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尼:今天是一九九四年的復活節,我依指示,手上拿著鉛筆,在這裡等待。

 

我在等待神。他答應我他會出現,就如她在過去的兩個復活節一樣,我們將開始另一段為時一年的對話。這次是第三部,就我所知也是最後一部。

 

這非比尋常的對話過程始於一九九二年。將於一九九五年的復活節完成。

 

三年,共三本書。第一本以個人的事務為主:情感關係,正當的工作,金錢、愛情、性及神等等巨大力量;以及如何把它們納入到日常生活中。第二部則將這些主題擴充,推向全球的政治考量,諸如政府的性質,如何締造一個沒有戰爭的世界、一個全球的及統一的社會。而這第三部,依我得到的指示,則是將焦點集中在我們人類所面對的一些最大的問題上。是有關其他界域、其他次元的一些觀念,以及這整個複雜的結構如何環環相扣的問題。

 

這三部書的程序是:

 

個人的真理

 

全球的真理

 

宇宙的真理

 

就像前兩部的手稿一樣,對話將如何進行我完全沒有概念。過程總是很簡單:我把筆放在紙上,提一個問題,然後看我腦子裡有什麼東西冒出來。如果什麼都沒有,我就把紙筆放下,等另一天。第一本書用了大約一年;第二本一年略多(目前,在此第三本開始之際,第二本仍在進行中)。

 

我想這一本是三本中最為重要的。

 

因為自從寫書的過程開始直到現在,我第一次感到那麼的不自在。前面的四、五段寫完之後到現在,已過了兩個月。從復活節到現在,已兩個月了。兩個月,什麼都沒有—只有不自在。

 

我花了好幾個星期來校訂排版好的第一部手稿,這個星期才接到最後的清樣,卻不得不又送回打字行,因為發現了四十三個錯誤。而第二部,則仍在手稿階段,上個星期才完成,比「計劃中」晚了兩個月(原訂一九九四年復活節完成)。這第三本,儘管在第二本尚未完成前就開始,卻一直留在文件夾中拖延到現在—而現在,第二本已經完成了,這第三本就吵著要求注意了。

 

然而,從一九九二年—也就是第一部開始之際—到現在,我是第一次感到在抗拒這書寫,幾乎是惱火狀態。我覺得自己是被陷在這作業中,而我又從來不喜歡去做任何必須去做的事。更且,在把第一部的手稿影本拿給少數幾個人看以後,我從他們的反應得知,這三部資料必將被許多人閱讀,徹底審視,從神學的角度來分析,並熱烈辯論數十年。

 

這使我要回到筆記簿上就變得非常困難,也非常難以再把這支筆視為我的朋友了。雖然我深知這些資料終將通過考驗,但我自己卻會成為眾矢之的,遭人謾罵攻擊,嘲笑,甚至厭恨;只因為他們認為我竟然膽敢將此資料公諸於世,更不用說我還宣稱這資料是直接自神而來了。

 

我相信我最大的恐懼是證明自己不適合作為神的「發言人」,因為從出生到現在,我做過數不清的錯事,我的行為一敗塗地。

 

凡是知道我過去的人—包括我的幾位前妻和孩子們—都會毫不遲疑的站出來,公開抨擊這些資料,只因為我即使只作為丈夫和父親,就做得全無光彩可言。在這方面,我很失敗,而人生的其他方面,諸如友誼、表裡一致、勤奮和責任,也都沒有一樣說得過去。

 

總之,我深深知道,我沒有資格自奉為神的子民,更不用說是真理的使者了。我是全世界最沒有資格擔此任務的人,甚至想都沒有資格想。而現在,我竟要為真理發言,就覺得對真理不公。因為我整個的一生就是在展示弱點。

 

為了這些原因,神啊,求你免除我的任務,不要再做你的書記,求你去找另一個值得配上這種榮譽的人去擔當吧。

 

神:我倒喜歡把我們在這裡開始的事情辦完—不過你並沒有「義務」這樣做。不論對我,還是對任何人,你都沒有任何的「義務」;當然,我知道,由於你認為自己有,所以你頗有罪惡感。

 

尼:我辜負了很多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神:你一生所發生的所有事情都發生得恰到好處,使得你—和所有與你有關的人—都正好依你們所需要的方式成長。

 

尼:這正是新時代每個人的「借口」,逃避他們行為的責任,並規避任何不快的後果。

 

我覺得自己很自私,自私得讓人不可思議;我這一生的所作所為,大多是為了取悅自己,而不顧對他人的衝擊。

 

