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問我:小孩子和十幾歲的青少年可以做「轉念作業」嗎?我都回答:「當然可以。」在反躬自問的整個過程裡,我們處理的不是人,而是想法和觀念。不論是八歲或八十歲,他們的觀念都不外乎「我要母親愛我」、「我需要朋友聽我說話」、「媽咪和爹地不該吵架」、「人們不該那麼凶」。無論男女老少,都對此深信不疑。經過反躬自問,才會看出它們只不過是一些迷思而已。

 

我發現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能接受「轉念作業」的觀念,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在兒童的轉念工作坊裡,一位六歲的小女孩很興奮地說:「這『轉念作業』太神奇了!為什麼以前都沒有人跟我提過它呢?」另一位七歲的小男孩告訴他的母親說:「『轉念作業』是全世界最棒的東西!」她很好奇地問:「丹尼爾,為什麼你這麼喜歡『轉念作業』呢?」他說:「當我感到害怕時,我們做了『轉念作業』後,就一點兒都不怕了。」

 

我跟小小年紀的孩子們一起做「轉念作業」時,唯一不同之處是,我盡量用簡單的詞彙。如果我用了一個可能超過他們年紀的字眼,就直截了當問他們是否聽懂。要是我覺得他們並不瞭解,就改換另一種說法。但是,我從來都不用哄小孩的語氣交談,因為孩子們會知道他們被貶低了

 

下面是摘錄自我與一位五歲女孩的一段對話:

 

貝琪:(怕到不敢看我)晚上,我床底下都會有一隻怪獸。

 

凱蒂:「你床底下有一隻怪獸」,親愛的,那是真的嗎?

 

貝琪:是真的。

 

凱蒂:親愛的,看著我。你能百分之百肯定那是真的嗎?

 

貝琪:是真的。

 

凱蒂:請給我看你的證據。你曾見過那隻怪獸嗎?

 

貝琪:是的。

 

凱蒂:那是真的嗎?

 

貝琪:是真的。

 

現在,這小女孩開始笑了,而且對那問題感到有趣,她開始信任我不會強迫她相信或不相信什麼,我們一起從她的怪獸問題玩下去。最後,怪獸有了某種人格特質。會談結束前,我請她閉上眼睛,直接跟怪獸面對面交談,並讓怪獸告訴她他在床下做什麼,而且他想要從她那裡要什麼。我要求她靜靜地聆聽怪獸說話就好,而且聽完之後要告訴我怪獸說了什麼。

 

我已經跟好幾十個害怕怪獸或鬼怪的小孩們這樣玩過,他們最後回應的,都是一些友善的話,例如「他說他很寂寞」或「他只想玩」或「他想跟我在一起」。這時候,我便趁勢問他們:「親愛的,有一隻怪獸在你床底下,那是真的嗎?」他們全都用一種好玩的眼神看著我,奇怪我怎麼會相信這種荒謬的事,我們往往笑成一團,孩童的噩夢就此結束了。

 

至此,我們很容易進入下一個問題,例如:「當你晚上一個人睡在房間裡,而你想到有隻怪獸在床底下時,你會有什麼反應呢?你有什麼感覺嗎?」「害怕,我會覺得很害怕。」此刻,他們通常會全身扭動,坐立不安,但你仍可繼續往下問:「親愛的,如果你晚上躺在床上,而完全沒想到有隻怪獸在床底下,你是怎樣的人呢?」他們通常都會回答:「我會覺得沒事。」

 

會談結束之後,父母常會回饋說:「孩子不再做噩夢了。」這種事屢見不鮮。父母不必再苦口婆心勸孩子繼續來看我,我們一起分享反躬自問所得到的領悟。此時,我很喜歡對孩子們說:「從你們身上,我看到:沒有那個想法時,你們就完全不害怕;一有那個想法,你們就怕得不得了。所以,你們真正怕的不是怪獸,而是想法。這是一項很棒的消息,因為每當我害怕時,我知道我怕的只不過是一個想法而已。」

 

我曾應一對父母的請求,跟一個四歲男孩大衛一起做「轉念作業」,他們以前曾帶他去看精神科醫師,因為他似乎有意傷害初生的小妹。他們必須經常盯著他,以免一有機會他就去攻擊她,甚至在父母面前,他會戳她、拉她、用力推倒她,他已夠大,當然知道她一定會跌倒。父母把他當成心理有病的孩子,他變得愈來愈容易發怒,他的父母完全束手無策。

 

在會談裡,我問大衛「批評鄰人作業單」上的一些問題,他母親的治療師在旁協助寫下他的回答。他父母在另一個房間裡做「轉念作業」。當他們返回時,我要他們在孩子面前念出他們在「作業單」上對彼此的批評,讓他明白:誠實表達感覺,並不會受到懲罰。

 

母親:我對嬰兒有一種憤怒,因為我必須整天一直幫她換尿布,因而騰不出時間跟我的大衛相處。我對爹地很生氣,因為他整天忙著工作,無法幫我為嬰兒換尿布。

 

父親和母親在小男孩面前繼續批評對方和嬰兒。然後輪到大衛聆聽別人大聲念出他的答覆:「我很氣媽咪,因為她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凱西身上。」「我很氣爹地,因為他常不在家。」最後,我們聽他對小妹的說法。

 

大衛:我很氣凱西,因為她不願跟我玩遊戲。我要她跟我玩球。她應該跟我玩。她不應該整天只是躺在那裡。她應該起來跟我玩。我需要她跟我玩。

 

凱蒂:「她應該跟你玩」,親愛的,那是真的嗎?

 

大衛:是的。

 

凱蒂:大衛,親愛的,當你有那個想法時,你有什麼感覺?

 

大衛:我很生氣。我要她跟我玩。

 

凱蒂:你怎麼知道嬰兒應該跟你玩球呢?

 

大衛:我媽咪和爹地說的。

 

我們全都聽到答案了,也終於明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他父母解釋給我聽,從她懷孕開始,他們都一直告訴這小伙子,不久就會有一位弟弟或妹妹跟他玩了,而且將會是他的好玩伴。然而,他們卻沒有告訴他,必須等嬰兒長大後,她才有力氣跑或拿球。當他們向大衛解釋這一點並向他道歉時,他當然理解。從此以後,他不再去惹她了。後來,他們告訴我,大衛已經停止他的不當行為,他們跟大衛溝通時,也盡量把話講清楚,大衛也開始再度信任他們了。

 

我喜歡跟小孩一起做「轉念作業」,他們很容易接受反問,跟我們完全一樣-如果我們真想自由的話。 

 

「我不知道」 是我最愛的處世心態

 

 

需要詳細內容請參考書籍或與thework相關網站聯絡,謝謝!

 

一念之轉(Loving what Is)
作者:拜倫.凱蒂Byron Katie、史蒂芬.米切爾Stephen Mitchell
譯者:周玲瑩
Byron Katie的網站:http://www.thework.com
線上閱讀:http://hi.baidu.com/theartoflove/blog/item/3eb83df1fbb1dcc47831aae3.html
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8d9a711b01018xk6.html

 

 

 


友善提醒:多一分的了解就少一分對未知的恐慌,對訊息無須批判分析,知悉即可。閱讀訊息時請保持身心靈的平靜與開放,並善用自己的直覺與內在智慧,感知哪些是對自己有正面幫助的訊息,提取它們,並放下沒有共鳴的部分,無須執著、困擾、恐懼;保持心態的正面與開放,樂觀迎接新的可能,一種接近真善美的可能。

 

感謝一切~ NAMAST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oveNPeace 的頭像
    LoveNPeace

    LoveNPeace

    LoveNPeac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