦灼及害怕都擺脫,只剩下慾望所帶來的快樂,你還想脫離慾望嗎?
 

只要你存有獲取成就或是變成什麼的慾望,不論程度的深淺,你不可避免地一定有焦灼、懊惱及恐懼。你一直存在著變成有錢人的野心,以及想得到這樣或那樣東西的期望,只有當你看見野心的腐化與敗壞的本質時,你的野心才會消除。
 

一旦我們看見追求權力的慾望在各種形式上產生—譬如成為政府首長、法官、傳教士、靈性上師等—我們看見這種慾望的根本是惡的,我們就不會再有求取權力的慾望。然而我們現在並沒有看見野心的破壞性,沒有看見求取權力的慾望是惡的;相反的,我們卻說我們將運用權力去做好事,這種言論根本是毫無道理的。
 

一個錯誤的方法永遠不可能用來達到正確的目標。如果方法是惡的,結果也是惡的。好並不是壞的反面,好的品質只有在壞完全停歇時才會出現。所以如果我們不瞭解慾望的整個重點,不瞭解它的結果、它的副產品,而只是嘗試去消除它,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問:我們生存在社會群體中,如何才能脫離互相的依靠?

 
克:你知道社會是什麼嗎?社會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嗎?不要把它複雜化,不要從書本中引經據典,你只需要單純地思考,就會發現社會只是你我及其他人之間的關係罷了。

 
人類的關係組成了社會,我們目前的社會是建立在貪慾、競爭上的關係,不是嗎?大部分人都想要金錢、權力、財產、權威。我們都需要不同程度的地位、名望,所以我們建立了一個以獲取為根本的社會。只要我們喜歡競爭,只要我們想要追求地位、名望、權力及其他的一切,我們就是屬於這個社會的,並且需要依靠它而活。


但如果一個人一點也不想要這些東西,他簡單地保持著他的自我,他謙卑的自我,那麼他就脫離了這一切影響。他從心中革新,脫離了社會的束縛。


很不幸的是,目前的教育就是使你服從、配合,並調整你自己去適應這個競爭的社會。這是你的父母、老師及書本所關心的。只要你服從,只要你是有野心的、進取的、腐敗的,並且在追求地位及權力時破壞他人,你就被認為是一個受人尊敬的公民。
 

你受教去適應這個社會,然而這不是教育,只是一種過程,將你限制住配合某個模式。其實,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你變成一個小僱員或政府首長,而是要幫助你瞭解這個趨於敗壞的社會結構,然後在成長中得到自由,你才能突破並創造一個不同的社會,一個新的世界。

 
這個世界一定要有一些人革新他們的意念,不是部分的革新,而是整體的革新,革新舊有的東西。只有這些人才能創造新世界,一個不是建立在獲取、權力及威望上的世界。


我似乎聽見年長的人說:"這是一件不可能成功的事,人性就是如此,你說的都是廢話。"我們從來沒想過如何使年長人的心不受限制,同時也不去限制孩子的心智。顯然,教育的作用是治療及防範,你們這些年長的學生早已被塑造、限制,早已變得野心勃勃;你希望像你的父親、政府首長或其他人一樣成功。


因此,教育的真正意義不只是幫助你不去限制自己,同時也是去瞭解日常生活的整個過程,然後你就可以在自由中成長並創造新世界,一個必須和現今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很不幸的是,你的父母、師長及大部分的群眾對這樣的觀念都沒有興趣。所以在教育的過程中,不但要教導學生,更要教導那些老師。

 

問:人類為什麼打鬥?


克:年輕的男孩子為什麼打架?有時候你和你的兄弟或其他男孩打架,不是嗎?為什麼?你為了搶一個玩具而打架,也許另一個男孩搶了你的球或是你的書,所以你就和他打架。成年人為了完全相同的理由爭鬥,只不過他們搶奪的玩具是地位、財富及權力。如果你想要權力,我也想要權力,我們就會爭鬥,國家與國家因此而產生了戰爭。道理就是如此簡單,那些哲學家、政治家及所謂的宗教人士把事情搞得複雜了。


你知道,得到充分的知識及經驗是一項偉大的藝術,也就是試著去瞭解生命的豐富、存在的美、掙扎、悲哀、歡笑、淚水,同時讓你的心智保持單純,只有當你的心智單純時,你才能瞭解如何去愛。

 

問:嫉妒是什麼?

