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在進行的,是一個很老很老的故事之延續。

“帝國是個巨大的自我中心。”—愛默生(1803~1882)

 

歷史上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帝國之一是蘇美王朝。我一位住在亞特蘭大的朋友湯姆能滔滔談論此古文明的興衰。他的收藏中有一塊6000至8000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蘇美帝國,即今日的敘利亞、伊拉克和黎巴嫩地區的石刻。

 

湯姆一邊輕柔地遞給我這塊蘇美王朝的收藏,一邊說:“大多數人甚至不記得蘇美人,但他們是我們生活方式的開山祖師,這生活方式我們稱之為‘西方文明。’”

 

世界上所寫下的最古老的故事是《吉爾伽美什史詩》,其上記載最早蘇美文明的一個國王吉爾伽美什,是第一個反抗森林之神亨巴巴的人,亨巴巴奉蘇美人最高神祇之命看守黎巴嫩的杉樹林。

 

吉爾伽美什為要建造大城烏魯克來紀念其功業,於是攻擊亨巴巴,削平從約旦河到黎巴嫩沿海的森林。這故事的結局是吉爾伽美什斬死森林之神而觸怒萬神之神英力,英力為報復亨巴巴之死,使蘇美王朝境內之水不能喝、土地荒蕪,因而滅亡了吉爾伽美什臣民。

 

在《吉爾伽美什史詩》的許多特殊之處中,它是最早將因森林嚴重破壞,而使下游地區淤塞以至沙漠化的過程落入文字的故事。在1500年間,黎巴嫩森林從90%的面積(著名的的“黎巴嫩之杉”)減少到70%以下,下游地區的降雨量因而減少了80%。破壞了水迴圈中極為重要的樹木,肥沃新月地帶上百萬英畝之地變為沙漠或灌木地,幾成不毛之地直到如今,不再肥沃。

 

美索不達米亞的主要食物為大麥,但經過數百年的灌溉耕作,其土地耗竭且含鹽分高(由灌溉水攜入),已無法耕種。同時,森林的快速消失,使木材成為與珠寶礦石等值之珍品:於是悍然征服鄰國以取得木材與可生長大麥的肥沃地。幼發拉底河和底格裏斯河沿岸廣大的林地全被鏟平,造成灌溉管道和農地的淤塞,以及下風地區降雨的減少。

 

這5000年前區域氣候變遷的結果是饑荒。最後美索不達米亞帝國崩潰於4000年前,其遺留下的記錄顯示,直到帝國末日,他們才知道砍伐森林、破壞環境,摧毀了寶貴的食物和燃料來源。數千年來,他們一直“知道”他們的生活方式不錯;然而雖然外面看起來不錯,他們卻未警覺這種方式無法永續:只有當別人的土地無限制地供其征服才有用,一旦鄰國沒了,崩潰之勢將如排山倒海,就如龐氏騙局一般。

 

美索不達米亞帝國沒落後,取而代之的是銅器時代後期的希臘。西元前2000年到1500年間,希臘人廣泛沿襲類似美索不達米亞系統的農業生活。到西元前1300年前,食物的增加帶來人口不斷成長,而必須砍伐森林以滿足生存空間、燃料與農地之需;尤有甚者,他們更把數以萬畝計的林木送進他們之所以著稱的煉鋼爐。

 

希臘文明的沒落與其燃料(即木材)的用盡有關,到西元前600年,希臘已多處成為棄土,裸露山坡土壤沖蝕,淤塞河流,而灌溉水鹽分的累積與養分的耗竭使農地不堪使用。當恐慌的希臘人發現只有橄欖樹可以穩住脆弱的陡坡,趕緊提供津貼鼓勵農夫在山坡地種植橄欖,但一切為時已晚。柏拉圖在《克利梯阿斯篇》(Critias)中寫道:

 

如今所剩的就像病人的骨架,所有油脂與軟土均已流失,所剩的只是土地裸露的軀架。

 

這些事真的發生過。

 

羅馬帝國在希臘沒落後興起。

 

其亦有木材之迫切需求:到西元前200年,我們現在稱為義大利之地的森林全被砍伐殆盡,為了供給燃料和住處,為了供給澡堂熱浴,也為了冶煉金屬。大量木材被用來冶煉銀礦、精製,再鑄成羅馬財政系統基石的錢幣。因此當義大利森林在一世紀左右耗竭後,煉銀成本一再倍增,導致財政危機,產生羅馬帝國第一次的大裂痕。

