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謊言通常分為兩種:白色謊言和黑色謊言。所謂黑色謊言,就是徹頭徹尾地撒謊,敘述的情況與現實完全不符;所謂白色謊言,其本身或許能反映事實,卻有意隱瞞大部分真相。

 

被冠以"白色謊言"的頭銜,不意味著脫離了謊言的實質,並且值得原諒。政府利用檢查制度,使人們無法瞭解真相,同樣是一種白色謊言-在這種情況下,通過白色謊言欺騙民眾的政府不比慣於撒謊的政府更加民主和開明。

 

病人隱瞞大量透支銀行存款的原因,對於治療產生的妨礙,和徹頭徹尾地撒謊一樣嚴重。隱瞞部分真相,可能讓人覺得無關緊要,白色謊言由此成了最常見的撒謊方式。另外,由於白色謊言不易察覺,其危害甚至遠遠超過黑色謊言。

 

與黑色謊言不同,白色謊言常被認為是善意的謊言,戴著"不想傷害別人的感情"的帽子,更容易得到社會的寬容和認可。儘管我們抱怨人和人之間缺乏真誠-譬如父母對孩子的許諾就常常是"白色謊言",但大量缺乏實質的白色謊言,卻被認為是愛的體現。

 

有的夫妻彼此尚能坦誠相待,卻無法以同樣的姿態對待孩子。他們隱瞞大量事實,比如吸食大麻,夫妻不和;因孩子的祖父母專橫跋肩而心懷憎恨;經醫生診斷,患有嚴重的心理失調;進行高風險的股票投機;隱瞞銀行存款的數目…類似隱瞞真相的行為,被看作是為孩子著想,實際上,這樣的"保護"沒有效果。

 

孩子早晚會知道:父母喜歡吸食人麻,經常吵架;他們的祖父母與爸爸媽媽關係不和;媽媽凡事神經過敏;爸爸做股票生意,賠得一塌糊塗。父母的白色謊言不是對孩子的保護,而是對孩子權利的剝奪,讓他們無法瞭解到有關金錢、疾病、毒品、性、婚姻、父母、祖父母及其他方面的真實情形。他們接觸的不是誠實的"角色榜樣",而是殘缺的誠實、局部的坦率以及有限的勇氣。

 

父母以上述方式保護孩子,也可能出自對孩子的愛,只是選擇了錯誤的方式。但大部分父母卻以"保護"做幌子,來維護家長的權威,避免孩子發出挑戰,其潛台詞是告訴孩子:"聽著,你要乖巧些,不要隨便打聽大人的事。就讓我們自己來解決吧,這對我們都有好處""有些事你最好不要瞭解,這樣你才會有安全感""爸爸媽媽的情緒出現異常,你沒必要知道原因,這樣我們才能相安無事。"

 

有時候,我們追求絕對誠實的願望,可能與孩子需要保護這一事實發生矛盾。比如,你和配偶婚姻美滿,偶因吵架而冒出離婚之念,這是很正常的事。假如婚姻果真出現危機,孩子終會察覺,即使不告訴他們,他們也會感受到潛在的威脅。

 

可假如你們某晚吵過一架,第二天就對孩子說:爸爸媽媽昨晚吵架了,而且想到了離婚。不過你們放心,我們眼下不會那麼做。這當然會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同樣,心理醫生在治療初期,不要輕易對病人說出結論,病人可能在心理上並未做好準備。

 

在醫療實習第一年,一位男性患者對我敘述起一場夢,他的夢境暗示出,他對可能成為同性戀感到焦慮。我為了表現專業水準,同時想使治療取得進展,就告訴他:你的夢表明,你擔心自己有同性戀傾向。他立刻緊張恐懼起來,隨後三次接診,他都沒有出現。我花了相當大的努力,還加上一點點運氣,才說服他繼續治療。後來進行的二十次治療,給他帶來了難以想像的好處-儘管我們以後再未提及同性戀這一話題。

 

他在潛意識裡感到焦慮,不意味著他在意識上做好準備,可以公開地同我探討個人隱私。我把觀察結論告訴他,對於他沒有多少好處,甚至是莫大的冒犯。我使他喪失了就診的勇氣,這對醫生而言,完全是一種失敗。

 

對於想進入政治和企業高層領域的人而言,限制性地表達個人意見,同樣極為重要。凡事直言不諱的人,極易被上司認為是桀傲不馴,甚至被視為"搗亂分子",是對組織和集體的威脅。若想在組織或集體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更需注重表達意見的時間、場合和方式。若想成為符合需要的集體成員,發表意見須有所節制,而不是隨心所欲。

 

換句話說,一個人應有選擇地表達意見和想法。當然,出於忠於事實的考慮,我們又渴望直抒胸臆,而不是遮遮掩掩,這使我們處於兩難境地:一方面,我們擔心禍從口出;另一方面,我們又不想違背誠實和公正的原則,而在二者之間,幾無迴旋餘地,我們很難取得理想的平衡,這的確是高難度的挑戰。

 

在日常交往中,我們有時要開誠佈公,有時則要抑制傾吐想法和感覺的慾望。那麼怎樣做,才不致違背尊重事實的原則呢?我們應遵循如下規則:

首先,永遠不要說假話,避免黑色謊言。

其次,要牢牢記住。一般說來,不說出全部真相,基本上就等於說謊;非得保留部分真相,那一定是情非得已,且是出於重大道德因素的考慮。

第三,不可因個人自私自利的慾望,例如滿足權力慾、刻意爭取上司的歡心、逃避修訂心靈地圖的挑戰等等,將部分真相隱瞞下來。

第四,只有在對對方確有好處的情況下,才可有選擇地隱瞞部分真相。

第五,盡可能忠實地評估對方的需要。這是一種極為複雜的規則,只有以愛為出發點,才能做出恰當的評判和選擇。

第六,評估他人對事實的需要,在於對方能否借助我們提供的事實,使心靈獲得成長。還要記住,在評估別人運用事實使心靈獲得成長的能力上,我們通常都是低估而非高估了這種能力。

 

履行上述規則,是相當艱巨、無法盡善盡美的工作。很多人懼怕其中的痛苦,寧可選擇有限的誠實和開放,這等同於生活在封閉狀態中,從來不敢拿出地圖,與現實情況進行比照。表面看來,自我封閉顯然容易得多,殊不知尊重真理和事實,其收穫將遠遠超過代價。

 

以開放的心態、積極的努力,不斷修訂人生地圖,方能使心靈獲得成長。與過於封閉者相比,開放的人擁有更健康的心理狀態、更美好的人際關係。他們開誠佈公,不必文過飾非,因此少了很多憂愁和煩惱。他們不需掩飾過去的假象,不必編造更多的謊言,以便掩蓋過去的謊言。

 

一個人越是誠實,保持誠實就越是容易,正如謊言說得越多,就越是要編造更多的謊言自圓其說。敢於面對事實的人,能夠心胸坦蕩地生活在天地間,也可借此擺脫良心的折磨和恐懼的威脅。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少有人走的路  The Road Less Traveled
線上閱讀: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822.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