神:取悅自己,並沒有什麼不對…

 

尼:但卻有那麼多人受到傷害、被辜負…

 

神:唯一的問題是,什麼東西讓你最高興。而你現在似乎在說,讓你最高興的事是所作所為對別人沒有傷害,或盡量少傷害。

 

尼:這是說得客氣。

 

神:我故意這樣說的。你必須學著對自己寬大。不要再審判自己。

 

尼:這很難;尤其是當每個人都那麼想要審判你的時候。我覺得我會變成你的絆腳石;變成真理的絆腳石;如果我堅持要寫完和出版這三部曲,我會變成你的訊息的蹩腳使者,使你的訊息喪失信譽。

 

神:你不可能使真理喪失信譽。真理就是真理,既不能被證明,也無法被否認。它就是它。

 

我的訊息之美與奧妙,是不可能因人怎麼看待你而受影響的。

 

其實,你正是最佳的使者之一,因為你以前的生活是你所謂不完美的生活。大眾會接受你—即使他們批判你。如果他們看出你是真誠的,他們甚至會原諒你「骯髒的過去」。

 

不過我仍要告訴你:只要你仍在擔憂別人怎麼看你,你就仍歸屬於別人。只有當你不再要求外在的讚賞時,你才能歸屬於自己。

 

尼:我關心的主要是你的訊息,而不是我自己。我擔心你的訊息被抹黑。

 

神:如果你擔心的是訊息,那就把訊息發表出來。不要擔心它被抹黑。那訊息會為它自己說話。

 

要記得我所告訴過你的:重要的是訊息怎麼送出去,而不是它怎麼被接受。

 

也要記得這個:你教的,正是你必須學的。並非必須已達完美,才能談論完美。並非必須已達精深,才能談論精深。並非必須已達至高的演化階段,才能談論至高的演化階段。

 

只要真誠。只要認真。如果你想要解除你自以為造成的「傷害」,則用你的行動去證明。做你所能做的,其他的就隨它去吧。

 

尼:這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可難了。有時候,我會有罪惡感。

 

神:罪惡感和恐懼是人唯一的敵人。

 

尼:但罪惡感有其必要。它讓我們知道我們錯了。

 

神:沒有所謂的「錯」。只有它合不合你用;它是不是表彰了你是誰和你選擇你是誰。

 

罪惡感讓你卡在你不是你的那個方位。

 

尼:但罪惡感至少讓我們注意到我們步入歧途了。

 

神:你說的是覺察,而不是罪惡感。

 

我告訴你:罪惡感是枯萎病—是把植物殺死的毒藥。

 

你不可能因罪惡感而成長,只會因而枯萎和死亡。

 

你所找尋的是覺察。但覺察不是罪惡感;愛也不是恐懼。

 

我再說一遍:恐懼與罪惡感是你們唯一的敵人。愛與覺察則是你們真正的朋友。你們不能把兩者混淆,因為一個會殺害你們,另一個則能給予你們生命。

 

尼:那麼,我對什麼事情都不用感到「罪惡」了?

 

神:永遠永遠不要。它有任何好處嗎?它只會讓你不愛你自己—並消除任何你愛別人的機會。

 

尼:我也不用恐懼任何事情?

 

神:恐懼與細心是兩回事。要細心—要覺察—但不要恐懼。因為恐懼使人癱瘓,而覺察則讓人行動。

 

要行動,而不要癱瘓。

 

尼:我一向受到的教育就是要懼怕神。

 

神:我知道。你們跟我一向的關係就是被癱瘓了的。

 

只有當你們不再懼怕我,你們才可能締造出有意義的人神關係。

 

如果我能給你們任何禮物,能給你們任何特殊的恩寵,以便讓你們能找到我,則那就是無懼。

 

無懼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將認識神。

 

這意味著,你必須無懼到足以拋卻你原以為你對神的認識。

 

你必須無懼到足以跳開別人所說的有關神的種種。

 

你必須無懼到敢於走入你自己對神的親身體驗中。

 

然後你又必須無懼到不因此而感到罪惡。當你自己的體驗是如此違背你以為你所知道的神,如此違背人人對你說的神,你仍必須不因此而感到罪惡。

 

恐懼與罪惡感,是人的唯一敵人。

 

尼:但是會有人說,照你所講的去做是跟魔鬼打交道;只有魔鬼才會這樣講。

 

神:根本沒有魔鬼。

 

尼:這也可能是魔鬼會說的話。

 

神:魔鬼會說神說的一切,是嗎?