 

同時由於淤積、鹽化、養分耗竭和上風地區森林損失對雨量的影響,使農地生產力遽降:因糧食不足威脅羅馬帝國的穩定,於是帝國領導者造了60艘木船的艦隊去征服鄰近的地中海國家,在其晚期橫跨所知的世界去奪取礦產、糧食和木材。最後,流域破壞、森林消失、土壤耗竭以及人口不斷成長導致羅馬帝國的瓦解。

 

即使強大的羅馬帝國也無法永續,雖然征服了大半已知世界。當然,這僅是一件事例,數以百計的年輕文化的實驗曾經迸出,用盡資源,然後消失,從埃及人到烏爾人,從中國各朝代到南美前哥倫比亞消失的文明。

 

在美國邁向世界首強之初,木材為主要燃料,它曾是喬治·華盛頓軍隊的燃料和熱源,而且一直到內戰期間仍為主要燃料、熱源和建材。

 

前面曾提到內戰後在賓州發現以石油形式存在的可用陽光能量,大幅提升人類增加並餵養全球人口的能力。然而這把我們推向一個相似於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和羅馬的情形:既然所有人都仰賴某種特定燃料,如果這燃料越來越少時,會如何?

 

我們能以替代燃料拯救文明嗎?

多年來,許多人曾指出不遠的有朝一日,石油將用盡。他們建議了各種替代或可再生能源。因為這些建議的目的在於減低對石油的依賴,以避免因能源耗盡而崩潰,所以值得加以檢視。

 

經濟上的大障礙:低油價不利於投資

 

在考量這些時,我們須先注意到,各國政府並未特別重視或感受到發展替代燃料的迫切性。

 

主要的理由是我們急於抽取石油,而使現在的油價降低。一品脫的礦泉水比一品脫的汽油貴4倍,雖然汽油得先從8000英里遠的地底抽出原油、運來、精煉,然後配送到全國各加油站。

 

大部分的產油國家努力加速汲取石油來應付各國越來越大的胃口,任何想減少供給或攫取鄰國石油的國家,只消看著美國對伊拉克佔領科威特油田的激烈反應,就會三思而決定保持現狀。

 

石油工業只受企業近利的驅使,犧牲未來的存續亦在所不惜,他們非常願意賣掉這非再生能源以儘快大賺一筆。

 

這些種種都使現在油價偏低,因而不利於替代品的研發。

 

另一個障礙:非石油科技的發展需要石油

 

替代燃料的發展還有另一個大問題。

 

以太陽能為例,太陽能電池捕捉現有陽光而讓我們馬上可以使用能量,但我們卻陷入一種窘境:用以製造太陽能電池的每件事物都依賴石油,即古時的陽光:

 

◆太陽能電池是由幾種稀土金屬構成,而幾磅的稀土金屬需要從幾百噸土中萃取出來,採礦則需要以石油為燃料的大型機器。

 

◆這些機器的組成物質(鋼、玻璃等)又需使用石油驅動的機器以採礦、冶煉,以及在燃油熔爐中製造。

 

◆稀土金屬采出後,需要高溫燃油熔爐加以冶煉和純化。

 

◆覆蓋太陽能電池的玻璃,雖然其組成原料是多又便宜的沙,仍需要高熱以製成玻璃。(也許可用塑膠代替玻璃,但塑膠是以石油為原料的。)

 

◆全部操作需要人員,而這些人開著汽油燃料的車子,住在石油加熱的屋子。

 

當石油用盡,不再有貯存的古時陽光時,怎麼辦?

 

太陽能電池從何而來?

 

我們無法用今日的太陽能電池製造更多的太陽能電池,今日的太陽能電池連發動一部小車都有困難,遑論捕集足夠的新鮮陽光來帶動推土機,或加熱鼓風爐或玻璃工廠以製造更多的太陽能電池。這是環境學家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風力也有相同的問題,雖然在某些隘口有源源不絕的風力,但需要高科技的渦輪才能有效利用,而高品質的鋼和其他材質,在今日只能利用礦物燃料的能源製造出來。當零件耗損而無石油時,我們就只剩荷蘭的傳統木制風車了。

 

目前發電是石油的最大用途,因此美國環保署指出,發電要為所有二氧化硫排放的66%,所有氮氧化物排放的29%,所有空氣汞污染的21%,以及所有二氧化碳排放的36%負責。

 

“綠色”能源

 

