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正的宗教,並非是一套信仰和儀式、希望和恐懼,如果讓孩子避免這些阻礙他的種種影響力而成長的話,那麼,也許當他成年時,他將開始探討何謂真實,何謂上帝。因此,在教育孩子時,深入的洞察力和瞭解是必須的。

 

大部分傾心宗教、談論上帝和永生的人,根本不相信個人的自由和個人的完整性。然而,宗教,是在尋求真理中培養自由。對於自由,是無可妥協的。個人的部分自由絕非自由。任何種類的限制,不論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都不是自由,而且永遠無法帶來和平。

 

宗教並非是一種限制的形式,它是一種存在著真實、上帝的寧靜狀態。然而,惟有自我認識和自由存在時,那種創造性的狀態才會出現。自由產生德行,而沒有德行,寧靜無法存在。平靜的心不是一個被限制了的心,它不是通過紀律或訓練才變得靜寂。惟有當心靈明白了它自己的種種存在方式—也就是自我的種種存在方式—平靜才會出現。

 

有組織的宗教,是人們凍結了的思維,人們以此建造寺廟和教堂;它成了膽怯者的安慰品,哀傷者的麻醉劑。然而,上帝或真理遠遠地超越了思維,超越了情緒上的需求。對製造恐懼和悲哀的心理過程有所認識的父母和教師,都足以幫助年輕人去觀察、瞭解他們自己的種種衝突和災難。

 

當孩子成長時,我們年長者能夠幫助他們沉者冷靜地思考,幫助他們去愛,而不滋生仇恨。然而,如果我們一直互相殘殺,如果我們無法深深地改變自己而為這世界帶來秩序與和平的話,那麼這些宗教的聖書和神話,又有什麼價值呢?

 

真正的宗教教育,是幫助孩子獲得明智的覺察力,能明辨瞬息即逝與真實的事物,能無私心地面對生活。在家中或在學校裡,如果能思及某一嚴肅的問題或閱讀一篇有深度、有意義的文章,來開始一天的生活,不是比喃喃地念著那些重複的字句來得有意義嗎?

 

過去的人們以他們的野心、傳統和理想為這世界帶來了悲哀和破壞;也許,繼之而來的人們藉著正確的教育,能終止這世界的混亂,建造一個快樂的社會秩序。如果年輕人具有探索的精神,如果他們不斷地尋覓一切事物—政治上、宗教上、私人或周圍環境—的真理,那麼身為青年將有極大的意義,而一個美好的世界便有希望了。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好奇的,他們想要瞭解。然而,他們熱切的探究之心由於我們權威性的斷言,我們傲慢的焦躁之情,以及我們對於他們好奇心的隨意漠視而變得麻木遲鈍了。我們並不鼓勵他們探究,因為我們害怕他們將發出的問題;我們並不培育他們的不滿之情,因為我們自己已經停止找尋了。

 

大部分的父母和教師都害怕不滿之情,因為它妨礙了各種形式的安全感,所以,他們鼓勵年輕人藉著安穩的職業、遺產、婚姻,以及宗教教條的慰藉來克服不滿之情。年長者對於使心靈遲鈍麻木的許多方法太清楚了,所以他們用自己從前接受了的權威、傳統和信仰,強迫灌注於孩子的心,使得孩子也像他們一樣的麻木遲鈍。

 

惟有鼓勵孩子對任何他所讀的書加以質詢,對種種既存的社會價值、傳統、政府的形式、宗教信仰等等加以探究其真偽,教育者和父母才有希望喚醒,並維持孩子批判性的機警和敏銳的洞察力。

 

只要是稍微活潑的年輕人都充滿了希望和不滿之情,這是必然的,否則他們早已衰老待斃了。而所謂老者,乃是那些曾一度不滿,如今終於成功地熄滅了那不滿的火焰,以各種方法找到了安全感和舒適的人。他們渴望自己和自己家庭的永存不朽,他們熱切地希望在種種觀念、關係、佔有之中找到信心,所以當他們感到不滿時,他們便埋首於責任、工作或任何其他事,以便逃避那種使人騷擾不安的不滿感覺。

 

我們年輕時,心懷不滿,不僅不滿意我們自己,而且對周圍的事物不滿。我們應該學習清晰而無偏執地去思考,使得內心不會依賴,沒有恐懼。需要獨立的,不是我們在彩色地圖上稱之為我們的國家的那一塊有顏色的土地,而是作為個人的我們自己。雖然外表上我們互相依賴,然而如果在內心,我們沒有求權力、求地位、求權威的渴望,那麼外表上的互相依賴,便不會變為殘酷或互相欺壓。

 

