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針對細胞農業與各國之態度產生分歧!2023年3月28日義大利政府提出關於禁止實驗室製造合成肉相關之法案,此法案將禁止義大利境內從實驗室製造生產和銷售的「合成食品(synthetic foods)」,若違反禁令,將處以1萬~6萬歐元的罰款。若國會通過法案,義大利將成為第一個明文立法禁止培養肉之國家。


隨著細胞農業發展的興起,義大利總理梅洛尼帶領的政府於2023年3月28日提出關於禁止實驗室製造合成肉相關之法案,此法案將禁止義大利境內從實驗室製造生產和銷售的「合成食品(synthetic foods)」,法案特別提出魚、起司、牛奶等實驗室生產的食品,並特別提到禁止「肉製品」。若違反禁令,將處以1萬~6萬歐元的罰款。義大利政府進一步提出,這項法案已獲得50萬個簽名連署支持。


禁令究竟是不是反創新、反永續?


當歐盟各國逐漸從科技尋找永續發展的解方,義大利卻表態對實驗室的合成食品,義大利這是否會成為經濟和永續發展的阻礙?


歐洲優質食品協會(The Good Food Institute Europe)政策負責人Alice Ravenscroft則表示,這項政策將影響義大利在新興領域的經濟發展,並且阻礙科技進步、減緩氣候變化的努力和限制消費者的選擇;她更進一步提到:「歐盟已經制定相關的的監管程序,來確認『新食品』的安全性,美國和新加坡的監管機構也已經認定其安全性。義大利政府應該讓義大利人自己決定他們想吃什麼,而不是剝奪消費者的自由。」


「Cellular Agriculture Europe」是由一群食品公司組織的聯盟,該組織中其中1位發言人認為,此法案是不必要的,這項禁令可能會損害義大利和歐盟在這創新領域領先的經濟地位。


除了顧慮公民健康和企業發展 也是為了守護飲食文化


義大利農業部部長Francesco Lollobrigida表示:「政府無法確保實驗室所製造的產品品質,並且更是為了保護我們的文化和傳統。」義大利農牧協會(Coldiretti)認為,合成食品的禁止是必要的,以避免國內生產品受到跨國企業的衝擊影響。農牧協會(Coldiretti)理事長Ettore Prandini指出,義大利在餐桌上的品質和食安方面處於歐洲領先地位,有責任在食品政策方面發揮領頭作用,以保護公民和企業。


這項法案目前仍須國會審議,義大利政府對於實驗室合成食品的立場與歐盟的的態度產生分歧,引起各國討論。繼新加坡成為第一個培養肉合法的國家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表示將發展細胞農業計畫、荷蘭、西班牙、英國等國也相繼宣佈投入培養肉產業發展,該如何支持研究這些創新如何與傳統農業相結合,以更好地實現國家氣候和糧食安全目標,這中間如何取得平衡是值得各國思考的方向。


審稿編輯:林玉婷
https://www.foodnext.net/news/newsnation/paper/5852804644

 



義大利,第一個立法禁止人造肉的國家?


義大利政府近日通過一項立法草案,禁止生產銷售包括人造肉在內的合成食品和動物飼料,旨在保護義大利農業食品傳統和公民健康。若議會通過該項法案,違反者將被處以最高6萬歐元的罰款,義大利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立法禁止人造肉的國家。


草案公佈後,當地農業團體表示支持,認為其將有助於本地農產品免受來自跨國公司的衝擊;動物權益保護組織則對此禁令表示不滿。合成食品安全、對傳統畜牧業產生的衝擊和動物權益保護等相關議題,由此不斷被推上風口浪尖。

 

一、旨在保護義大利飲食傳統


人造肉,也被稱為培養肉或細胞肉,是一種模擬傳統肉類食品的替代蛋白質,主要有兩種生產方式:一是由天然植物蛋白製成的"素肉";二是從動物身上提取細胞,並在實驗室條件下增殖細胞製成的肉類食品。


義大利本次草案主要針對的是實驗室合成肉食品,由農業和糧食主權部部長洛洛布里吉達提出。他表示,這是首次在國際層面採取此類措施,義大利也是首個擬通過正式立法對合成食品和合成肉說"不"的國家。洛洛布里吉達認為,人造肉無法保證質量,政府要保障國民健康,同時守護傳統,例如與當地文化息息相關的食品、農產品和葡萄酒等。


義大利衛生部長斯基拉奇稱,"該項禁令是出於預防原則制訂的,旨在守護公民健康和國家傳統,以及以地中海飲食習慣為基礎的農業文化。"


義大利總理梅洛尼領導的右翼政府承諾保護本地食品,主張實驗室培養食物有害,並於去年將"農業、食品和林業政策部"改名為"農業和糧食主權部"。


二、食品安全至上


食品安全是義大利政府通過此項禁令最重要的考慮因素之一。斯基拉奇在新聞發佈會上強調,當前並沒有科學研究可以證明合成食物產品的安全性,以及對於人類健康將產生何種影響。


羅馬大學醫學院教授斯蒂芬妮·魯格裏解釋,合成肉在常量營養素成分(即蛋白質、脂肪和水)方面與"天然肉"相似,但天然食物中含有的許多其他化合物也對人體健康起著重要作用,而當前對此類化合物的研究還非常有限。


"食用合成肉面臨的風險是我們的身體可能無法"識別"這種食物,此外,我們可能無法從這類食物中獲得足夠的營養成分。"魯格裏認為,在不完全瞭解合成食品營養成分以及烹飪過程中表現的情況下,最好等一等再讓合成食品流向市場。


