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是行動,不是感覺。很多人跟著愛的感覺走,做出來的事卻可能沒有愛的成份,甚至還有破壞性。但是一個真正有愛心的人,即使面對一個不喜歡或討厭的人,也能充滿愛心與保持建設性的態度。

 

愛的感覺與「精神貫注」相隨而來。前面提過,精神貫注是一種外在對象對我們漸趨重要的過程。我們經由貫注對所謂「愛的對象」投注精力,把它作為我們的一部分。愛之所以被誤為感覺,就是因為把全神貫注當做了愛。

 

由於兩者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混淆在所難免,但也有清楚的區分。首先,精神貫注的對象不一定有生命,所以也不一定有心靈。一個人大可全神貫注在股市或珠寶上,卻不見得是以愛為出發點。

 

其次,我們對另一個人產生全神貫注時,未必會關注他的心靈發展。倚賴者反而害怕貫注的對象成長。像那位堅持開車送兒子上高中的母親,顯然就全神貫注在兒子身上;她非常重視他,但不重視他的心靈成長。

 

第三,貫注的強度通常與智慧或投入奉獻無關。酒吧裡兩個初次邂逅的陌生男女也可互相貫注,但當時他們可能全心都放在尋求性滿足上。最後,貫注瞬息萬變,不能持久,酒吧裡一段露水姻緣,事後雙方可能都覺得對方毫無吸引力。貫注隨時都可能突然消失。

 

相反的,真愛不但需要投入奉獻,也需要運用智慧。我們關懷一個人的心靈成長時,就會瞭解不能投入的危險性,而且唯有投入才是表達關懷最有效的辦法。病人必須先跟醫生建立「治療同盟」關係,才能達到人格成長。也就是說,在病人冒改變的危險之前,他必須先充分信任醫生,產生足夠的力量和安全感。

 

醫生要建立這種同盟關係,通常得先投入大量的時間和持續不變的關懷,這就要靠他的奉獻精神。這並代表醫生隨時都有興趣聆聽病人傾訴,所謂奉獻就是管他喜歡不喜歡都得聽。這跟婚姻很類似。建設性的婚姻正如同建設性的治療,雙方伴侶都經常的把自己的好惡放在一旁,關懷對方,改進彼此的關係。唯有如此,當求偶的本能告一段落,夫妻雙方都走出情網時,真愛才有發展的機會。

 

業已建立穩定而具有建設性關係的人,當然還會互相產生精神貫注的現象,但真愛必然會超越貫注。有了貫注或愛的感覺,當然更親切貼心,但是它們不是不可或缺的條件。在此應強調的是「意願」二字。我為愛下的定義是:為了滋養個人或別人的心靈成長,擴充自我意願。真愛發乎自願,而不是情緒化。用真心去愛人是出於自主的決定,不論愛的感覺存在與否,都要投入奉獻。愛的感覺固然好,如果沒有,愛的意願與奉獻的承諾也依然有效。

 

因此充滿愛心的人絕不單憑愛的感覺行事。我可能會遇見一個很有吸引力的女人,我很想愛她,但因為這麼做會毀掉我的婚姻,我只好自言自語地說:「我很想愛你,可是我不會這麼做。」同樣的,我也可能拒絕接受一位病情很有發展性的新病人,因為我對其它病情未必如此值得診察的病人已經有所承諾,沒有時間照顧新病人。愛的感覺沒有限制,但是我能付出的愛有限,我必須選擇愛的對象。真愛不一種排山倒海而來,什麼都可以不管的感覺,它是一個經過審慎考慮,全心投入的決定。

 

常有人把真愛與愛的感覺混為一談,造成各式各樣的自欺。一個需要他關懷的妻兒丟在家中不顧、外出酗酒的男人,可能會神色痛苦的告訴酒巴的人說:「我好愛我的家人。」經常殘酷忽視兒女的人,也可能以最具愛心的父母自居。這種故意含混的態度有其存在的原因:在感覺中找到愛的證據很容易,在行動中找尋愛的證據卻很困難。

 

因為真愛超乎倏忽即逝的感覺或精神貫注之上,是一種發乎意願的行動,所以也可以說:愛只能靠行動證明。愛與非愛,正如同善與惡,有其客觀的標準,不能純靠主觀決定。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少有人走的路  The Road Less Traveled
線上閱讀: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40822.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