 
克:嫉妒表示你對自己不滿而羨慕別人,不是嗎?對自己不滿就是羨慕他人的開始。你希望像別人一樣有知識,或是更漂亮,或是和別人一樣有棟大房子、有顯赫的權勢,比現在更高的地位。你希望比現在更有德性,你希望知道如何才能使禪定功夫進步,你希望更接近上帝。由於你希望成為一個和現在不一樣的人,所以你羨慕別人,嫉妒別人。


瞭解你自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你必須從想變成什麼的慾望中解脫才行,因為想要改變自己的慾望通常會孕育羨妒;然而真正瞭解自己,才會得到真正的改變。但是,你得到的所有教育都敦促你變成一個和現在不一樣的人。當你心生嫉妒時,別人會告訴你:"得了吧,別嫉妒別人了,這是一件很糟糕的事。"因此你努力不去嫉妒,可是努力的本身就是嫉妒的一部分,因為你想要變得不同。

 
你知道,一朵可愛的玫瑰就是一朵可愛的玫瑰。人類雖然被賦予了思考的能力,卻思考錯了方向。要知道"如何"去思考,需要很深的洞察力及瞭解;要知道思考些"什麼",卻是比較容易的。目前的教育只告訴我們要思考些"什麼",卻沒有告訴我們"如何"去思考、透視及探索。只有當老師和學生都知道如何思考時,學校才能名副其實。

 

問:為什麼我對所有的事都感到不滿足?
 

克:一個小女孩問了這個問題,我相信她不是被別人逼著發問的。這麼小的年紀,她就想知道為什麼她永遠不滿足。你們這些成年人該怎麼說?  

 
這是你們成年人造成的問題。你們造就了這個世界,因此這個身在其中的小女孩才會問為什麼她永遠不滿足。你們這些大人應該是育人者,但是你們卻看不到這個悲劇。雖然你們時常冥想靜坐,可是你們麻木、疲憊,你們的內在是僵死的。

 
人類為什麼永遠不滿足?是否因為他們在追尋快樂,他們以為不斷的改變就能得到快樂?人們從一個工作換到另一個,從某個人際關係跳到另一個,從某種宗教或意識形態轉換到另一種,他們以為在不斷的改變中就能得到快樂。要不然,他們就選擇一種落後的生活方式,然後便停滯在那裡了。
 

顯然,真正的滿足是完全不同的東西。只有當你如實觀察自己而沒有任何改變的慾望,也沒有責難或比較,滿足就會降臨,但是以上所說的,並不表示你接受了眼見的一切便進入睡眠狀態。如果你的心不再對外界的事物做比較、批評、區分,你的心就有能力在每一個剎那看見事情的真相,而不企圖去做什麼改變。在這種觀察中便存在著永恆。

 

問:我們為什麼必須讀書?

 
克:你們為什麼必須讀書?首先請安靜地聽著。你從來不問自己為什麼必須玩樂、必須吃飯、必須觀賞河水,也從不問自己為什麼殘酷,不是嗎?當你不想做某件事時,你才反抗並質問為什麼必須做這件事。讀書、玩樂、做個殘酷的人或好心的人、觀賞河水、雲彩—這一切都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你不知道如何讀書、如何走路,如果你無法欣賞綠葉的美,你就不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你必須瞭解生命的全部,而不只是一小部分。這就是你為什麼必須讀書,為什麼必須觀賞藍天,必須唱歌、跳舞、寫詩、受苦、學習及瞭解的原因,因為這一切都是生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6bc7ca0102xkr3.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Peace 的頭像
    LoveNPeace

    LoveNPeace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