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美國眼科醫師威廉‧貝茨(William Bates) 提出了一個當時在醫界引起討論的視力理論 ─ 戴眼鏡是有害的,而視力問題可通過一系列的眼部運動與生活習慣改變來矯正。貝茨根據這些原則治療過很多病患,並且將他的發現寫成一本書,名為《沒戴眼鏡的完美視力》(Perfect Sight Without Glasses)。
主流眼科的觀點認為近視和遠視這類的視力缺陷無法透過眼睛保健操來治癒,貝茲則相信某些視力缺陷是由於眼球肌肉緊繃所致,而這種緊繃應該是能夠緩解甚至消除的。貝茨將眼鏡形容為「枴杖」,會讓眼睛因為習慣矯正鏡片而變得懶惰。
貝茲不像傳統的眼科醫師,他認為人們都可藉由簡單的治療技術自然地改善視力,重點在於促進血液循環、曬太陽,並運用心理想像的方式達到內心的平衡與放鬆。
貝茲療法的四大基本原則就是掌療、觀想、眼球運動和閉眼曬太陽,有些治療方法至今一些驗光師還會使用。簡述如下:
1.掌療:先閉上眼睛幾分鐘,使眼睛放鬆,再用手掌蓋住雙眼 (不施力),保持這種姿勢數分鐘。
2.觀想:是貝茲療法的核心概念,被相信不僅可以幫助放鬆,也可以改善對焦。
3.眼球運動:幫助改善眼部協調、血液循環和眼動控制。
4.曬太陽:貝茲法推崇適度的曬太陽,認為對視力有益。貝茲建議病患閉上眼睛將臉面向太陽,讓陽光照射在眼皮上。
貝茲醫師過世後,他的追隨者逐步將飲食建議納入這個療法。雖然有些眼科治療師認同貝茲法的諸多益處,但貝茲的理念還是遭遇到不少同行的強烈抨擊,而且這種療法實際上很依賴患者的主觀感受,因此至今科學家仍然很難透過研究斷定它的實質效益。
更多關於貝茲法的細節可以參考:http://hangoshealthsite.blogspot.tw/2008/04/blog-post.html。
http://www.naturalnews.com/041739_Bates_method_eyesight_vision.html
友善提醒:多一分的瞭解就少一分對未知的恐慌,對訊息無須批判分析,知悉即可。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哪些是對自己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困擾、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