不過,另一種學術觀點認為,實驗室培植的肉類不一定比天然肉類更能增加人們罹患疾病的風險。一個理由是,畜牧業經常使用抗生素和抗微生物藥物,增加了人體對抗生素的耐藥性。同時,動物源食品還可能提高耐藥細菌傳播給人類的風險。


在人造肉食品安全議題被推上風口浪尖的背景下,4月5日,聯合國糧農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佈了"細胞培養食品安全性"專題報告。該報告綜合行業專家意見認為,"以細胞增殖為基礎的合成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所有潛在危害,對現有常規生產食品來說都是常見的。"


聯合國糧農組織食品安全官員竹內正美指出,任何食品的監管都涉及多個步驟,新型食品更是如此,"確保每個國家都有辦法來保證此類食品的安全性,這是迫切的任務,如果不安全,一切都沒有意義。"


竹內強調,就目前而言,糧農組織的關注重點非常明確,那就是食品安全。"我們需要瞭解如何確保產品的安全性,並就此與各界進行溝通。"


三、引發爭議


值得關注的是,對此項禁令內容中的"合成肉",專家學者提示應及時釐清相關定義。義大利米蘭理工大學食品工程碩士學位課程創始人路易斯 · 德納多稱,"比起"合成肉",我更願意稱之為"培植肉",就像我們研究人員多年來一直在做的那樣。"


他解釋說,細胞增殖技術最初緣起是為人體組織再生,運用該技術產生的人體組織與用於重建嚴重燒傷者皮膚的材料相同。羅馬第二大學藥學院研究員切薩雷·加焦利同樣表示,不應把人造肉稱為"合成肉",因為它的生產不像人們想像中的那樣包括化學"合成"過程,這種肉是由從動物組織中獲得的幹細胞製成,隨後在實驗室中進行增殖。


德納多還舉例說,合成類產品早已存在於日常食品中,自2006年起,義大利著名開胃酒"金巴利"用到的紅色染料不再取自甲殼蟲,而是取自人工合成染料。


上述最新報告提到,定義細胞培養相關食品的術語對食品安全"非常重要",因為真實且無誤導性的適當命名有助於所有利益相關者知情並進行討論,進而最終做出知情決策。


除去對"合成"食品引發的相關疑慮,此項草案還引發了動物權益保護組織和環保人士的不滿。與來自集約化農場的肉類產生的高汙染影響相比,支持合成肉最強有力的理由之一是環境可持續性。


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一項研究顯示,食品生產佔人類活動排放的所有地球溫室氣體的1/3,食用動物肉類造成的汙染是生產植物性食品的兩倍。義大利一些業內專家也認為,從環境影響的角度來看,減少從農場獲得的肉類產量可以減少水、土地的消耗和溫室氣體的產生。


在歐洲,英國、荷蘭和西班牙等國近年相繼宣佈研究和發展人造食物。有觀點認為,此次禁令未來反而可能對義大利本土農業造成"雙重打擊":根據商品及服務自由流動準則,若歐盟為人造肉"開綠燈",作為成員國的義大利不能禁止出售歐盟境內生產的人造肉商品。


歐洲食品安全局此前表示,以細胞增殖為基礎的合成食品可被視為一種充滿前景的"創新解決方案",有利於實現環境友好型糧食系統構建。該機構同時指出,需徹底評估潛在的環境、安全性等風險。


四、入局者眾,"藍海"還是禁區?


回溯人造肉發展曆史,科研人員致力於相關研究已逾十年,人造肉開發在全球呈加速趨勢,多個國家寄望於替代蛋白成為未來飲食主角,相關研究和補貼經費不斷增加。據麥肯錫諮詢公司分析,到2030年,合成肉成本將與動物肉相當,到2040年,預計行業將產生4500億美元營業額,佔全球肉類市場的20%。


在義大利政府為人造肉按下暫停鍵之際,同樣在3月底,澳大利亞人造肉技術初創公司沃食品公司(Vow)宣佈,利用先進的分子工程,該企業將早已滅絕的猛瑪象的DNA與非洲大象的DNA碎片結合,已在實驗室製造出猛瑪象肉丸。


此外,美國塔夫茨大學近日獲得了美國農業部1000萬美元的資助,用於開發由生物反應器中生長的細胞生產替代食物來源的技術。科研人員研發出一種實驗室生產的脂肪組織,其質地成分與動物體內天然脂肪組織相似,使人造肉具有更逼真的風味。


數據顯示,全球超100家企業正在參與開發實驗室培育的食品,其中大部分處於早期發展階段,尚未具備規模化生產條件。截至目前,只有新加坡於2020年批準了此類食品可供食用。昂貴的成本、與天然肉風味上的差距和監管機構反複強調的食品安全,是人造肉市場化之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與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佈的報告,基於細胞的食品生產包括培養從動物身上分離的細胞,開發牛肉、豬肉、家禽、魚肉、甲殼類動物、鵪鶉甚至袋鼠等最終產品。


該報告認為,在細胞食品的商業化生產擴大之前,食品安全對消費者來說是最重要的問題之一。食品安全機構應努力確定其潛在的食品安全影響,並建立適當的監管框架來保護消費者。


"對維持生計的飲食做出任何改變,都可能引起關注和質疑。"竹內進一步解釋說,人類一直在以肉類、海鮮、家禽、水果蔬菜的形式使用"細胞",從這個角度看,一塊培植肉和一塊天然肉沒有太大區別,兩者都是由相同的動物細胞製成。但是,與所有新技術一樣,監管機構做出詳實的分析調查是瞭解其安全性的先決條件,"我們目前正處於這個階段。"

 

 

文章來源:環球雜誌
https://zh.wenxuecity.com/news/2023/05/30/12344125.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