 

尼:只是說得更聰明。

 

神:魔鬼比神聰明?

 

尼:嗯,或說狡猾吧。

 

神:所以魔鬼會用神所說的話來「狡辯」?

 

尼:只是「擰絞」一點點—但只那麼一點點,就足以使人脫離正道,使人迷途。

 

神:我認為我們必須再談談「魔鬼」。

 

尼:好啊;不過我們在第一部裡已經談了不少。

 

神:顯然還是不夠。再說,可能有人並沒有讀過第一部或第二部。因此,我認為應該先把前兩本書的要點綜述一下。而且這也可以為這第三部中所述的更大、更具普遍性的真理鋪路。魔鬼這個問題,早了結早好。我要告訴你,「魔鬼」這東西為什麼是個「發明」出來的東西,又是怎麼發明的。

 

尼:好吧。好得很。你贏了。這對話已經開始,我也已經投入了,所以顯然它會繼續下去。但是,關於我進入這第三部對話,有一件事是大家應該知道的,就是從我寫下前面幾段話之後,到這裡已經過了半年。現在是一九九四年的十一月二十五日—感恩節的第二天。這中間一共是二十五個星期;從那幾段到現在,過了二十五個星期。這二十五個星期,有許多事情發生。但有一件事未曾發生,就是這本書仍在原封不動,一步都沒有向前。為什麼要花那麼久的時間?

 

神:你現在明白你可以如何阻礙你自己了嗎?你現在明白你可以如何顛覆你自己了嗎?你明白正在你走上通往某些善舉之路時,你可以如何讓自己止步了?你一輩子都在這樣做。

 

尼:嘿,停停!拖延這計劃的可不是我。我什麼都不能做— 一句話也寫不出來—除非我覺得感動…除非我覺得…我討厭用這兩個字,但是我猜我是不用不行…我被靈感推動,在筆記簿上寫下東西。而靈感是你負責的部分,不是我負責的部分。

 

神:我明白了。所以,你認為拖延的是我,不是你。

 

尼:可以說是的。

 

神:我的寶貝朋友,這真是再像你不過了—當然,其他人也是如此。你們把手壓在屁股下,對你們「至高的善」一事不做,實際上是把它推開,然後又諉過於別的什麼人或什麼事,說是它讓你們不能前進。你沒有看出這是一個模式嗎?

 

尼:嗯…

 

神:我告訴你:從沒有任何時間是我沒有跟你在一起的;從沒有一分鐘是我「沒有準備好」的。

 

我以前不是就對你說過了嗎?

 

尼:嗯,是,但是…

 

神:我永遠都跟你在一起,直到地老天荒。

 

然而,我不會把我的意願強加在你身上—永遠不會。

 

我為你選擇你最高的善,但更為你選擇你的意願。這是愛的最確切表示。

 

當我想要給你的是你想要我給你的,我就是真的愛你。當我想要給你的是「我」想要給你的,則我愛的是我自己,只不過是藉著你。

 

同樣的,藉著同樣的尺度,你也可以以此來斷定別人對你的愛,也可以斷定你是否真正愛別人。因為愛不為自己求取,而只想讓被愛的人的選擇成為事實。

 

尼:這似乎和你在第一部中所說的意思直接矛盾。在第一部中,你說:愛不關乎別人是什麼、做什麼和有什麼,而只關乎自己是什麼、做什麼與有什麼。

 

而你現在的說法也引起一些問題,例如…對站在路中的小孩喊「不要站在馬路上」的父母怎麼說呢?或更好的例子,不顧自己生命的危險,衝進車輛奔馳的路中把小孩一把抱起的父母,又怎麼說呢?這樣的父母怎麼樣?他們難道不愛小孩嗎?然而他們還是把自己的意願強加在小孩身上了。請記住,那小孩之所以在路中,是因為他想要在路中。

 

你對這些矛盾作何解釋?

 

神:這其中並沒有矛盾。只是你沒看出其中的和諧來。等你明白我為我所做的最高選擇就是你為你所做的最高選擇,你才能明白這愛之神聖教誨。我為我所做的至高選擇和你為你所做的至高選擇是同一件事。而這又因為你跟我是同一個。

 

你瞧,這神聖教誨也就是神聖二分法,而這又因為生命的本身就是二分的—在同時同地,兩個顯然矛盾的真理可以並存。

 

在目前的例子中是,你與我既是分離的,又是合一的。在你跟一切人的關係中,都有這明顯矛盾的存在。

 

我在第一部中所說的沒有錯:在人與人的關係中,人的最大錯誤是在乎別人是什麼,做什麼或有什麼。你只要在乎自己(Self,本我)就好了。自己是什麼,做什麼或有什麼?自己需什麼,要什麼,選擇什麼?自己的最高選擇是什麼?

