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慾與性衝動,如同其他有關人的問題一樣,都是複雜而困難的問題。如果教育者自己都沒有深入地探討過這個問題,明白它所牽連的種種含義,他如何能幫助他所教育的人呢?如果父母或教師自己都陷於性的漩渦中,他又如何指導孩子呢?如果我們不瞭解這整個問題的意義,我們能幫助孩子嗎?教育者在傳授對性的瞭解時,態度有賴於他的心境。他是溫和清淨,或是因自己的慾望而心力交瘁?
為何對我們大部分人而言,性,是個充滿混亂和衝突的問題?為何它成了我們生活上的一項主宰力量?主要原因是我們沒有創造力。而我們之所以缺乏創造力,是因為我們整個社會與道德的文化以及我們的教育方法,均是以智力的發展為基礎。性問題的解決,在於瞭解創造力並非藉著智力的發生作用而得以產生。相反,惟有當智力靜止時,才有創造。
智力,以及作為智力的心靈,只能重複、回憶,它不停地製造新的字眼;由於我們多半是經由頭腦來感覺、來體驗,於是我們便只生活在字眼裡,生活在機械式的重複中。顯然這不是創造。而由於我們沒有創造力,因此我們僅存的惟一創造方式,便是性。性是屬於心智的,而屬於心智的事物必須得到滿足實現,否則便有挫折。
我們的思想、生活是坦露的、貧弱的、膚淺的、空洞的。在感情上,我們貧乏,在宗教上、智力上,我們重複舊調,沉悶無聊,在社會上、政治上、經濟上,我們被組織成集團派別,受到操縱。我們不是快樂的人,我們沒有生命活力,我們不是高高興興的。在家庭、事業、教堂、學校之中,我們從來不曾體驗到一種創造性的存在狀態,在我們每日的思維和行動中,我們內心深處並不曾解脫。
我們受到四面八方的圍困,性自然成為我們惟一的發洩之途,成為我們一再追逐的經驗,因為性能在剎那間給予我們那忘我的快樂狀態。構成問題的,並不是性,而是想要重複快樂狀態,想要獲取性或任何其他的歡樂,並使其持久不逝的那種慾望。
我們真正渴望的是這種遺忘自我的強烈熱情,這種把我們自己與使我們完全沉浸於其中的事物視為一同。因為自我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而且是痛苦的根源,因此在意識中或無意識中,我們想要將自己迷失於個人的或集體的興奮狀態下,迷失在高超的思想裡,或在某種粗陋的感官刺激之中。
創造的生活障礙之一便是恐懼,而顧全體面是此種恐懼的表現。顧全體面的人,受世俗道德所束縛的人,對生活的深刻意義是無所覺察的。他們被自設的道德圍牆所關閉而無法超越。他們那種有色玻璃的道德是基於理想和宗教信仰,與真實毫不相關。一旦他們藏身其中,他們便生活於自設的迷惘世界裡。顧全體面的人,雖然有自設的道德使他們心滿意足,然而他們也是生活在混亂、不幸與衝突之中。
恐懼—它是渴求安全的結果—使我們附和順從,使我們模仿,使我們屈服於控制之下。因此,恐懼阻礙了創造的生活。創造的生活是生活於自由之中,也就是說無所恐懼,而惟有心靈不陷於慾望以及慾望的滿足中,創造的狀態才能存在。惟有以細心的注意力觀察我們的情感和心智,才能拆解慾望的秘密存在方式。我們越是體諒、仁慈,心靈便越少受慾望的支配。惟有當愛不再存在,感官的刺激才成了使人心焦的問題。
要瞭解這項感官的刺激問題,我們就必須從教育上、宗教上、社會上、道德上各方面去面對它,而非只從單一方面去瞭解它。由於我們如此猛烈地強調感官的價值,感官的刺激便幾乎成了我們惟一重要的事。
經由書本、廣告、電影,以及其他許多方式,形形色色的感官刺激不斷地受到強調。政治上或宗教上的盛會、戲劇和其他各種娛樂,這一切都促使我們在生活的各層次去尋求感官的刺激,而我們卻欣然接受。肉慾及其各種形式都得到發揮,然而與此同時,貞節的理想卻受到鼓勵。因此在我們的內心形成了一個矛盾,奇怪的是,這項矛盾本身反成了一種興奮劑。
惟有我們對感官刺激的追求—這是心智的種種主要活動之一—加以瞭解,那麼,歡樂、激奮和暴力才不會在我們的生活中成為一項具有支配力的角色。因為我們沒有愛,所以性、對於感官刺激的追求,成了一項使人精疲力竭的問題。當愛存在,貞節便存在。然而,一個「設法」貞節的人卻不是一個貞節的人。德行與自由同在,一旦瞭解了現在存在的事物,自由便出現了。
在我們年輕時,我們有強烈的性衝動,我們大部分人都以節制或戒律來處理這些慾望,因為我們以為如果不加以限制,我們會變得淫蕩好色,貪求無厭。有組織的宗教對於性道德特別注重,然而卻允許我們以愛國的名義從事謀殺與暴力的行為,沉迷於妒嫉和狡詐無情,追逐著權力與成功。
為何這些有組織的宗教對於性道德特別注重,然而對於貪婪、剝削和戰爭不加以攻擊呢?這不是因為有組織的宗教是屬於我們所創造的環境中的一部分,因此它們藉著我們的恐懼、希望、妒嫉與分歧而得以存在嗎?因此,宗教和其他各方面一樣,心靈也被它自身慾望的投射所禁閉了。
倘若對於慾望的整個過程沒有深入的瞭解,則今日存在於東西方的婚姻制度,對於性問題是無法提供解答的。愛並不起於婚姻合約的簽定,也不是基於雙方滿足的互換,或相互間的安全與舒適。所有這一切都是屬於心智的範圍,這也就是為什麼愛在我們的生活裡只佔據著極小地位的原因。愛是不屬於心智範圍的,它完全不依賴思想及其狡猾的計算、自我保護的需求和反應。當愛存在,性永遠不會是個問題—缺乏了愛,問題便發生了。
造成問題的是心靈的種種障礙和其逃避方式,而非性或任何其他特定的事故。因此,重要的是瞭解心靈的過程,它的趨向和厭棄,它對美與醜的反應。我們應該觀察我們自己,觀察我們自己是如何對待他人,以何種態度面對男人和女人。我們應該明白,一旦為了一個人的自尊自大,家庭被用做自我延續的手段,它便成為分裂隔離以及反社會活動的中心。家庭與財產一旦立足於自我以及其使人日趨狹隘的慾望和追求之上,便成為權力與控制的工具,成為個人與社會之間衝突的來源。
這些有關人的問題,其困難之處,在於作為父母和教師的我們,變得如此煩悶厭倦、絕望沮喪,完全陷於混亂和不安中。生活沉重地壓在我們身上,我們想要得到慰藉,想要被人所愛。我們自己的內心貧乏無能,又如何能給予孩子正確的教育?
這就是為何問題的重點不在學生,而在於教育者。我們的情感和心智都需經過洗滌,才能教育他人。如果教育者自己內心混亂,歪曲不正,陷於他自己慾望的迷宮之中,他如何能傳授智慧,幫助他人糾正生活之道?然而,我們並非是靠專家來瞭解和修理的機器,我們是一連串的影響和事件所造成的結果,每個人都必須親自去拆解他自身的混亂而加以瞭解。
文章來自網路,內容有可能不完整,僅供參考,需要詳細內容請搜尋相關網站或購買書籍,謝謝!
一生的學習
轉自:http://www.zhlzw.com/lzsj/xll/162120.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NAMAST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