我們必須瞭解那使我們大多數人害怕的不滿之情。不滿之情可能帶來類似的表面混亂,然而,如果它導致—這是必然的結果—自我認識和自我犧牲,那麼它將創造出一個新的社會秩序和持久的和平。隨著自我犧牲而來的,即是無盡的喜悅。

 

不滿是導致自由的途徑,然而要能夠不偏執地去詢問,便不能有那樣情緒上的消遣—它所取的形式常是政治集會,呼喊口號、尋求宗教教師或精神導師,以及種種宗教上的陶醉。這種消遣麻木了心智和情感,使人缺乏洞察力,因此很容易被周圍環境和恐懼所牽制。對生活的重新瞭解,來自熱烈燃燒的探詢慾望,而非來自對於大多數人的輕易模仿。

 

年輕人非常容易被牧師、政客、富人或窮人所說服,而以一種特殊的方式來思考。然而,正確的教育應該幫助他們留意這些影響,使他們不要像鸚鵡似地重複口號,或落入任何他們自己或別人的貪婪狡滑陷阱之中。他們不能讓權威窒悶了心智和情感。跟隨他人—不論這人是如何地偉大—或依附一種使人心滿意足的意識形態,都不會產生一個和平的世界。

 

當我們離開學校,許多人便丟下書本,好像覺得學習到此為止;有的人則受到激勵,要拓廣他們的思想範圍,便繼續唸書,吸收別人說過的話,因而沉迷於知識之中。一旦知識和技術被作為成功與控制的手段而加以崇拜,那麼世上便會有無情的競爭、對立,以及為了食物而永無止息的爭鬥。

 

只要成功成了我們的目標,我們便無法免除恐懼,因為成功的慾望滋生了對失敗的恐懼。這就是為什麼不可教導年輕人崇拜成功的原因。大多數人都尋求某種形式的成功,比如在網球場上,在事業上或在政治上。我們大家都想爬到頂上,而這種慾望在我們內心及與鄰人之間造成了無止境的衝突;它導致競爭、猜忌、仇恨,而最後便是戰爭。

 

像年老的一代一樣,年輕人也尋求成功和安全。雖然起初他們可能不滿,然而他們不久便成為受人尊敬的人,於是害怕對社會說一聲:不。他們自己的慾望之牆開始包圍他們,他們便故步自封,掌握了權威。不滿之情—這是探討、尋求、瞭解之火—變得滯鈍,而致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渴望較好的職業、安穩的婚姻、飛黃騰達;所有這一切都是渴望越來越穩固的安全。

 

老年人與年輕人之間沒有重大的分別,因為兩者都是自己的慾望與滿足的奴隸。成熟與否,不是年齡上的問題,它來自瞭解。熱烈的探詢之心,也許比較容易為年輕人所有,因為老年人遭遇了生活上的各種波折,被種種衝突所折磨,而死亡正以各種方式等待著他。這並不是說,老年人無法作意義深遠的探討,只是對他們來說,比較困難罷了。

 

許多成年人都不成熟,甚至幼稚,這個原因助長了世界上的混亂和悲慘。對於氾濫於世界上的經濟危機和道德危機,年長者難辭其咎;而我們不幸的弱點之一,乃是希望別人代替我們自己採取行動,來改變生活的軌道。我們等候別人反抗,重新建造,而我們自己在未確知有結果時,卻袖手旁觀。

 

我們大部分人所追求的是安全與成功,而一個尋求安全、渴望成功的心靈,並非是一個具有智慧的心靈,因此也就不能產生完整的行動。惟有當一個人覺察到他自身的觀念,覺察到種種的種族上、國家上、政治上、宗教上的偏見,這時才會有完整的行動。也就是說,惟有當一個人明白了自我的存在永遠具有分離性的時候,才會有完整的行動。

 

生活是一口深井。一個人可以帶著小桶來到井邊,只汲取少量的水,也可以用巨大容器汲取足以滋養的充足水分。一個人年輕時是探究和從事一切實驗的時候。學校應該幫助青年去發現他們自己的天賦和職責,而不要僅以事實和技術上的知識填塞他們的內心。學習應該是一片沃土,使學生可以毫無恐懼、快樂而完整地生長於其間。

 

教育一個孩子:是幫助他瞭解何謂自由和完整。要自由,則必須要有秩序—這只有德行才能辦到;而完整性之所以產生,則必須要有極單純的心。我們必須由無盡的複雜邁向單純,我們必須在內心的生活和外在需求中變得單純。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一生的學習
轉自:http://www.zhlzw.com/lzsj/xll/162120.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Peace 的頭像
    LoveNPeace

    LoveNPeace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