 

而我在這一部的這種說法也沒錯:當自己明白了並沒有別人時,則自己的最高選擇,就也是為別人所做的最高選擇。

 

因此,錯誤不在為自己做最好的選擇,而在不知道什麼才是最好的。這又出於不知道你真正是誰,更不用說你想要成為誰了。

 

尼:我不明白。

 

神:讓我舉例說明。如果你想贏得印第安納波利斯五百英里的汽車大賽,則開時速一百五十英里可能對你是最好的。但如果你想去雜貨店買東西,這可能就不是最好的時速。

 

尼:你是說要視情況而定!

 

神:沒錯。生命中的一切都是如此。什麼是「最好的」,要視你是誰、你想要成為什麼而定。除非你已明智的決定了你是誰,你是什麼,否則你就不能明智的選擇什麼是於你最好的。

 

我,身為神,我知道我想要成為什麼。因此,我知道什麼是於我「最好的」。

 

尼:那又是什麼呢?請告訴我,什麼是於神「最好的」?這一定很有趣…

 

神:於我最好的就是把你們決定什麼是於你們最好的給予你們。因為我想要的是把我自己表現出來。而我是借由你們來做此表現的。

 

你瞭解嗎?

 

尼:瞭解了;不管你相不相信,我是真的瞭解了。

 

神:很好。現在,我要告訴你一些你會覺得難以相信的事。

 

我一向就在給予你們於你們最好的…儘管我承認你們可能並不一定知道。

 

這個秘密現在既然已經理清了一些,你便可以開始瞭解我是什麼,我想要的是什麼了。

 

我是神。

 

我是女神。

 

我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一切的一切。始與終。阿爾法與歐米加(譯註:阿爾法Alpha,希臘語的第一個字母,代表最初,第一個東西;歐米加Omega,希臘語的最後一個字母,代表最終。)。

 

我是總和與本質、問題與答案,上與下、左與右、此時與此地、以前與以後。

 

我是光,我是那創造光的黑暗,使光成為可能的黑暗。我是無盡之女神,是使「善」成其為「善」的「惡」。我是這一切— 一切的一切—我無法在不體驗我的全體下,去體驗任何部分。

 

而這正是你對我不瞭解的地方。你想要我是其一,而不是其二。是高,而不是低。是善,而不是惡。然則否認了我的一半,你就否認了你自己的一半。而由於如此,你永遠不能成為你真正是誰。

 

我是那莊嚴華美的一切—而我想要的乃是以親自體驗的方式認識我自己。我藉著你這樣做,也藉著一切存在之物。我藉著我所做的選擇,體驗自己的莊嚴華美。因為每一個選擇都是自我創造。每一個選擇都是在為自己下定義。每一個選擇都表示(represents)—也就是「再現」(re–presents)—我於此時選擇我是誰。

 

然而,除非有東西讓我從其中選擇,否則我就不能選擇莊嚴華美。為了讓我選擇我之為莊嚴華美,我就必須有某部分較不那般莊嚴華美。

 

於你,也是同樣的。

 

我是神,正在創造我自己的過程中。

 

你,也是如此。

 

這就是你的靈魂所渴望去做的。這就是你的精神所渴望的。

 

如果我阻止你選擇你所要的,就是我阻止我自己選擇—我所要的。因為我最大的願望就是去體驗我之為我。而這卻只有在我不是我的空間中才能做到,這是我在第一部中細心而艱辛的解釋過的。

 

所以,我小心的創造了我不是什麼,以便我可以體驗我是什麼。

 

然而我又是我所創造的一切—因而以某種意義來說,我又是我所不是的。

 

尼:怎麼可能是你所不是的呢?

 

神:很簡單。你其實時時都在這樣。看看你的行為就知道了。

 

試著瞭解這件事:沒有任何事物是我所不是的。因此,我是我所是,我也是我所不是。

 

這就是神聖二分法。

 

這就是那神聖的秘密,但直至目前,只有那至為高越的心才能懂得。而我現在在此以這種方式向你們啟示,以便有更多的人可以懂。

 

這些是第一部中的訊息,如果你們想要懂和瞭解第三部中將提到的更高越的真理,你們就必須懂—並深深瞭解第一部中的基本真理。

 

不過此處我要先提這更高越真理的一端—因為它包含在你的第二個問題的答案中。

 

尼:我一直在等待我們回到我問題的那一部分。如果父母的所說所做是為了孩子好,即使違背了孩子自己的意願,這是愛孩子嗎?還是父母該讓孩子留在車輛奔馳的馬路中以證明自己愛孩子?

