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在《奇蹟課程》這本書中,提過上帝的恩賜會滿足我們所有的需求。我曾經認為上帝的恩賜滿足的是我們物質上的需求,但現在我認識到,上帝的恩賜不是物質的,對嗎?
答:上帝的恩賜確實不是物質的。上帝的恩賜就是你,是你所具足的本性,是你與上帝一樣無盡的潛能。這一恩賜已給予了你,你運用它在世間創造出那些你定義為上帝的禮物的東西。我告訴你,一旦你對自我的定位超越你目前自設的限制,你就不會再將這些東西視為上帝的禮物。它們不過是隨著你選擇的世間體驗而來的。所有被創造出來的有形物質,是為了形象地告訴你,你選擇的世間體驗是什麼。
問:那麼,它們也是上帝創造的完整自我的一部分嗎,我們只需要允許自己去認出和接受嗎?
答:讓我這樣告訴你,上帝創造出來的你,一直完全地存在於愛中。你決定怎樣去運用這愛的力量,就決定了你選擇的體驗。如果這種體驗讓你的頭腦認為你與上帝分離,你並不是上帝造你時的完美,你就會有一種不足的感覺。你就會向外抓一些東西來填補這種不滿足感。沒認識到你擁有心想事成的能力,你就會向外尋找,向外祈求天賜禮物。在祈求中,你就承認了你自我定位上的侷限。
不管你選擇怎樣的體驗,體驗中出現的事物肯定不會超出或少於你預先為體驗設定的範圍。你覺得的矛盾之處在於,你想選擇一個你自己覺得最渴望的體驗,即享受幸福、快樂的生活,然而,要擁有這種體驗,又需要超出你能力所及的財力資源。我希望你這樣去看,這金錢上的匱乏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的觀念並沒有允許金錢自由地流入。
當你不在接受的方式上設定限制,所有滿足你體驗的東西都會出現。只不過因為你覺得匱乏、不足,也沒有認清這體驗的本質,而只看到體驗的一部分,你就覺得需要去創造別的東西來滿足這份體驗。正因為如此,你就對創造這件事很感興趣。
一旦你想要什麼東西,而你的邏輯頭腦又告訴你,你想要的超出你的能力,你就會產生創造的渴望。此時看來,你得去呼喚一些神秘的宇宙力量,或者祈求上帝賜予你禮物,作為他愛你的表現。任何形式的創造,並不是富足宇宙的展現。你想去創造,是因為你認為你只存在於物質的宇宙中,而這個物質宇宙存在的意義,依你而定。因此,一旦你頭腦中升起一種需求,為了讓這種需求變成你世間體驗的一部分,你就將需求的內涵解釋成有形的物質。
你一直都在創造中。只不過你沒意識到這一點。只有在你注意的時候,你才會看到它的發生。當你覺得有必要去改變、提高,或擴展一種體驗的範圍時,只有一件事我鼓勵你去明白,那就是你要同時擁有一個認識,即所有用來創造你想體驗的「配備」都可以馬上出現,只要你能定出它的作用,而且釋放所有限制。
選擇體驗做人,其實就是選擇體驗受限制。這句話並沒有批評的意味在裡面。人體驗到受限制本就是很自然的事。不過同時我希望你理解,這種侷限性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你總是可以擴展你體驗的範圍。做為人想體驗完全的無限制是不可能的。然而有一點不僅是可能而且很容易,那就是你完全可以超越你的無助感,以為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是超出你意識控制之外,而且你的命運要靠他人的憐憫。
問:看起來大多數人在他們的一生中,都是被動地對人生的遭遇做出反應,而不明白你剛才說的道理。如果我理解正確的話,你的意思是,當我們定義好自己想要的體驗,我們就會在這個物質世界創造自己的生活,而且我們擁有絕對的力量去準確地決定我們想遇到的事情,以及如何去體驗它們。
答:是的,確實如此。能清楚決定體驗是關鍵,也就是說,對你此刻身臨的體驗,要有全面、完整的理解。
問:為什麼這一理解這麼重要?
答:因為缺乏這種理解,你就將自己放在一種被動反應的狀態中,而被動地去反應,暗示的就是一些不是你計劃的,不是你想要的事情已經發生在你身上了。相反,如果你很清楚人生的體驗究竟是怎麼回事,你會發現自己很容易明白人生中所有事情都是在你控制範圍之內。也正是你對自己體驗的清醒認識,擴展了你的注意力和覺察力,讓你對所有的體驗有全面、完整的理解,這也會幫助你不再做一個被動的反應者。
不過,對於那些身陷困境,覺得自己是受害者的人來說,讓他們超越對困境的恐懼,擴展他們的視野,開闊他們的心胸,能更全面的看待人生,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現在,讓我們說一說,如何讓你能更清楚地明白,什麼是一個完整的體驗。我希望你注意這樣一個事實,當你試著去明白體驗的完整性是什麼時,你可以將你的思維習性看成你人生體驗中的一個座標,因為它們可以清楚地指出你正捲入什麼樣的體驗。它們會告訴你之前你一直體驗的是什麼。
如果你能允許自己客觀地審視這些思維習性,那麼你就會明白自己希望從體驗中學到什麼樣的功課。當這覺察力越來越清晰,你回首往事時,你會驚訝的發現這些習性都完美地帶來了它們相應的體驗,此時你就更容易地明白,人生中的點點滴滴都是在幫你體驗、認識這些思維習性。
之所以說它們是習性,因為它們不停的重複出現,而它們之所以重複出現,是因為你還沒有意識到你想從中學些什麼。一旦你認出了該學的功課,一旦你明白了你希望這些功課帶給你的意義和價值,那麼這個習性就會停止,因為它存在的目的已經達成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告訴你,能清楚地意識到每一刻你的體驗,能明白它背後的功課,是最有價值的。
問:看到一個思維習性就能結束一個思維習性嗎?
答:結束習性不僅僅是認出它;要結束它,需要你去親身體驗並且融會貫通你自己選擇的功課。你的親身體驗才能決定它的價值。很多次,你會看到功課的意義只是顯示恐懼的無意義。然而,只要你還是簡單被動地對恐懼做出反應,你就無法明白恐懼確實沒有任何意義。那樣的話,你所恐懼的東西,會以不同的形式一再出現,正是如此,思維習性造就了反覆事件。
問:這也就是所謂的「業障」(Karma)嗎?
答:「業障」,我會說,不過是一個藉口,好讓你重複你已習慣的習性。最常見的一個思維習性就是認為世界本就有好也有壞,要完整地體驗任何一件事你必須體驗它的好與壞。其實這是一個選擇而不是必須。不過如果你一定要選擇體驗好與壞,那這就會變成你的一個習性。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覺醒的對話Dialogue on Awakening
傳述:Tom Carpenter
譯者:Joshua
在線閱讀:http://hi.baidu.com/zen_of_jesus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