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欲知事實本然,惟待契當時機、契當因緣, 時刻一到,彷如大夢初醒。 你明白你找到的是你本有的,不是來自任何外境。 -佛經

 

「轉念作業」(The Work)「誕生」於一九八六年二月的一個清晨,拜倫.凱蒂從「中途之家」(halfway house)的地板上驀地清醒過來,當時她四十三歲,是來自南加州高地沙漠小鎮的一位平凡婦女。

 

凱蒂的日子與一般美國人無異,結了兩次婚,有三個小孩,一個成功的事業,但是十年來她一直處在精神低迷狀態,不但暴躁易怒、偏執妄想,到後來愈陷愈深,變得徹底絕望。她曾意志消沈了兩年,幾乎足不出戶;有一段時期,她好幾個禮拜都待在床上,只能透過臥室的電話與外界聯絡生意,有時甚至嚴重到無法下床盥洗梳理。她的孩子經過她的房門,必須踮起腳尖走路,以免驚擾了她。最後,她被送到專門收容「厭食症」婦女的中途之家,那是她的保險公司唯一肯付費的機構。那裡的人都很怕她,所以她被單獨安置在閣樓的房間裡。

 

大約一星期後的某天早晨,凱蒂躺在地板上(她覺得自己不配睡在床上),醒來的霎時之間,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誰,或自己怎麼了。她事後說:「那時,根本沒有『我』的存在!」我所有的憤怒、所有曾經困擾我的想法,以及我的整個世界,甚至全世界,全都消失不見了。就在此時,內心深處突如泉湧般迸出無法遏止的笑聲。而且,週遭的一景一物變得如此陌生,好像內在某個東西突然清醒過來,它張開雙眼,透過凱蒂的眼睛往外看著四周的一切,一切美妙極了‥她浸潤在喜悅之中,一切萬物都融在一起,沒有分裂,也無所不容,每一物都活出它自己。

 

當凱蒂回到家後,她的家人和朋友都覺得她彷彿變成另一個人。她當時十六歲的女兒羅珊說:我們知道歷經多年的狂風暴雨終於過去了。她以前有事沒事老愛數落我和弟弟,而且還經常對我們大吼大叫,我怕到不敢跟她待在同一個屋子裡。現在,她似乎完全寧靜下來了,她能靜靜地安坐在窗邊或是外面的沙漠裡,而且一坐就是好幾小時。她像小孩般地既開心又純真,而且內心似乎充滿著無限的慈愛。苦惱的人們開始來敲我們家的門,請求她給予協助。她會跟他們坐在一起,詢問他們一些問題,大都是問:「那是真的嗎?」當我面臨像「男朋友不再愛我」之類的問題而痛苦地回到家時,媽媽總是以難以置信的眼神看著我,然後問我:「親愛的,那怎麼可能是真的?」那種語氣,好像我剛才跟她說「我們住在金字塔」那般荒謬。

 

當人們確信昔日的凱蒂已然一去不返時,便開始猜測她發生了什麼事,是否碰上什麼奇蹟嗎?她自己也說不出所以然來,經過長時間的沈澱之後,她才逐漸描述出自己的離奇經歷。她談的不外乎內在甦醒的自由。她也常說,「反躬自問」幫她領悟出,她過去所有的想法都是不真實的。

 

凱蒂從中途之家回來後不久,家裡開始擠滿了人,很多人聞風而至,特地前來跟她學習。她已經把那套反躬自問擬為具體的問題,任何想要解脫束縛的人們,都能應用在自己身上,而無需一直仰賴她。很快地,她開始受到一些小團體之邀,在客廳裡會晤形形色色的人。主辦人經常問她:「你開悟了嗎?」她的回答是:「我只是懂得分辨什麼會傷你,什麼不會傷你而已。」

 

一九九二年,她受邀到北加州,「轉念作業」便從那裡開始快速向外擴展,各種邀約如雪片紛飛而至。從一九九三年開始,她幾乎馬不停蹄地到處巡迴講解,不論在教堂地下室、社區活動中心、旅館會議廳,也不管與會人士有多少,她都能一一示範解說。很快地,「轉念作業」開始以它特有的風貌進入社會每一階層,從公司行號、法律事務所、診療室,到醫院、監獄、教堂和學校。凱蒂遍游世界各國推展「轉念作業」,所到之處,大受歡迎。如今,在歐美各地,已有不計其數的團體定期聚會,共同操練「轉念作業」。

 

凱蒂常說:「瞭解『轉念作業』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去經驗一下。」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反躬自問」(inquiry)的作業,正好與研究心智的生物學最新實驗結果不謀而合。當代神經科學證實腦內的某一特殊部位,有人稱它為「自動翻譯機」,能把一切外在訊息轉譯成我們耳熟能詳的內在故事,形成我們的「自我感」。

 

兩位著名的神經科學家最近指出,這個愛說故事的「自動翻譯機」具有詭詐多變的不可靠特質。安東尼奧.達馬西歐(Antonio Damasio)對它的形容是:「或許最重要的啟示正是:人類的左大腦喜歡捏造與事實不符的故事情節。」麥克.葛詹尼加(Michael Gazzaniga)接著說:「左腦慣常編織故事,而且樂此不疲,那是為了說服它自己和你”一切在掌控中”。

 

左腦那種扭曲事實的本領,哪能稱得上什麼能耐呢?『自動翻譯機』的目的不過是幫你把自己的故事自圓其說而已。就這樣,我們才學會了自我欺騙。」這些從精密實驗得到的睿見,顯示出我們都有相信自己所發佈的新聞稿的傾向。

 

當我們自認為「頗具理智」時,通常正是我們用自己的想法在編織故事。這種特性,道盡了我們如何親手把自己推入痛苦的深淵裡,而凱蒂本身就是十足的過來人。她這套自我質問的方法,發掘了一種獨特且鮮為人知的心智能力,使人們跳脫自製的陷阱。

 

很多人做完「轉念作業」後,都能從他們的痛苦念頭裡,當下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解脫與自由。但是,「轉念作業」若只給人這種短暫的體悟,就無法發揮它真正的功效,它其實是一種持續不斷深入的自我了悟過程,而不是一帖救急的止痛藥。凱蒂說:「它不單單是一種技巧而已,它能從我們內心深處,喚醒生命的本然真相。」

 

你愈深入「轉念作業」,就愈能體會到它的效力。練習「反躬自問」一段時間以後,人們常說:「不再是我操練『轉念作業』,而是它在操練我。」根據他們的描述,練習之時,無須刻意使力,心靈便能自行察覺負面的念頭,且在它造成痛苦之前就把它化解了,他們內在與現實真相的爭辯也隨之消散,存留下來的只有愛-愛自己,愛別人,愛一切有情生命。准此而言,本書的書名與他們的體驗,可謂相互呼應:「一念之轉」,就像你我的呼吸吐納,是那般自然又輕鬆自在。

 

 

需要詳細內容請參考書籍或與thework相關網站聯絡,謝謝!

 

 一念之轉(Loving what Is)
作者:拜倫.凱蒂Byron Katie、史蒂芬.米切爾Stephen Mitchell
譯者:周玲瑩
Byron Katie的網站:http://www.thework.com
線上閱讀:http://hi.baidu.com/theartoflove/blog/item/3eb83df1fbb1dcc47831aae3.html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9a711b01018xk6.html

 

 

 

 

 


友善提醒:多一分的了解就少一分對未知的恐慌,對訊息無須批判分析,知悉即可。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哪些是對自己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困擾、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 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Peace 的頭像
    LoveNPeace

    LoveNPeace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