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的情境中,最重要的就是問:「這是為了什麼…在此情境中,我的目的是什麼?」因為我們會按照事先設定的目的 (Purpose)去感知當時的情境。覺醒意味著釋放判斷,不試圖去推斷他人的動機。我學習到覺察自己的心是一項無時不刻的練習,它要求最高程度的專注與警醒,尤其是當我們剛開始訓練自己的心靈時。
目前分類:自我修練 (110)
- Mar 24 Mon 2014 19:48
覺醒意味著釋放判斷
- Mar 15 Sat 2014 17:51
擁抱吧,喚醒沉睡的能量
親密無間的情感關係是我們每個人都渴望並且嚮往的,相信在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理想中的關係和交往模式:彼此相愛的父母,互待友善的兄弟姐妹,親密無間的愛人,連接緊密的孩子和無話不談的朋友。甚至對待陌生人,我們也渴望以微笑來打招呼。但往往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難邁出自己這一步:與父母的語言交流少之又少,對愛人的心意也常常羞於表達,對孩子的愛算是最為自然流露的,但也常常缺乏了對他們的肢體撫慰。
- Feb 06 Thu 2014 18:26
小我在我們身上常見的十二種形式
導語 「小我」(Ego)十二種核心動力,它們就像我們腦袋中的一些聲音,總是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當我們消除了這十二項核心動力,我們才能與真正的自我相連接,活出自己的卓越性和意圖,活出一顆平常心。
- Jan 22 Wed 2014 13:14
轉換情緒的15個有效策略
導語:在你活著的每一刻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感覺。你可以掌握轉換情緒的技巧,藉此開始創造新習慣。當你真心準備要轉換到一種更好、更正向的情緒時,你可以運用幾種策略(單獨運用或一起運用),這些策略會非常有效地幫助你轉換情緒。
- Jan 21 Tue 2014 22:21
愛自己,是一種人生的覺悟
【愛身體,不被腦袋迷惑】
- Jan 05 Sun 2014 15:35
我們要如何才能無慾?
問:人是自己慾望的犧牲品,因為慾望造成了許多問題。我們要如何才能無慾?
- Jan 05 Sun 2014 15:31
是否只有純潔的人才能無懼?
問:是否只有純潔的人才能無懼?
- Dec 23 Mon 2013 13:12
要改變習慣需要理解它背後的無意識意圖
當已承認你有一部分無意識頭腦不想放棄這個習慣,下一步就是跟那個部分對話。非常尊重和盡可能充滿愛意地問它,為什麼你需要保留這個習慣?它在為我做什麼,或試圖保護我什麼?然後等待來自內心深處的回答,它可能通過語言,或者畫面,或是一種感覺。
- Dec 14 Sat 2013 15:37
心念止息時,本體會自然流動
「你能夠活在過去嗎?你能夠活在未來嗎?你的人生只有當下這一刻。你的心可能會朝著過去和未來思考,但真相永遠屬於現在。」
- Dec 02 Mon 2013 14:55
你的存在是一種振動頻率
你透過肉體的感官,來感受週遭的事物。這種對週遭環境的「解讀」,發生的如此自然而然—不需要刻意關注或專心致志—以致於,身處物質世界的大部分朋友們沒有意識到,其實自己的所見、所聽、所聞、所嗅與所觸,都是來自於對振動頻率的「解讀」。
- Dec 01 Sun 2013 15:27
如何與不舒服和諧共處?
想想自己生活中的主要問題,從焦慮到缺乏日常鍛煉,從擁有壞的飲食習慣到拖延症,還有其他很多。很多這些情況的發生都是由於恐懼的情緒。
- Nov 22 Fri 2013 18:48
心念與事物的波動本質
現代科學理論說明,物質的根本是波動所造成的,本質上並非是任何物質或者是任何的粒子,因為粒子也是由波動所造成的,對於我們的肉身來說,看到或感受到的物質,經深入探究後,就會發現根本無一物存在,物之所以顯現是因有波動,和我們的肉身感官所造出來的一種自我解釋,但這完全受肉身感官所局限和誤導,未能見到真相,只是一種模擬出來的假象或稱之為幻象,並非事物的真相。
- Nov 21 Thu 2013 19:35
當情緒升起時,一個事實將會變成一個判斷
一個事實和一個判斷的差異,在於它發生時是否有情緒捲入。
- Nov 19 Tue 2013 12:46
成為你自己的內在指導者
不要用頭腦思考。真的,一點都不要思考。只要行動。在某些狀況下試看看。那不容易,因為舊有的習慣會又開始陷入思想中。
- Nov 15 Fri 2013 15:32
你所有的經歷,都將讓你的生命更加豐盈
我們所經歷和正在經歷著的一切,都將讓我們的生命漸漸地豐盈起來;不管這經歷是讓你後悔不迭,還是讓你喜不自勝,那麼,這些經歷,都將成為你生命大山裡的一道道最能展示你靈魂的美景。
- Nov 02 Sat 2013 14:01
覺醒的生活
當你與自己合一、接納並擁抱自己拒絕的一切時,就會很自然地與他人合一,覺醒就這樣發生了。當你看見的時候,你無法再批判他人,因為他人和你是一樣的!
- Oct 24 Thu 2013 17:16
孤獨才能看出一個人的品味
孤獨的時候,才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位。而人的孤獨,是生命中一種重要的體驗。人在孤獨的時候,才能與自己的靈魂相遇。從心理學的觀點看來,人的獨處,是為了進行內在的整合。周國平曾以《愛與孤獨》為名出過一本集子。他認為,孤獨也是一種愛,愛與孤獨是人生中最美麗的曲子,兩者缺一不可,無愛的心靈不會孤獨,未曾體味過孤獨的人也不可能懂得愛。由於懷著愛的希望,孤獨才是可以忍受的,甚至甜蜜的。
- Oct 15 Tue 2013 15:42
【身心靈健康】五德養性厚德載物
“性”在人的生命中內在表現形式是德行品格和能量,外在表現是氣質和人文素養。