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裡有沒有一個非思想所能虛構出來的神聖事物?不知多久以前,人類已經在問這個問題了。到底有沒有一個超越困惑、不幸、黑暗、幻覺、組織和改革之外的實相?有沒有一個超越時間、非思想所能揣度的實相?人類一直在探索這個東西,但是很顯然的,只有極少數的人擁有進入那個世界的自由。



從古以來,僧侶一向是追尋者與追尋者想找到的東西之間的中介。僧侶一向負責詮釋真理,他變成了知曉真理的人,或者自認已經通曉了一切,於是追尋者就這麼被他們誤導了,注意力也被轉移了,故而迷失了方向。


思想無論怎麼造作,都不可能是神聖的。它永遠是一種物質的活動,如同我們人也是一種物質一樣。思想將人類劃分成了不同的宗教組織或國籍。思想本是知識的產物,而知識一向無法完整地描述任何事物,因此思想永遠都是有限的、分化的。只要分化的活動存在,就一定會製造衝突。這些界分都是從思想的活動中產生的,因此,只要一有界分,必定有衝突。這是定律。


任何由思想組合成的東西,不論是在書本上的、教會中的、寺廟或清真寺裡的,都不會是神聖的。沒有任何象徵是神聖的,象徵不是宗教,它只是一種思維的形式,一種被我們視為是神聖的膚淺反應罷了。


若想探索實相,必須彙集所有的能量。你必須勤勉到有能力不按照任何模式行事,而只是不斷地觀察自己的思想、感覺、恐懼和敵意,並且超越它們,讓自己的心徹底自由。


若想探入那最神聖、無以名狀、超越時間的東西,你就不能屬於任何團體,任何教派,任何信仰和信念,因為信仰和信念都會把某個也許並不存在的東西視為真理。信仰的本質就是不必經由自己的探索、自己的行動、自己的能量,便輕意接受某樣東西是真理。


機械化的思想永遠也無法發現那個完整無上的秩序,亦即徹底的自由或解脫。宇宙的運轉是完全合乎秩序的,所以心必須井然有序。這顆心已經理解了混亂,故而擺脫了矛盾、模仿和臣服。這樣的心是全心全意在覺知的。它對於自己的行為和關係的互動方式,都是全心全意在覺察的。


這種全觀的狀態並不是專心。專心是受制的、狹窄的、有限的,而全觀卻是無限的。在全觀之中有一份空寂的本質—不是由思想捏造出的空境,不是噪音消失之後的寂靜,不是前念與後念之間的空檔。那是一種跟慾望、意志力或思想無關的空寂。在那樣的冥想狀態裡,並沒有一個掌控者,然而所有被宗教組織發明出來的修行體系,永遠都需要努力、自制力和鍛煉。鍛煉的真諦其實是學習—不是臣服,而是學習—讓你的心變得愈來愈細膩。(註:這裡的"臣服"的意思應是指盲目信任/聽從/跟隨所謂的大師/權威/專家所定義的真理、設計的規則等等,與"跟隨內在智慧、臣服於生命神聖之流"的臣服是不同的兩回事。)


學習是一種永遠在持續的活動,它不是奠基於知識之上的。冥想就是從已知和度量的活動之中解脫出來。在這樣的冥想狀態裡,才有絕對的空寂。從那份空寂之中就會出現難以名狀的實相。






摘自:點亮自性之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a46bc7ca0102wwx8.html






 

友善提醒: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擔憂、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世界正在往好的方向轉變~感謝一切~歡迎轉載~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