 

神:這是個微妙的問題。這也是自從有父母以來,每個父母都會以不同方式問到的問題。對於你身為父母而言,和對我身為神而言,答案是一樣的。

 

尼:那答案是什麼?

 

神:別急,我的孩子,別急。「一切好的東西都會讓那有耐心的人等到」。你沒聽過這句話嗎?

 

尼:沒錯。我父親常說,但我討厭聽。

 

神:我能瞭解。但你對你自己真的要有耐心—尤其是當你的選擇未能帶來你所要的東西時。比如,對你問題的第二部分的答案就是如此。

 

你說你想要答案,但你並沒有選擇它。你知道你自己沒有選擇它,因為你沒體驗到你有答案。事實上,你是有那答案的,一直都有。你只是不去選擇它。你選擇了去相信你沒有那答案—因此你就沒有。

 

尼:沒錯。你在第一部中也曾解說過這一點。我此時此刻就擁有我選擇擁有的一切—包括對神的全然領會—然而除非我知道我擁有,我就不會體驗到我擁有。

 

神:正是!你說得很正確。

 

尼:但是,除非我體驗到我有,否則我又如何能知道我有呢?我怎麼可能知道我未能體驗到的東西呢?不是有一位偉大的智者(a great mind)曾說:「一切的知都是體驗」嗎?

 

神:他錯了。

 

知不是隨體驗而來—知先於體驗。

 

在這一點上,全世界一半的人都前後顛倒。

 

尼:所以你的意思是說,我是擁有我問題第二部分的答案,只是我不知道我有?

 

神:完全對。

 

尼:然而如果我不知道我有,那我就沒有。

 

神:這是個弔詭(編註:類似於循環邏輯或怪圈。),沒錯。

 

尼:我不懂…除非我懂。

 

神:沒錯。

 

尼:那麼,假如對某種東西我並不「知道我知道」,則我又如何到達我「知道我知道」的境地呢?

 

神:為了「知道你知道」,就做得好像你知道似的。

 

尼:你在第一部中也說過這類的話。

 

神:沒錯。而現在是很好的時機來把先前的教誨扼要說明一下。而你也「正好」提出正好的問題,來讓我在此書開端之處簡述一下我們曾經詳談的一些訊息。

 

在第一部中,我們曾談過「是—做—有」(Be–Do–Have)模式,而大部分人又如何反其道而行。

 

大部分人認為,如果他們「有」某種東西(更多的時間、更多的錢、更多的愛等等),他們最後就可以「做」某些事(寫一本書、培養某項嗜好、去度假、買棟房子、交個朋友),而這又會讓他們「是」如何如何(是快樂的、和平的或滿足的,或在戀愛等等)。

 

事實上,他們是在把「是—做—有」的模式顛倒了。宇宙中的實況(跟你們所想的相反)是,「有」並不能產生「是」,「是」卻產生「有」。

 

首先你要「是」稱之為「快樂」(或「知」、或「智慧」、或「慈悲」等等)的人,然後從這「是」的境地去「做」一些事情—不久,你就會發現你所做的會轉回來帶給你一直想要「有」的東西。

 

啟動這種創造過程(沒錯,這正是…創造過程)的方式,是先看清你所要「有」的是什麼,問你自己如果你「有」那個東西,你會「是」什麼樣子,然後直接去「是」那個樣子。

 

以這種方式,你就把那習常的模式倒轉過來,事實上是更正成「是—做—有」的模式,跟宇宙的創造力共同運作,而不是反其道而行。

 

以下是這個原理的簡述:

 

你的一生,並不必須去做任何事。

 

全部的問題只在你是什麼。

 

這是在我們對話結束時,我要再度觸及的三個訊息之一。我將以之結束本書。

 

現在,為了說明,讓我們設想有這麼一個人:他認為,如果他再有更多一點時間,更多一點錢,或更多一點愛,他就會真的快樂。

 


轉自:http://yushenduihua.haotui.com/thread-78-1-1.html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Peace 的頭像
    LoveNPeace

    LoveNPeace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