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扮演過病人的角色嗎?或者你就正在這麼做?健康不良是一般人最常發出的抱怨之一。人們抱怨自己不健康,好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並且迴避讓自己"反感的事件"-例如採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抱怨身體不健康,可能會嘗到這些甜頭,但又要付出什麼代價呢?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個老故事是這麼說的-兩個建築工人坐下來一起吃午餐,其中一個打開便當盒就抱怨:"呃!肉卷三明治…我討厭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麼話也沒說。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開始按照自己的規劃過生活,你就需要非常高的門檻,才能容許自己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下次你要抱怨時,就先問問自己,那件事有沒有像幾年前我所發生的事一樣嚴重。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四個階段,才能養成確實的能力。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這每一個階段,而且很抱歉,一步都不能省卻。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有些階段會比其他階段費時更久,每個人的經驗各有不同。你可能飛也似地越過一個階段,卻卡在另一個階段許久,但只要堅持下去,你就能掌握這種技巧。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隻手上21天為止。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德顯然不是臣服於某種模式的重複行為,但這樣的行為已經被美國或其它各地視為一種值得尊崇的德行了。我們必須很清楚地認清美德究竟是什麼。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活在這個辛苦的世界裡,人類如此深陷於不幸、痛苦與暴力之中,我們還有可能讓心智變得靈敏、理智嗎?這便是有關冥想的第一個重要議題。第二,心智能不能保持合乎邏輯的、持續不斷的覺知,沒有絲毫的扭曲或神經過敏傾向?第三,心智能不能保有高度的紀律?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印度,重複誦念某些梵文字句就是所謂的咒語;據說它們可以活化心智。其實這些重複誦念的咒語只可能令心智變得遲鈍;或許大部分的人都想變得遲鈍一些,因為他們並不想面對人生的真相。人生真的令人不寒而慄,所以他們想變得糊塗一點。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幾天友人告訴我說,冥想在現今的美國社會並沒有什麼重要性;美國人需要的是行動而不是冥想。我很奇怪為什麼冥想與行動會被如此劃分開來。我們總是陷在這種二元對立及四分五裂的觀點裡面。在印度,人們對於各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也抱持著某些觀點;有的人注重行動,有的人重視知識,有的人則著重於智慧等等。這樣的界分勢必會造成臣服、局限與矛盾。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如果思想並不是脫離恐懼的方式,我們該怎麼辦呢? - 我們必須很清楚地去探索這個問題,不是在頭腦裡想一想就算了,也不是贊同與否的問題,而是必須深入地探究它,如果我們夠認真的話。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然而,是什麼東西令過去的恐懼以及未來的恐懼繼續存在呢?很顯然是思想 - 有關過去種種的回憶,或者某個曾經有過的病痛可能在未來復發等等。恐懼是由記憶及思想支撐的。憶起過去的痛苦或快樂,會讓恐懼延續下去,得到滋養與支撐。有關未來的苦與樂,也是一種思維活動。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心能擺脫恐懼嗎?這是人生最重要的一個議題。人心能不能從富有感染性的恐懼之中解脫出來?讓我們來探索一下。不是一種理論上的探討,而是真的覺察到自己的恐懼,包括生理及心理的,顯意識及無意識底端的恐懼。有沒有這個可能性?你或許能覺知到生理上的恐懼 - 這比較容易辦到,但你能否覺察到無意識底端的恐懼?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