因為燃油發電製造污染且不能再生,所以在美國有越來越多鼓勵綠色電力的運動。所謂綠色電力是指利用新鮮陽光的可再生資源,如燃木鍋爐、水力、太陽能和風力所產生的電力。

 

然而現今美國有太大量的電力需求,不是新鮮陽光所能供給,儘管現況可能可以改變,但石油產生的電力過於便宜,使得新科技連起頭都難。

 

在現在“迅速賺錢,不然則死”的競爭經濟下,生產綠色電力的公司很難生存;在有限資本下,所謂的“綠色”電力公司有時得誇大其詞,生產看似綠色(可再生、乾淨的),但其實不是,被稱為“假綠”的電力。

 

假綠的販售

 

1997年5月在波土頓舉行的一個研討會上,一些新興“綠色電廠”用熱氣球和免費小杉樹招徠顧客,他們承諾其電力來自於“綠色”來源,亦即這些電力來源是可再生且無污染的。這些公司大肆宣傳,希望消費者以稍微高的電價換取不破壞環境的確認。

 

當一位“關心科學家聯盟”的發言人起立直言後,大家才發現真實情形卻有點距離。原來一家公司所賣的“水力”乃出自於Hydro—Quebec;這一家大型電力公司,最近在原住民的抗議聲中淹沒了大片原住民的土地,來創造出他們自己的流域。而另一家則販售“抽取儲存”的水力,他們使用大量電動抽水機(由煤、核能和石油所產生的電力驅動)把水抽至上一貯水池,再讓水流出而轉動渦輪潑電機,而產生這“綠色”電力。這最多只是“髒”能源的儲存系統,甚至是純然的欺騙。在美國其他地方,還有些發電廠聲稱核能應可貼上“綠色”的標籤,因其不製造空氣污染。

 

目前看來這些欺騙似乎是不得已的,因為真正的綠色能源成本頗高。其實若無便宜的石油來製造太陽能電池和渦輪,要生產目前歐美所需的大量綠色能源簡直不可能。但是,若能現在就開始使用石油來製造完全取代石油的系統,情況應會變好。

 

燃料不足,戰端必起

 

今日工業化世界的每一家公司,無論其產品或服務種類,都是在販賣重新包裝過的石油所製造的產品。他們用石油發電,提供室內暖氣,發動員工搭乘往返的汽車,一直到公司運作最不起眼的小節,例如石油乃為辦公室內合成纖維地毯的原料。

 

一旦沒有石油,我們將退回到1800年代的生產力。當時全球人口是現在的1/6,燃料來源是植物油、鯨油、煤和木頭。而且生產力下降,資源會更為稀少。

 

只要主要燃料來源的取得有任何小小的變動,都會造成全國性的混亂。許多歷史學家同意,如果希特勒能在德國找到無限的石油供應,他很可能已成功征服了歐洲。史料顯示,日本之所以轟炸珍珠港,主要是因為美國艦隊封鎖日本西方海域,阻斷了從印度洋國家來的石油供給。美國的戰略專家知道此舉將迫使這太陽帝國屈膝,只是美國顯然低估了日本會多麼憤怒地報仇。

 

當石油在未來數十年中逐漸稀少,價格將上揚,正如蘇美、希臘和羅馬帝國的木材一樣。當燃料成本使所有物價飛漲,小部分控制財富和軍隊的人也許可以保護其既得利益,但多數人將陷於大劫難。從海地等地之有限燃料供給不敷人口爆炸所需,而遍地饑荒中可見此事。

 

在能源金字塔頂端的西方國家也許會最後才感受到困境。(前提是我們軍隊不受此影響而能強迫阿拉伯和南美國家繼續賣石油。當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和羅馬人的木材不足時,他們也興起戰端。當然,如何在燃料不足時發動飛機、坦克,也是問題。)

 

但即使第一世界能以武力確保取得第三世界的石油供給,越來越少的燃料將造成廣泛的、毀滅性的骨牌效應。過去7000年來的每個“現代”文明最後都因燃料供給不足而削弱而毀滅。我們的文明可能會,也可能不會躲過這個宿命,而即將出現的資源不平衡必然壓迫民主的基石,也許會超過爆破點。

 

為什麼似乎總是會這樣?我們到底能做什麼?

 

 

文章內容可能不完整,僅提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古代陽光的最後餘暉-搶救地球資源
作者:ThomHartmann,NealeDonald
譯者:馬鴻文
網頁:http://www.self-learning-college.org/oldsun/index.htm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